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1.鲁迅与新兴木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1.鲁迅与新兴木刻 教案

资源简介

浙美版《鲁迅与新兴木刻》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掌握新兴木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理解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之间的关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欣赏、作品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鲁迅思想在新兴木刻艺术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理解并尊重艺术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创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鲁迅生平资料、新兴木刻艺术作品图片、教学PPT、小组讨论问题卡。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及背景知识,准备对新兴木刻艺术的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联系。
新兴木刻艺术的特点及其在鲁迅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思想在新兴木刻作品中的体现。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
课前导入
故事引入: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初在日本留学时,选择了医学专业,希望通过救治病人的身体来拯救国家。然而,在观看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纪录片后,他深刻地意识到,比起身体上的疾病,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和愚昧才是更严重的病态。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唤醒民众的觉悟。
鲁迅在文学及艺术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呐喊》、《彷徨》等,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笔触犀利,语言简练有力,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启蒙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别是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联,更是他艺术贡献的重要方面。他不仅亲自参与木刻创作,还积极推广和倡导木刻艺术,将其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工具。鲁迅认为,木刻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有效地传播进步思想。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文化力量。
通过讲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文学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鲁迅的生平和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授课环节设计
环节一:鲁迅与时代背景(5分钟)
内容: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鲁迅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他的生命跨越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鲁迅的生平充满了波折和奋斗。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早年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艰辛。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医学。然而,他最终放弃了医学,转而投身文学和思想启蒙,因为他认为文学和思想的力量更能唤醒民众,改变社会。
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杂文集《热风》和《坟》等。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道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其中,《呐喊》中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更是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白话文,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鲁迅积极参与这场运动,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和杂文,猛烈抨击旧文化,倡导新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鲁迅的思想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视角。他不仅关注文学艺术,还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文化革命。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鲁迅的一生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奋斗和追求,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缩影。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活动:教师简要地概述了鲁迅先生为何选择用文字和艺术作为他的战斗武器,学生们则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在心中默默地思考这个问题。他们试图理解鲁迅先生在面对社会不公和黑暗现实时,为何会选择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抗争。教师详细解释了鲁迅先生如何通过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艺术形象,揭露社会的种种弊端,唤醒民众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行动。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领悟到文字和艺术的力量,明白了鲁迅先生为何将它们作为对抗旧社会、旧思想的有力武器。
环节二:新兴木刻艺术初探(10分钟)
内容:展示一系列新兴木刻艺术作品的精美图片,详细讲解这些作品的起源、发展历程、独特特点以及它们对当时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活动: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细致地观察展示的图片,然后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积极交流各自的观点,试图从中总结出新兴木刻艺术的独特特点。通过这种互动和合作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新兴木刻艺术的内涵,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环节三:鲁迅与新兴木刻的交融(15分钟)
内容:深入探讨鲁迅如何积极推动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并且分析他的作品是如何在新兴木刻艺术中得到具体体现的。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深刻认识到木刻艺术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倡导并支持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鲁迅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以及编辑刊物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新兴木刻艺术,使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新兴木刻运动中,鲁迅的作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亲自参与木刻创作,还积极收集和推广其他木刻艺术家的作品。鲁迅的木刻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苦难。例如,他的作品《呐喊》通过夸张的形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鲁迅的木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通过木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压迫的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反抗精神。鲁迅的木刻作品成为了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活动: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的作品,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鲁迅思想元素。例如,学生们可以从作品中寻找鲁迅的批判精神,探讨他是如何通过文字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黑暗面。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关注鲁迅作品中的人文关怀,理解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各自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见解。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鲁迅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通过这种互动和交流,学生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鲁迅作品的内涵,还能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环节四:艺术创作实践(10分钟)
内容:木刻制作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案,然后进行印刷,创作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作品。以下是木刻制作的基本步骤,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步骤,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自己对鲁迅思想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块适合雕刻的木板。木板的材质和厚度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一般来说,质地较软的木板更容易雕刻,但同时也会更容易磨损。选择好木板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便于后续的雕刻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设计好的图案转移到木板上。这一步可以通过描摹或者直接在木板上绘制来完成。图案的设计要尽量简洁明了,因为木刻的线条和细节表现力有限,过于复杂的图案可能会在雕刻过程中变得难以辨认。
然后,我们开始进行雕刻。雕刻工具主要包括刻刀、凿子等,我们需要根据图案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雕刻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木板破损。雕刻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每一刀都准确无误。
雕刻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木板进行清理,去除多余的木屑和灰尘。这一步可以通过刷子或者吹风机来完成。清理干净后,我们可以进行试印,检查雕刻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修正。
最后,我们进行正式的印刷。印刷时需要准备适当的纸张和油墨。将油墨均匀地涂抹在木板上,然后将纸张覆盖在木板上,用手工或印刷机进行压制。压制过程中要保持均匀的压力,确保油墨能够充分转移到纸张上。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完成一幅木刻作品。希望同学们在掌握这些基本步骤后,能够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线条,表达出对鲁迅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木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活动: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创意与情感表达。
环节五:分享与评价(5分钟)
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木刻作品,分享创作灵感和心得。
活动: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正面反馈和建设性建议。
作业布置
撰写一篇短文,探讨鲁迅思想对你个人成长的启示,可以结合新兴木刻艺术作品进行阐述。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鲁迅其他作品,思考其在艺术领域的影响。
课后小结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鲁迅与新兴木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并传承鲁迅先生的精神遗产,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