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30×2分=60分)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3.敦煌文书《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登记了一户要交纳租税的“课户”。这户人家实际占有土地101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87亩,买来的土地12亩,园宅地2亩。以下符合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 )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能够自主劳动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亚当·斯密“在下面这点上是对的: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导致劳动“始终令人厌恶”的根源②劳动只有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③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劳动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④在雇佣劳动形式下,劳动创造的全部财富被雇佣者无偿占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②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④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④ D.②—③—⑤6.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全国工业生产下降46%,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数量剧增。造成这一现象的传导机制是( )①生产结构严重失调②社会基本矛盾激化③社会生产严重过剩④企业破产工人失业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7.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从侧面反映(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文化获得长足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对以下论述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 ——《汉谟拉比法典》 懒惰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大都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家的利润甚至于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部分工人在最好的情况下挣得的部分,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产生的根源 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D.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9.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其中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被称为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到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了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宪章运动;1844年6月,普鲁士王国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发动的以提高工资为目标的起义,史称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说明( )①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②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率先开展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日益尖锐并不可调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的观念是指所有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②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就是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③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确是一次开天辟地般的大事变。用李大钊的话说:“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李大钊之所以作出上述评价,是因为“十月革命”(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具有先导性作用④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可见( )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将长期存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1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这说明(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规律②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即将迎来发展高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6.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②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7.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冲破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该运动( )①首次提出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口号 ②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9.《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初步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描绘了一幅崭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美好蓝图,宣告了一种新的国家(社会)制度将要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这种“新民主主义国家”( )①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暂时的国家形式③是一个独立的、彻底的社会主义社会 ④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③完成“上篇”,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关于毛泽东思想,以下认识错误的有( )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最伟大最正确的思想武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3.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反映了( )①我国对生产力进行调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③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4.老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以下这些老照片见证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历史。以下关于这段历史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②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③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④我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25.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A.已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B.彻底结束极少数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C.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D.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2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逐步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这一时期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三大改造”属于民主革命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革命④“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学习苏联经验。但经过实践,我们党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艰苦探索过程中( )①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②中国共产党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③中国共产党直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历史课题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适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8.党的八大是党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党的八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提出了要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②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摆脱了苏联的影响④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以下是1950-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虽然经历波折但成就巨大②完全建立起了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③国家经济政策因势进行了战略性调整④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得以扭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制度建设历来都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对此曾形象地作出“铲地基”和“起房子”的比喻:“如果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以下对“铲地基”和“起房子”这两个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①“铲地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铲地基”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起房子”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④“起房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40分)31.(18分)材料一:下图是反映1929年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图片。(1)请结合图片信息并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相关知识分析图片表明美国出现了什么情况?这种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2)分析美国出现这种现象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6分)材料二: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摘自《共产党宣言》(3)阅读材料二,运用所学,谈一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重要历史意义。(8分)32.(22分)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1)结合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有何重大影响 (6分)材料二: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产党应运而生。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诞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8分)材料三:“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社交媒体上,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和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场景对比图刷屏传播。同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力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也再次表明美国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习近平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8分)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A D B C A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C C B D A C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D C C C D A C B A(1)图片表明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4分,一小问2分)(2)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6分,一点2分)历史意义: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8分,一点2分)32.(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6分,一点2分)(2)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8分,一点2分)(3)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取得伟大的成就。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8分,一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高一政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