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慈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1.175年前的1848年2月21日,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由此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2年3月16日,西藏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民性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指出,要健全完善全民性宣传教育体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族干部群众血脉。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③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④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①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②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联系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体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④伟大的改革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在悠久的封建社会里,古代农民深受繁重赋税的剥削,有许多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他们这种痛苦生活。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②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7.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①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在经济扩张阶段,美国中产阶级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人。近年来,随着美国制造业衰落,中产阶级逐渐萎缩,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B.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C.美国制造业外移较多 D.美国市场竞争压力加大10.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C.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D.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1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种种西方的理论和学说被引进作为强国富民的药方。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又屡屡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箍得头破血流。屈辱的岁月,艰辛地探索,反复证实(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继续保留封建帝制是中国的出路,民族的希望所在③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发生改变④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关于毛泽东思想,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以毛泽东个人经验的理论概括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④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四个阶段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四个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地革命②大革命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15.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某校举行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演讲活动,下列材料符合演讲主题的是( )①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找寻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各种社会力量前赴后继,各种方案轮番出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学习欧美国家,主张走“资本主义社会之路”,“建立一个纯粹民族资产阶级的旧式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尽管这些主张和方案具体提法和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本质都是要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不过,最终经过实践得知,这些在欧洲和西方国家行得通的做法与想法,放到中国会“水土不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多次讲到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时指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探究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诞生于1848年的光辉历史文献。若要将其从170多年的历史之中读出来,首先就必须要走进170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之中去,这其中也包括让人诟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言,不了解《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那无论用什么语言文字来出版都绝对不行,不指出这一点,《共产党宣言》就几乎完全不可理解。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动荡和尖锐对立的历史境遇,是《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写成伟大斗争宣言和政治战斗檄文的客观现实基础。“变”和“乱”的时代特征凸显了彼时的时代课题,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课题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度思考和精彩回答,最终才形成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共产党宣言》这样经典的思想篇章。《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诞生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相比在生产关系上有哪些变化。(2)结合材料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一种进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新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新”的认识。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②:根据教材可知,《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①②正确.③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答案:A解析:①②:要健全完善全民性宣传教育体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族干部群众血脉。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①②正确。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排③。④: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排除④。故本题选A。3.答案:A解析:③: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④排第三。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1949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题选A。4.答案:D解析:“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现,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故①③④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所以不能说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故②错误。5.答案:A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 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①②③符合题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④不合题意。故选A。6.答案:B解析:①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指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指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剥削,①③应选。②:“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揭示种田人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到了五月,人更是倍加繁忙,与封建社会剥削无关,②不选。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与封建社会剥削无关,④,不选。故本题选B。7.答案:D解析:ABCD: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共有转为家庭私有。土地也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出现了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从而产生了国家,因此正确的关系应该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8.答案:B解析:①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①③符合题意。②:资本主义社会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的劳动者并未失去人身自由,②排除。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条件,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答案:B解析:B: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美国制造业衰落、中产阶级逐渐萎缩、财富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B符合题意。A: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确实对中产阶级的构成产生了影响,但这只是产生该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C:美国制造业外移较多是导致制造业衰落和中产阶级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D:美国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就业情况,但这并不是导致中产阶级萎缩和财富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本题选B。10.答案:A解析: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由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即空想到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即理论到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即一国到多国。故选:A。11.答案:C解析:①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从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国情的道路模式,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①④符合题意。封建帝制已经腐朽没落,保留封建帝制中国没有出路,民族没有希望,②错误。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如果不另辟新路,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改变,③错误。故本题选C。12.答案:B解析:①: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①错误。②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②④正确。③: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表述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13.答案:C解析:①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不涉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党;②③正确,工业进步,使工人达到了革命联合;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资产阶级的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C。14.答案:D解析:①: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7,也称为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①排第二位。②:大革命,1924.5—1927.4.12,②排首位。③:抗日战争,l937-1945年,③排第三位。④: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④排尾位。故本题选D。15.答案:B解析:①: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表述错误;②: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表述错误。③④: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带领下建设现代化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答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解析:17.答案: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促成了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诞生的,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要将《共产党宣言》从170多年的历史之中读出来,首先就必须要走进170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之中去,这其中也包括让人垢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关键信息②: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动荡和尖锐对立的历史境遇,是《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写成伟大斗争宣言和政治战斗微文的客观现实基础→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关键信息③:正是这样的时代课题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度思考和精彩回答,最终才形成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共产党宣言》这样经典的思想篇章→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促成了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关键信息④:《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闸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联系《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18.答案:(1)①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②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与地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依附关系;在奴隶社会,奴隶完全依附奴隶主,毫无人身自由。③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农民在缴纳地租之外,自己可以保留一部分劳动成果;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和其创造的全部劳动成果。(2)①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社会,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第(1)问,解答时首先明确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然后分别从封建制和奴隶制角度加以比较。首先,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少量土地;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其次,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与地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依附关系;在奴隶社会,奴隶完全依附奴隶主,毫无人身自由。最后,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农民在缴纳地租之外,自己可以保留一部分劳动成果;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和其创造的全部劳动成果。第(2)问,首先应指出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次,应点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答案:“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新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新”的认识。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可联系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要点: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