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说说我们的学校》 备课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校,包括学校的历史、发展、组织机构、校园设施等方面,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重点】 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感受学校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引导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学校的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帮助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设置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校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调查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体验式学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的生活和文化,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感性认识。任务学习设计 【过程设计】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一)学校的魅力初体验 校园美景欣赏 教师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校园美景视频,视频中展示学校的教学楼、操场、花园、图书馆等各个角落的美丽景色。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地方?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导学生欣赏校园美景,感受学校的魅力。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对校园美景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校园美景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如让我们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等。 校园文化探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的文化内涵,如校训、校歌、校园传统活动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如演唱校歌、朗诵校训、介绍校园传统活动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 校园故事分享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难忘故事,可以是学习上的进步、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参加校园活动的经历等。 学生分享完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些故事中体现了学校的哪些特点和价值。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校园故事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学校,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校。 (二)学校的历史与发展 调查学校的历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了解学校的历史,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老师和校友、参观校史馆等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调查学校历史的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调查,收集学校历史的相关资料,如学校的创办时间、发展历程、重要事件等。 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学校历史手抄报或 PPT,展示学校的历史变迁。 分析学校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从学校的规模、师资、教学质量、校园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学校发展的相关资料,如学校的招生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成果、校园建设规划等。 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学校发展报告或图表,展示学校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展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校发展研讨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共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感受学校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从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资料等,对比学校的变化。 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学校变化对比图或视频,展示学校的发展变化。 教师提问:“学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学校的发展成果?” 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的变化,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学校的组织机构 认识学校的各个部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学校各个部门的相关资料,如部门名称、负责人、工作职责等。 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学校组织机构图或表格,展示学校的各个部门及其职能。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部门介绍会,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学校的一个部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 了解学校部门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学校各个部门的位置,可以通过观察校园指示牌、询问老师和同学、查看校园平面图等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寻找学校部门位置的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寻找,记录学校各个部门的位置信息。 学生对记录的位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学校部门位置图或指南,方便大家在需要时找到相应的部门。 教师提问:“如果你在学校遇到问题,应该去哪个部门寻求帮助?为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各个部门的职能和位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学校部门的工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体验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可以通过参观、采访、志愿服务等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校部门,制定体验该部门工作的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体验,了解该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职责,感受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学生对体验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制作体验报告或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体验学校部门工作中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对学校各个部门的理解和尊重。 (四)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读懂平面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面示意图的作用和特点,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示意图,如地图、建筑平面图等,让学生了解平面示意图的用途和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示意图的构成要素,如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平面示意图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平面示意图小测试,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平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平面示意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可以通过观察校园、测量距离、确定比例尺等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的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绘制,先确定校园中需要绘制的主体,如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然后确定它们的形状和位置,再通过方向标的方式标注出图中的方向,最后通过图例的方式展示图中形状或颜色所代表的是什么。 学生对绘制的学校平面示意图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和美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校平面示意图展示会,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绘制的学校平面示意图,介绍绘制的过程和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利用平面示意图了解学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面示意图更好地了解学校,可以通过观察平面示意图、分析校园布局、寻找校园设施等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利用平面示意图了解学校的方法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利用平面示意图了解学校。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拿着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示意图,在校园中进行实地对照,检验平面示意图的准确性,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布局和设施。 教师提问:“通过绘制和利用平面示意图,你对学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了解?你觉得平面示意图对我们了解学校有什么帮助?”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示意图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 (五)为学校发展献计策 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可以从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 教师对学生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存在的问题。 教师提问:“你认为这些问题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学校存在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并对建议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建议和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建议方案展示会,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介绍建议和方案的内容和可行性,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教师提问:“你觉得哪个小组的建议和方案最有可行性?为什么?如果实施这些建议和方案,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思考建议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行动起来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的目标、步骤、负责人和时间安排等。 学生按照行动计划进行行动,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如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志愿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教师对学生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问:“在行动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你觉得自己的行动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总结与拓展 总结回顾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魅力、历史与发展、组织机构、平面示意图以及为学校发展献计策等方面。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学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你将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今后的行动方向。 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为学校发展献计策的过程和成果。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 “我爱我的学校” 主题活动,如制作校园宣传海报、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学校的发展,及时向学校领导和老师反馈问题和建议,共同为学校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学校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认真收集资料,导致调查结果不够准确;在提出建议和方案时,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创新思维,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不够新颖。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真收集资料,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创意的建议和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