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102中学2024级高一年级10月阶段测(政治) 试卷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时间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基于此,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①发展资本主义 ②争取民族独立 ③争取人民解放 ④建立民主政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是读着《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道路,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共产党宣言》 ( )①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系统论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新型病毒的迅速传播正在造成金融市场恐慌、资本外逃、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进而导致全球迎来大萧条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引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 )①大批企业将面临破产,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工人失业率上升②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劳动人民将会买到更便宜的商品③以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是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的矛盾,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解决了……我国在近百年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落在世界先进水平之后,广大的觉悟的爱国人民一直要求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材料说明( )①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③我国确定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④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下列表格列举了一些标志事件及其意义,其中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事件 意义① 莫尔《乌托邦》的发表 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② 三大工人运动 标志着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登上了历史舞台③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 十月革命的胜利 标志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变为科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一句话揭示了 ( )A. 手推磨产生于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B. 蒸汽磨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C. 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D.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8.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偶然事件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9.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我们可以理解出“看不见的线”是指( )A.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B. 资本家付给雇佣工人的工资C. 雇佣工人与资本家订立的合同 D. 资本家工厂的生产流水线10.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1956年底纳入公私合营和合作化轨道的部分数据如下,由此可以推知 ( )全国私营工业公私合营 私营商业合作化 私营工业和公私合营工业产值户数占比 总产值占比 户数占比 资金占比99% 99.6% 82.2% 93.3% 191亿元注:1949年,私营工业和公私合营工业提供的产值约 70亿元。A. 私营工业和公私合营工业得到了彻底改造B. 民族资产阶级都积极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C. 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成效显著D.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改造方针政策是正确的12.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②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从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推动国家工业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④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国的国情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A. 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B. 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在党内做宝贵的经验总结C.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D.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14.《红楼梦》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多重社会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D.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新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A. 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C. 快速恢复国民经济 D. 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16.某学校高一(1) 班同学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史料:战后初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一片大好; 土地改革后,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1.3%,国营经济还掌握了全国的铁路、邮电和大部分的现代交通运输业。由此可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包括( )①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农业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形势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 B. 我国改革的浪潮从城市涌向农村C. 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D. 我国改革是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18.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事件是( )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C.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D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19.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阶级社会 ②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③劳动人民都是无人身自由的 ④都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现象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20.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亚欧多个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具体实践说明 ( )A.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帆风顺的 B. 科学社会主义给各国实践提供了具体方案C. 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D. 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A. 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 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 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22.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3.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4.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5.在领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千篇一律”。他还深刻指出,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许多自身的独有特点,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 ( )①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自发行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殊状况③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6.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是根本。某中学举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列符合本次演讲主题的是 (A. 五四运动:承民族之壮志,弘中国青年之气B.“一化三改”完成:制度巨变,奠基未来C. 红船起航:践行初心使命,执政为国为民D. 新中国成立:东方巨龙腾飞,人民成主心骨27.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在郊区农民代表报告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喜讯之后,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报告了首都已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喜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8.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行进到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次释放“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这一信号。由此可见( )①持续不断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改革进行到底③中国实现了由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④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最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9.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 )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②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共发展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民心思变,顺应时势开国门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30.“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连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1.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 ( )①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彻底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的统治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2.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 ( )①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②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③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有相同任务④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要准备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33.“国家是人们通过制定社会契约而形成的,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一观点 ( )A.指出了国家产生的实质 B.否认了国家的民主性C.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 D.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属性34.2024年暑期,高一学生李某报名参加研学专列,前往以下四个红色教育基地参与“行走式研学”,获得了难忘的旅行体验。在本次研学中,李某可以感悟到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②中国进行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历程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④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5.“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和把握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①表明供给不足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②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新时代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二、主观题(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结合材料,请分析说明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何不同 37.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摘自新华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摘自《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78年,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6年来,“中国号”巨轮始终沿着改革开放这一光明航向劈波斩浪、勇毅前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00余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超126万亿元,增长约300倍;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兑现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坚定承诺: “神舟”飞天、 “祝融”探火、 “羲和”逐日、 “北斗”组网、 “蛟龙”探海……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实践证明,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富民强国之路走下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之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