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新锐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滁州新锐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一第3章第1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内环境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具有内环境
B.细胞呼吸过程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
C.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出现组织水肿

D.内环境中的淋巴液可以直接进人组织液
2.下列选项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载体蛋白、CO2、血浆蛋白
B.解旋酶、RNA、葡萄糖
C.尿素、纤维素、胰蛋白酶
D.乳酸、神经递质、氨基酸
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E
A.图中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
B.若图中⑦表示脑细胞,则A端CO2浓度小于B端
C.③中的O2进入⑦细胞内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生物学第1页(共6页)】
25-T-1
4.图中、b、c分别表示人休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细胞1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细幻
细2
B.剧烈运动时细胞3产生的乳酸进人血浆不会使血浆的pH发生较大
的变化
日图3
C,细胞2中的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
D.人手举上磨出水拖中的液休主要是b
5,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受器都位于皮肤表面,机体内不存在
B.神经节位于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相连
C,只要受到激,机休就会发生反射活动
D.分别刺激神经中枢与感受器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效应
G.研究发现,若阻断小白鼠的刷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极。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心脏的跳动不受意识的支配
B.研究证明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减慢
C.交感神经与刷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作用相反
D.交感神经和刑交感神经都风于外周神经系统
7.如图1、2是某同学在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时的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
图1
图2
A.图1是在①点所对应时刻给予一适宜刺激
B.图1中②点Na内流速率大于③点Na内流速率
C.图1的③④段与图2的⑤⑥段均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
D.图2电表两极均接在神经元膜外侧,可测量出静息电位
8.如图是利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腓肠肌是效应器的一部分)进行实验探究兴奋的产生和
传导过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N为刺激位点,电表两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若刺激M点,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B.若刺激N点,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
种经纤锥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生物学第2页(共6页)】
25-T-162B安徽省滁州新锐高级中学集团 2024-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A
4. B
5. D
6. B
7. B
8. C
9. C
10. C
11. B
12. C
13. D
14. B
15. C
二、非选择题
16.
(1)内环境;甲;乙和丙
(2)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
(3)CO ;肝脏细胞内(因为图中 I 是呼吸系统,提供氧气,③可能是二氧化碳,肝脏是代谢旺盛的器官,
产生二氧化碳多)
(4)泌尿系统;滤过(B 是重吸收过程,所以 A 是滤过过程)
17.
(1)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血浆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数量少,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无机盐离子数量多,对血浆渗透
压的影响更大
(4)细胞内液;肝细胞受损
18.
(1)非条件
(2)不属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没有效应器的参与
(3)无关;条件
(4)消退;需要;属于
19.
(1)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被酶分解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2)Cl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单向,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快;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不需要神经递质的释
放和扩散等过程
(4)在电突触的两侧分别给予刺激,观察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如果一侧刺激能引起另一侧突触后膜电位变
化,则刺激侧为突触前膜一侧,如果两侧刺激都能引起另一侧突触后膜电位
变化,则该电突触可能是双向传递的(具体还需进一步验证)
20.
(1)分级;分级调节的特点是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2)副交感;收缩;泌尿
(3)③;膀胱牵张感受器→脊髓→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