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望城二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考试范围:必修1.2占30% 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占70%;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1.如图所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A. 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B. 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C. 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 影响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2.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体内一种必需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C. 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D. 糖类没有,脂质不一定有,核酸和蛋白质一定有的元素是S3.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B. 该分子形成过程中,产生了153个水分子C.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D. 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的侧链基团(R基)含硫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 磷脂是所有生物必不可少的脂质C. DNA携带遗传信息,RNA不携带遗传信息D.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5.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该细胞器内可独立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 CO2+H2O (CH2O)+O2B.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C. 丙酮酸+H2O[H]+CO2+能量D.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6.下列实验中,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B. 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C. 斐林试剂-蔗糖-砖红色 D. 重铬酸钾溶液-酒精-蓝色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B. 发生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转移C. 垂体细胞和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生长激素合成的mRNAD. 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多8.如图为某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B. 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C. 该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只有3和9D. 若该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该有结构4,其他结构均相同9.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氨基酸脱水缩合C.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 受精作用的完成10.下列叙述不能说明细胞代谢旺盛的有A. 线粒体的数量较多 B. 细胞核的核孔数量较多C. 核糖体数量较多 D. 结合水的含量上升11.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 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C. ③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1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和细胞壁都只存于植物细胞中B. 细胞核和线粒体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细胞器C. 内质网和中心粒只共存于动物细胞中D. 细胞膜和核糖体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3.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氧气吸收量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乙曲线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吸收量B.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C. 氧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D. 氧浓度为b时,该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的速率相同14.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1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核糖体与甲状腺细胞主动吸收碘离子有关B. 在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液泡和线粒体均发挥了重要作用C. 胰岛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分工明确,相互合作D. 在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分别对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16.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⑤⑥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第II卷(非选择题)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17.(13分)下图1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功能关系,其中Ⅰ、Ⅱ、Ⅲ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Ⅳ、Ⅴ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图2是某些物质的结构式,请分析:(1)图中Ⅰ表示 ,Ⅲ表示 ,它们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2)真核生物体内的Ⅳ共有 种。物质丙在生物体内约有 种,其对应图1中的标号是 。(3)Ⅰ、Ⅱ、Ⅲ共有的化学元素包括 。Ⅰ、Ⅱ彻底水解后,Ⅱ特有的产物有 和 。(4)若Ⅲ的分子式是C63H103O45N17S2,它最多是由 个Ⅴ形成的,该反应称 。(5)图2物质甲、乙中的“A”分别是 、 。(6)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它能将物质甲末端的“P”转移至物质乙(其中五边形表示核糖)上,结果产生( )A、一分子AMP和一分子ADP B、两分子ADP C、一分子ATP和一分子ADP D、一分子ADP18.如图为溶酶体(内部pH为5左右)在细胞异体吞噬和自体吞噬中的形成过程和部分功能示意图,①~④表示细胞结构。据图分析回答(“[]”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图中的初级溶酶体直接来自于[______]______,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是因为其内部含有多种______.(2)异体吞噬过程中,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_;自体吞噬可以降解清除图中的[______]______.上述过程都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3)次级溶酶体完成“消化”作用后,一部分物质(如氨基酸)可以借助于其膜上的______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中供代谢使用;一部分物质形成残体,可通过______方式排出细胞。(4)部分留在细胞内的残体多为脂褐质(一种色素),其数量逐年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可能还具备的特征有______(填字母).a.细胞核体积变大 b.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c.细胞内水分减少 d.细胞运输功能降低(5)溶酶体内的物质少量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该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细胞质基质与溶酶体内的______不同,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19.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1)在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①质量分数为 15%的溶液;② 0.5g/mL的蔗糖溶液;③质量分数为 0.2%的秋水仙素溶液;④ 0.01g/mL的龙胆紫溶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染色体形态,要选用的试剂有 (填序号)。欲使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植株结实,可选用试剂 (填序号)处理其幼苗。如果用试剂②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②再次处理,整个过程中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2) 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照射,下同);③组先同量辐射损伤, 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 ;从 (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抑制脾细胞凋亡。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 IL-18,3天后进行同量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 。(3)一氧化氮与乙酰胆碱都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能促进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合成。下列为某科研团队探究DHA增加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的实验方案:材料与试剂:食用油,添加DHA的食用油,普通饲料,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初断乳大鼠。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初断乳大鼠随机分成4组,编号A、B、C、D。第二步:每日经口灌胃食物,组成见表第三步:饲养8周后,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酶AChE和NOS的活性,结果如下:一氧化氮与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分别是 。方案中B组实验采用的食物是 。选用初断乳大鼠而不选成熟大鼠的原因是 。20.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沦。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 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21.以下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②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______ ,⑤→⑦→⑧表示的育种方法与⑤→⑥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中 ______ .(2)图中⑦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⑨过程通常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中 ______ .(3)图中⑤→⑥过程的育种中一般要从F2代选择所需要品种,原因是F2开始出现 ______ ,⑥步骤代表 ______ .望城二中高二10月月考答案和解析【答案】1. B 2. B 3. B 4. D 5. C 6. A 7. C 8. A 9. B 10. D 11. A 12. D 13. CD 14. ABC 15. BD 16. BCD 17. (1)DNA 蛋白质(2)8 20 Ⅴ(3)C、H、O、N 尿嘧啶 核糖(4)17 脱水缩合(5)腺苷腺嘌呤(6)B 18. (1)③高尔基体;酸性水解酶(2)受体(糖蛋白); ④线粒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载体;胞吐(4)acd(5)pH 19. (1)①④ ③ 发生质壁分离,且不能复原(2)少 ②③ 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3)自由扩散、胞吞 普通饲料+食用油 成熟大鼠发育完全,学习记忆能力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20. (1)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2)隐性 抑制 减少(或降低)(3)随机性(4)①隐性②正常 矮秆 21. (1)基因突变;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3)性状分离;逐代自交(和选优劣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望城二中高二10月月考-学生用卷 (2).docx 望城二中高二10月月考-纯答案用卷 (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