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 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正确读写重点词语,丰富词汇量,提高书写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感。 3.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喜爱小兴安岭的理由。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 1. 能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2. 仿照本文,选择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写一段话。
【学习准备】 1. 收集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展示小兴安岭的位置。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任务学习设计 【过程设计】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教师展示课件,出示 8 个词语宝宝:冰雪消融、溪水淙淙、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落叶纷飞、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这些词语,感受词语的美妙。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这些都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词语。”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词语分别适合哪个季节。 教师展示图片,为图配词语,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们看着图片,说出相应的词语,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 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冰雪消融、溪水淙淙,夏天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学生们纷纷表示想去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介绍小兴安岭的位置:“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 —— 小兴安岭。在那儿,你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也许还可以和黑熊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齐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小兴安岭的位置和特色,让学生对小兴安岭充满向往。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学生们明确自学要求,开始自学课文。 2.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读音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及时纠正;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读音情况。对于读音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及时纠正,并让学生多读几遍,直到读准确为止。 教师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们按照顺序依次读生字,声音响亮,读音准确。 (2)指导记忆需注意的字:侧、乳、舍、临。 教师特别指出 “兴” 和 “舍” 是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教师引导学生认读多音字,理解不同读音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侧、乳、舍、临” 这四个字的结构和笔画,指导学生记忆这四个字的写法。学生们认真观察,跟着老师书空,加深对这四个字的记忆。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如 “侧着脑袋”“乳白色”“宿舍”“来临” 等。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用铅笔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学生们声音整齐响亮,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三)归纳段意,整体感知 1. 小组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认真阅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 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学生代表发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大花园,也是宝库。 (四)读中感悟,品味语言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第 1 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 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学生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抓住 “数不清”“几百里” 来体会小兴安岭森林的广阔。适时出示林海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体会小兴安岭的树木之多。从 “红松、白桦、栎树……” 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树种多,所以说小兴安岭像 “绿色的海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 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词语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一句中,“抽出” 用得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教师通过提问、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 “抽出” 一词的妙处。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雪水汇成小溪” 一句中,“汇” 字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教师让学生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小鹿的句子。课件出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体会小鹿愉快的心情。学生们通过动作演示和想象,体会小鹿的愉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回归整体,指导写字 1. 概括内容。 教师请学生轻轻地合上书,看着黑板,试着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们积极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 观察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 “融、汇、欣、赏” 等字的结构和笔画,让学生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3. 示范书写。 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学生们认真观察,跟着老师书空,掌握字的写法。 4. 学生书写。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要提醒并纠正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展评书写情况。 教师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学生们从书写的规范、美观、整洁等方面进行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书写水平。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 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 — 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过渡引入。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习第 3~6 自然段,深入感悟 1. 学习第 3 自然段 —— 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探究构段。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 3 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话与前一自然段在构段上的相同之处。学生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发现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构段方式的好处。 (2)体会语言。 第一步,品读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读时注意在合适的地方停顿。学生们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步,圈画词语。教师让学生默读这句话,圈出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学生们认真阅读,圈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等词语,体会夏天树木的茂盛和茂密。 第三步,交流感受。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夏天树木的认识和体会。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夏天的树木非常茂盛,枝叶很茂密。” 有的说:“夏天的森林很凉爽,因为树叶把阳光都挡住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步,感情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学生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对夏天树木的赞美之情。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感悟 “浸” 字的好处。教师通过提问、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 “浸” 字的生动形象,感受夏天森林的神秘和美丽。 2. 分组自学第 4、5 自然段 —— 感受秋冬之美。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自学第 4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也是先写树木,再写周围美丽的景象;想象理解 “献” 和 “刮” 两个词的生动、形象。学生们明确自学要求,开始分组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对秋冬之美的感受。小组内成员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3)全班汇报。 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梳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秋冬之美。 3. 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及理由。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及理由。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的小兴安岭充满生机和活力;有的说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的小兴安岭树木葱茏,非常凉爽;有的说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小兴安岭色彩斑斓,非常美丽;有的说喜欢冬天,因为冬天的小兴安岭白雪皑皑,非常壮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小兴安岭的美丽。 4. 学习第 6 自然段。 (1)感悟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第 6 自然段,思考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们通过阅读和思考,认识到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大花园” 和 “宝库” 的含义,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2)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小兴安岭的特点。教师板书:大花园、宝库。学生们通过回顾全文,加深对小兴安岭的认识和理解。 (三)回顾课文,理清思路 1.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2.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板书:总述 —— 绿色的海洋;分述 —— 春、夏、秋、冬;总结 —— 大花园、宝库。 (四)找出规律,仿写美景 1. 分析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先说说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教师总结:课文开头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 —— 绿色的海洋,结尾总结了全文,突出了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2. 仿写练习。 教师仿照课文写一写家乡的一个季节的美景。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认真思考,选择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进行仿写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3. 交流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仿写作品。学生们积极发言,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评价和欣赏。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学后反思】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法、语言描述法、美读法、对比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美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通过对比感悟,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