16.《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等 16 个生字,掌握其读音、写法和用法,丰富语言积累。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蒲、英、盛、耍、喊、欠、钓、察、拢、趣、喜、睡” 等 13 个字,做到书写规范、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 “蒲公英、盛开、玩耍、呼喊、哈欠、钓鱼、观察、合拢、有趣、喜欢、睡觉” 等本课重点词语,丰富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 “我” 观察的细致,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 “我” 观察的细致。 (二)教学难点 知道草地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金色草地的图片、视频,生字词、课文内容、作者简介、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等素材;搜集描写大自然的优秀作品和资料,整理成学习资料包;绘制课文结构思维导图,用于课堂展示。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引发联想 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询问学生是否去过草地玩过,引导学生回忆在草地上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都玩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草地的印象和感受,如觉得草地很美丽、很广阔、很柔软等,在草地上玩过放风筝、捉迷藏、踢足球等游戏。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句式练习,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 “() 的草地” 的句式,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描述自己心中的草地。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心中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呢?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草地的形容,如绿色的草地、美丽的草地、广阔的草地等。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引出课题《金色的草地》,并板书课题。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金色的草地》,看看作者笔下的金色草地是怎样的,为什么草地会是金色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金色草地的奥秘吧。”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儿?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生字上面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和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教师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如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等,让学生进行认读生字比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开火车” 比赛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评出最佳认字小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教师投影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如 “蒲、英、盛、耍、喊、欠、钓、察、拢、趣、喜、睡” 等,让学生自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如 “趣:‘取’字会‘走’真有趣。” 等。教师对于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进行重点强调,如 “蒲” 的草字头要写得宽一些,下面的 “甫” 要写得紧凑一些;“耍” 的上面是 “而”,下面是 “女”,不要写成 “要”;“睡” 的左边是 “目”,右边是 “垂”,不要写成 “捶” 等。 教师重点指导 “蒲”“耍”“睡” 的写法,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笔顺和结构。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写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教师提出默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按照要求默读课文,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梳理结构,明确层次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对每个自然段内容的概括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明确: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交代草地的位置及这片草地会变为金色。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写 “我” 和弟弟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写 “我” 无意中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直抒胸臆,总结全文。 (四)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习第 1、2 自然段 自由朗读,感受童趣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第 1、2 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与自己感受相同的句子,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童趣。 指名朗读,评读感悟 教师指名读第 1、2 自然段,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发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读,说说读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对学生的评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体会心情,想象画面 教师提问:“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体会 “我们” 的心情,想象 “我们” 玩蒲公英的画面。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 “我们” 心情的理解和对玩蒲公英画面的想象,如觉得 “我们” 很开心、很快乐、很兴奋等,想象 “我们” 吹蒲公英、追蒲公英、摘蒲公英等画面。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观看画面,配乐朗读 教师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展示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的画面,并配上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读第 1、2 自然段,体会童趣。 学生观看画面,听音乐,练习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童趣和美感。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学习第 3 自然段 发现秘密,探究原因 教师提问:“师:‘我’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找出 “我” 发现草地变色秘密的句子。 学生按照要求再次阅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 “我” 发现草地变色秘密的过程。 明确: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学生小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探究强调很早去钓鱼的原因。 学生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强调很早去钓鱼原因的理解,如觉得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因此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等。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总结:“通过联系上下文可知,‘我’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因此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说 ——(引生齐读)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句式练习,理清变化 教师提问:“草地变了颜色,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我发现,草地早上是__________的,中午是__________的,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板书:绿色 金色 绿色)” 引导学生用句式练习,理清草地颜色的变化。 学生按照要求用句式练习,回答问题,理清草地颜色的变化,如觉得草地早上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绿色的等。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面对如此多变的草地,你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对作者心情的理解,如觉得作者很惊讶、很好奇、很兴奋等。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作者心情的理解,进行朗读练习,读出作者的心情变化。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寻找原因,理解奥秘 教师提问:“看到如此神奇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让我们赶快再来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找到了用波浪线画出来。”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寻找草地变色的原因。 学生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寻找草地变色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草地变色的原因。 明确: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教师引导学生翻到教材的课后习题,填一填。 ①学生自由填写。 ②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早上,草地是__绿色的__,因为蒲公英__的花合拢了__;中午,草地是__金色的__,因为蒲公英__的花张开了__;傍晚,草地是__绿色的__,因为蒲公英__的花又合拢了__。 教师引导学生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体会草地变色的奥秘。 教师引导:“真神奇呀!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学生伸出小手,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体会草地变色的奥秘。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观察比较,体会细致 教师提问:“如果你的窗外有一片这样的草地,上面开满了花,你会观察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观察和作者的观察的异同,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窗外草地的观察和想象,如觉得自己会观察到草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与作者的观察进行比较,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如作者不仅观察到草地的颜色变化,还观察到草地变色的原因是蒲公英花的张开和合拢等。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学习第 4 自然段 引读感叹,体会情感 教师引读:“面对这片草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出示屏幕: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跟读感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练习,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理解句子,感悟美好 教师提问:“所以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能理解这句话吗?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如觉得这句话很生动、很形象、很有诗意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作者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美好等。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五)交流自己的发现 分享观察,交流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很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你有没有留意过事物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大自然中事物变化的观察发现。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分享,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观察发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拓展视野 教师展示事物神奇变化的课件,如花朵的开放过程、月亮的阴晴圆缺、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学生观看课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拓展视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情感体会、观察能力等方面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