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临沭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地理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王先生乘坐的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下图为“本次航班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该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A. 3小时5分钟 B. 8小时5分钟 C. 11小时5分钟 D. 27小时5分钟2. 飞机落地时,甲~丁四线与晨昏线基本重合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 该日,王先生经历的白昼时长最接近( )A. 12小时 B. 17小时 C. 20小时 D. 23小时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图左为北京(40°N,116°E)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图右为南京(30°N,119°E)天文台的地平日晷,二者的日晷针都与地轴平行,完成下面小题。4. 左图中时刻( )A. 太阳在西南 B. 日期可能是4月C. 日晷影顺时针旋转 D. 悉尼昼长夜短5. 右图中时刻,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 )A. 10°N B. 15°N C. 10°S D. 15°S6. 关于两图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日晷影旋转方向相同 B. 一天中日晷影长二者都不变C. 若左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则右图日影朝向东北 D. 两地日晷全年都可以使用对流层顶作为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之间的分界层,它的高度决定着降水、云系的最高点和各种天气现象的位置。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对流层顶的气压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图1为1979—2016年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对流层顶多年平均气压场(单位:hPa),图2为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影响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8.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1-12月9. 伴随着对流层顶高度升高,青藏高原地区( )A. 雷暴天气增多 B. 雪线整体降低C. 湖泊面积减小 D. 夏季风减弱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射击)比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赛场位于该市古杨树村的山谷中,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图左示意1-3月该山谷上、下谷风的风向日变化,图右示意该山谷上、下谷风及实测风的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该山谷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 东西走向,西高东低 B. 东西走向,东高西低C. 南北走向,南高北低 D. 南北走向,北高南低11. 据图推测与该山谷背景风风向一致的是( )A. 上谷风 B. 下谷风 C. 上坡风 D. 下坡风12. 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主要原因是( )①风速对比赛干扰较小②国内直播收视率较高③赛道雪面不容易融化④现场观看比赛视线好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024年4月30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A. 高空干冷,低空暖湿 B. 高空暖湿,低空干冷C 高空干暖,低空冷湿 D. 高空冷湿,低空干暖14. 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减弱 B. 热量加强 C. 水汽得到补充 D. 湖面摩擦力小15. 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A. 东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北图为“赤道附近低空大气越赤道气流(沿经线方向)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图示区域,低空越赤道气流时空变化特征为( )A. 1月份以由南向北流动为主 B. 7月份各地流速均快于1月份C. 主要在春分日前后发生变向 D. 全年最快气流通道位于印度洋17. 图示区域,受越赤道气流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有(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在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由图可知,浙江省( )A. 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 B. 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C. 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 D. 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19. 通常情况下( )A. 入梅偏晚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B. 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C. 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D. 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 )①荆江径流量减小②荆江河道形成了新的阶地③荆江径流量增大④洞庭湖区泥沙淤积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1. 青草湖每年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2. 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 )①湖水更浅②水位更高③盐度更高④流域面积更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①春季(4-5月)②夏季(6-8月)③秋季(10—11月)④冬季(12-2月)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24. 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A. 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 B. 东印度洋密度变大C. 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 D. 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25. 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A. 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B. 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C. 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D. 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二、综合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当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为沿海地区带来一定的降水。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1)在方框中画出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图中标出东西方向、气团性质、运动方向,并标明云团位置)。(2)研究发现尤卡坦半岛夏季午后海风锋出现频率较高,试分析原因。(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2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主要成分甲烷主要由缺氧环境下有机物质的细菌分解而形成。据考察,黑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盆地,仅通过狭窄的马尔马拉海与地中海北部的爱琴海连通,东南部靠近阿拉伯半岛。黑海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15米,年降水量西部和西北部300-500毫米、南部750-800毫米、东部1800-2500毫米,年平均注入淡水量355亿立方米,表层与深层海水密度差异大。黑海海洋生物种类稀少,局部水深155-310米的海域里生物几乎绝迹,只有厌氧微生物生存。下图为黑海及周边区域简图。(1)说明马尔马拉海与黑海海水盐度差异及两者间水体交换方式。(2)相比同纬度其他海域,分析黑海海洋生物种类较少的原因。(3)推测黑海西北部风浪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临沭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地理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1~3题答案】【答案】1 C 2. B 3. C【4~6题答案】【答案】4 D 5. B 6. C【7~9题答案】【答案】7. A 8. B 9. A【10~12题答案】【答案】10. B 11. A 12. A【13~15题答案】【答案】13. A 14. A 15. D【16~17题答案】【答案】16. D 17. D【18~19题答案】【答案】18 C 19. A【20~22题答案】【答案】20. D 21. B 22. A【23~25题答案】【答案】23. D 24. A 25. C二、综合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 (2)东北信风吹进陆地后空气湿度进一步减小,密度差进一步加剧,海风锋更易形成;夏季午后,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3)①处热带草原气候。①处地势低平,东北信风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气流抬升不够,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②处热带雨林气候。②处西侧为山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27题答案】【答案】(1)日月山的隆起,阻挡湿润气流,降水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日月山的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湖水难以外泄,盐分无法排出。(2)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湖底地势及水位高于青海湖,盐分通过倒淌河注入青海湖;上游有倒淌河淡水注入稀释,咸水逐渐被置换为淡水。(3)变化:气候变暖,变湿。原因:青海湖为内陆湖泊,水量的收入途径为降水和径流,支出方式为蒸发;青海湖泊面积增大,说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降水增加说明气候变湿,径流增加说明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暖。【28题答案】【答案】(1)差异:马尔马拉海海水的盐度高于黑海。交换方式:黑海表层海水流入马尔马拉海,马尔马拉海深层海水流入黑海。 (2)黑海流域降水较多,地表径流丰富,导致黑海表层海水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小,深层海水密度大,对流作用弱,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难以上升到表层,生物缺少食物和营养盐,难以在表层海水中生存;因密度差异,深层海水与表层交换少,导致深层海水含氧量低,不适合生物生存。(3)冬季。原因:冬季西风带南移,该地受西风影响大;黑海西北部有冷高压,东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有热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黑海西北部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明显,增大了风速,形成较大风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