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6.2 密度 教案 (表格式)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6.2 密度 教案 (表格式)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6.2 密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科学思维 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三、科学探究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通过刻度尺、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铝块、刻度尺、天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请一个工匠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皇冠。皇冠做好后国王很满意,但总是怀疑工匠偷走了部分黄金。于是他就请阿基米德想办法进行鉴别。 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也束手无策。直到有一天他洗澡时,当他把脚伸进装满水的木桶时,水就溢了出来,顿时他灵机一动——有了。 几天后他当着国王及大臣的面,取两木盆盛满水,在一只木盆中放入皇冠,另一木盆中放入等质量的纯金。根据溢出水的体积,他就断定——皇冠不是纯金做的。 这是为什么?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 铝块质量与它的体积有关吗? 猜想与假设 铝块质量可能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我们用铝块做实验,研究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边长后计算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边长后计算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m/gV/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铝块4
分析论证 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V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 体积为0时,质量也是0,所以根据m=0和V=0,也可以做出一个点。 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 分析论证 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 (二)密度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 如果用ρ(读做rou)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那么用公式写出来就是公式: =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 密度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密度ρ基本单位是kg/m3;质量m的单位是kg;体积V的单位是m3 。 密度ρ实用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cm3;质量m实用单位是g;体积V实用单位是cm3 。 换算关系1g/cm3=1000kg/m3。 小结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物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等. 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可以选取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先猜猜,后测量探究,从而纠正平时“铁比棉花重”的错误说法.这样既强化了物理概念,又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然后选择小组探究的结果评比,这样可以丰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3.教师在讲解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时,应选取日常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如牛奶的鉴定、黄金首饰的鉴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评讲的过程中应重视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规范:要求单位统一,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3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