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认识气温计》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明确其在天气观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 “℃” 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能够正确读出 “摄氏度”。 了解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如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认识到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匹配。 理解温度的概念,包括物体的冷热程度以及大气的冷热程度(气温),并能区分不同温度单位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气温计的刻度和单位,能够准确读取不同温度值。 帮助学生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方法。由于零下温度的读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示例、练习和指导,让学生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数规则。 (二)教学难点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讨论中深入理解气温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温度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准备 (一)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一系列与气温计和温度计相关的问题,如 “太阳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大气的冷热程度叫什么?”“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观察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气温计的结构、使用气温计模型进行读数练习、观察其他类型的温度计等。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温度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理解不同温度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复备课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导入 教师展示太阳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太阳可以放出热量、提供光照、维持生命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热量与地球气温的关系,引出大气的冷热程度(气温)这个话题。 引出课题 教师: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气温。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呢? 学生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气温计。 教师: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如何读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板书课题:认识气温计) (二)科学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认识气温计的结构 (1)观察气温计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请学生仔细观察气温计,注意气温计的结构和特点,不要损坏气温计。 提问: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结构? 学生观察气温计,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等;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 (2)小组讨论与记录 教师出示活动手册第 9 页的第一个活动,要求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活动内容:观察气温计,画出气温计的结构,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手指一指气温计的结构,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边讨论边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小组汇报与总结 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处。 学生汇报: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 “摄氏度”。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气温计的结构和温度单位的读法。 (4)安全提示 教师特别强调:观察气温计时,气温计是一个非常容易破损的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气温计碰到坚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如果气温计破碎,务必要告诉老师来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气温计、小组讨论与记录、小组汇报与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气温计的结构,掌握温度单位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同时,通过安全提示,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探索二: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气温计,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气温计的结构,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呢?要怎么读呢?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计的读数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生示范读数 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读今天的气温,说说读数的方法。 学生示范读数,分享自己的读数方法。可能会提到先看液柱的位置,再看刻度等。 教师对学生的示范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指出不足之处。 (3)分析气温计刻度 教师提问:气温计上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是多少?每一大格被分成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气温计,回答问题。通过分析气温计的刻度,让学生了解气温计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4)总结读数方法 教师 PPT 出示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零刻度,读数起; 向上数,摄氏几; 向下数,零下几。 教师讲解读数方法,强调从零刻度开始读数,根据液柱的位置向上或向下数,确定温度的数值。 (5)练习读数 教师 PPT 出示三幅气温计的示数图(零上温度一幅、零摄氏度一幅、零下温度一幅),让学生分别表示读作、写作,并在本子上写一写。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 学生练习读数,写出温度的读作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读数是否正确。 (6)使用气温计模型练习 教师分发气温计模型,要求组内的一位同学用模型表示出 5℃、42℃、0℃、-5℃、-42℃等温度。另一位同学帮忙检查是否表示正确,而后再交换任务,用气温计模型表示出更多的温度。 学生使用气温计模型进行练习,互相检查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7)完成活动手册记录 教师出示活动手册,要求学生完成第 9 页活动记录 2。 活动内容:用气温计模型表示出不同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巩固所学的读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示范读数、分析气温计刻度、总结读数方法、练习读数、使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和完成活动手册记录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气温计的读数方法,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探索三:观察其他温度计,比较不同类型温度计 (1)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展示不同类型温度计 教师 PPT 出示: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 教师 PPT 出示三幅图: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提问: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小组汇报与总结 请 2 - 3 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不同类型温度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展示不同类型温度计、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和小组汇报与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温度计,认识到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匹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 (1)读数问题与注意事项 学生反馈交流: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读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零下温度的读数困难、液柱位置不准确等。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总结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 (2)测量温度对描述天气的帮助 教师提问: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测量温度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变化规律、为天气预报提供数据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气温计等科学工具在天气观测和气象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交流在读气温计时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温度对描述天气和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拓展延伸 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教师布置课外观察任务:老师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悬挂了一个气温计,明天请每组组长记录一下五个时间点的温度,填在记录单上。 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表 日期:____ 地点:______ 小组:____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00) 第二节课后(10:00) 中午(12:00) 第六节课后(14:00) 傍晚(16:00) 教师强调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观察任务。 2. 拓展思考 教师提问:除了气温计,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感受气温的变化呢?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气温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通过身体感觉、观察动植物的行为等方法感受气温变化;晴天和阴天、夏天和冬天等不同天气情况下气温会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气温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外观察任务和拓展思考,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了解气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气温计的结构、读数方法、不同类型温度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知识。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气温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大家回顾一下。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如问题驱动法、观察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提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认识气温计有什么帮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强调科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提问: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如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预测天气、保护环境等;我们应该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