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资源简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有4种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
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而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2.下图为白花三叶草叶片细胞内氰化物代谢途径,欲探究控制氰化物合成的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现用两种叶片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杂交,F1叶片中均含氰,F1自交产生F2。下列有关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A.叶片细胞中的D、H基因都表达才能产生氰化物
B.推测F2叶片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7或1/4
C.推测F2中叶片含氰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1种或4种
D.若F2中含氰个体占9/16,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3.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2:1 B. 3:1:1 C. 4:2:2:1 D. 9:3:3:1
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
6.某植物的圆叶(A)和尖叶(a),高茎(B)和矮茎(b)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让两株个体杂交,后代植株数量为:圆叶高茎318,尖叶高茎309,圆叶矮茎103,尖叶矮茎107。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7.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中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下四个方面
①“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②“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③“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
④“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其中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实验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AC2C9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
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
9.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紫、红、白三种,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对某一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花∶红花∶白花=1∶2∶1,让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是紫花∶红花∶白花=9∶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
B.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D.测交可以判断出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10.下列关于遗传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分离定律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
B.AaBb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
C.自由组合定律认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
D.AaBbCc个体测交,理论上子代的基因型可能有8种
11.一株基因型是Aabb的植株与植株X杂交,其后代的表型比例是3:1:3:1。已知A和a、B和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X的基因型可能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2.已知某鸟类的羽毛颜色由复等位基因决定,Pd、Pm、Pl和Pvl分别控制深紫色、中紫色、浅紫色和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且为完全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最多,白色个体是纯合子
B.深紫色与浅紫色两个体杂交,后代最多可以出现4种毛色
C.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有多个,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若一对深紫色个体杂交产生的子代都是深紫色,则子代都是纯合子
13.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比为1:1:1:1
14.某植物的茎秆上是否有刺、刺的大小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当三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有刺(显性纯合子表现为大刺,杂合子表现为小刺),选择大刺植株与无刺隐性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全为小刺植株,F2中小刺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32
B.F2中无刺植株的基因型共有19种,纯合子有4种
C.F2中的有刺植株和无刺植株杂交,后代不会出现大刺植株
D.F2中无刺植株杂交,后代可能会出现有刺植株
15.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代出现4种表型,6种基因型( )
A.图甲和图丙 B.图甲和图丁 C.图乙和图丙 D.图乙和图丁
二、多选题
16.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2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一只基因型为RrNn的雄昆虫,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一般情况下,对该昆虫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型有2种
C.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雌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4
D.若R、r所在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则该昆虫的1个精原细胞可能会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17.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色素合成。基因a无控制紫色素合成的功能,也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色素合成,b控制蓝色色素合成。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B和Abb的植株花色为紫红色和靛蓝色。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紫红色花)、乙(蓝色花)、丙(红色花),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组合方式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Ⅰ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
Ⅱ 乙×丙 红色 红色:蓝色=3:1
A.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自然情况下紫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B.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杂交组合Ⅱ中F2测交,能确定F2中各植株的基因型
C.杂交组合Ⅰ的F2中靛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杂合子占2/3
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理论上F2为紫红色花:红色花=2:1
18.果蝇中灰身和黑身(A/a)、长翅和残翅(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已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将一只灰身长翅雌蝇和灰身残翅的雄蝇杂交,得到后代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灰身残翅 灰身长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
36% 37% 13% 14%
A.果蝇灰身对黑身为隐性
B.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C.所得后代中只有灰身长翅果蝇中有杂合子
D.所得后代中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果蝇杂交产生黑身残翅的概率为1/6
19.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若后代分离比为4∶1∶1,则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若后代分离比为7∶3∶1∶1,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若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个体致死
20.某种昆虫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雄虫的体色只有黑色,雌虫有黑色和灰色两种表型,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且不存在致死现象。雌雄虫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亲本 F1
杂交组合1 雌虫甲×雄虫丙 灰色:黑色=3:5
杂交组合2 雌虫乙×雄虫丁 灰色:黑色=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实验结果解题思路,灰色为显性性状
B.雌虫甲、雌虫乙、雄虫丙的基因型相同
C.两组实验结果均能证明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若让杂交组合2中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灰色个体的比例为7/16
三、填空题
21.家鸡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A/a影响羽毛色素的形成(无色素形成为白色),B/b影响羽毛芦花斑纹的形成。某科研兴趣小组将一只芦花鸡与一只白羽鸡杂交,F1均表现为芦花鸡,再让F1代自由交配,F2表现为芦花雄:芦花雌:非芦花雌:白羽雄:白羽雌=6:3:3:2:2。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决定色素的形成,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基因B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决定芦花斑纹的形成。
(2)亲本中芦花鸡和白羽鸡的基因型分别为是_________。若取F2中的芦花鸡杂交,其后代中羽毛的颜色为芦花:非芦花:白羽=_________。
(3)请你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应的杂交实验,验证基因B/b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
22.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 451 30
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0 242 81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红花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窄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6:2:3: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叶的宽窄这对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子代红花窄叶有_________种基因型,子代表现型比例为6:2:3:1的原因是致死。
(3)让子代白花窄叶植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性及比例为_________。
(4)现欲得到纯合的白花窄叶番茄植株,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24.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长翅(D)与残翅(d)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长翅的雌蝇与灰身残翅的雄蝇杂交,子代中76只为灰身长翅,73只为灰身残翅,23只为黑身长翅,25只为黑身残翅。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2)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种类有______种,其理论比例为______。
(3)上述子代中表型为灰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黑身残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4)若子代中的灰身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出现黑身残翅的概率为______。
25.落粒性是作物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对收获种子的作物来说,落粒性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普通荞麦是非落粒的,但自交不亲和,即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荞麦的非落粒性常常会丧失。研究者选取不同的纯合非落粒品系与纯合落粒品系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和比例,结果如表。
杂交组合 亲本 F1 F2
一 落粒品系 非落粒品系1 全为落粒 落粒:非落粒=9:7
二 落粒品系 非落粒品系2 全为落粒 落粒:非落粒=3:1
三 落粒品系 非落粒品系3 全为落粒 落粒:非落粒=27:37
(1)据表解题思路,荞麦的落粒对非落粒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该性状至少由______对基因控制,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用A/a、B…(按字母顺序后排)等表示控制荞麦落粒与否的基因,则本实验所用落粒品系的基因型是______,非落粒品系2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在组合一所得的F2中,纯合非落粒所占比例为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对杂交组合三的F1设计测交实验,请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基因型有AaRr、Aarr、aaRr、aarr,基因型4种,表现型有3种,分别为:小花瓣红色、小花瓣黄色、无花瓣,A正确;B、由题意可知,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故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5种表现型,B错误;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A_)中,AA:Aa=1:2,故AaRr所占1比例约为1/3,C正确;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331代是红色花瓣(AR)的植株占3/4×1/2=3/8,D正确。故选:B。
2.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D基因表达产生产氰糖苷酶,能催化前体物转化为含氰糖苷,H基因表达产生氰酸酶,能催化含氰糖苷转化为氰化物,因此叶片细胞中的D、H基因都表达才能产生氰化物,A正确;B、C、D、若控制氰化物合成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据题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2中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表型为含氰,占9/16,含氰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DDHH、DDHh、DdHH、DdHh。F2中基因型为ddH_、D_hh、ddhh的个体,表型为不含氰,占7/16,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7。若控制氰化物合成的两对基因不独立遗传,只有基因D和基因h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基因H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时才符合题意,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的基因型为DdHh,F2的基因型有DDhh、DdHh和ddHH,比例接近于1:2:1,F2中DdHh为叶片含氰个体,基因型有1种,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00%,因此,B错误;C和D正确。故选B。
3.答案:A
解析: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也就是AaBb×AaBb,求子代性状分离比,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分离比为黄色:灰色=2:1;Bb×Bb1BB:2Bb:1bb(致死),所以后代全是短尾;将两者组合起来,子代性状分离比是: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故选:A。
4.答案:B
解析: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属于受精作用,但是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围,A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B正确;两个亲本个体不能组合,C错误;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5.答案:B
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即bb后,剩下的植株中两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AA:Aa:aa=1:2:1,BB:Bb=1:2,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即aa为1/2×1/4(Aa自交所得)+1/4(aa自交所得)=3/8。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若亲本为AaBb×AaBb,则子代圆叶高茎:尖叶高茎:圆叶矮茎:尖叶矮茎=9:3:3:1,不符合题意,A错误;
B、若亲本为Aabb×aaBb,则子代圆叶高茎:尖叶高茎:圆叶矮茎:尖叶矮茎=1:1:1:1,不符合题意,B错误;
C、若亲本为AaBb×aaBb,则子代圆叶高茎:尖叶高茎:圆叶矮茎:尖叶矮茎=3:3:1:1,符合题意,C正确;
D、若亲本为AaBb×Aabb,则子代圆叶高茎:尖叶高茎:圆叶矮茎:尖叶矮茎=3:1:3:1,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解题思路父亲及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均成对存在,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A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A、B、C三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紧密排列,不发生交换,则三对等位基因连锁,在遗传中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将亲代及子代的基因型进行解题思路,将儿子和女儿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如下表: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可看出母亲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A3B44C9,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A24B8C5,B正确;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据表解题思路可知,A23与C2连锁,A24与C5连锁,因此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错误。
9.答案:C
解析:AB、对某一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1,该比值为1:1上:1的变式,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是紫花:红花:白花=9:6:1,该比值是9:3:3:1的变式,测交和自交结果说明该紫花紫株会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且其中含有基因型为abc的配子,则其基因型可能为两对杂合子一对纯合子,且两对杂合子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子所在染色体与两对杂合子所在染色体关系未知,AB错误;C、该紫花植株基因型为两对杂合子一对纯合子,这对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因此只需考虑两对独立遗传的杂合子,设其为AaBb,其中A/a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基因型自交后代A-B-表现为紫花,A-bb或aaB-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Cc基因只有一种纯子子,所以其中红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C正确;D、若能确定某植株基因型为三对杂合子,则可通过测交判断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但根据题干信息,无法确定待测植株的基因型,因此测交不可以判断出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D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基因分离定律认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效地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A正确;B、AaBb个体自交,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3=9种;若两对等位基因不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种,B错误;C、自由组合定律认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C正确;D、AaBbCc个体测交,即AaBbCc×aabbcc,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则后代基因型种类由2×2×2=8种,D正确。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Aabb和AaBb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是3:1:3:1,A正确;B、Aabb和aaBb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是1:1:1:1,B错误;C、Aabb和AaBB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是3:1,C错误;D、Aabb和Aabb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是3:1,D错误。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深紫色基因型有4种,中紫色基因型3种,浅紫色基因型2种,白色基因型1种,深紫色基因型最多,白色只能是PvlPvl为纯合子,A正确;
B、深紫色与浅紫色两个体杂交,基因型为(PdPl×PlPvl)杂交,后代最多,最多可以出现3种毛色,B错误;
C、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有多个,为复等位基因,故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如果亲代基因为(PdPd、PdPvl),杂交产生的后代都是深紫色,但子代不都是纯合子,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时期,即图中①过程,A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①过程产生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C正确;根据F2的3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得出A_B_个体表现型与A_bb个体或aaB_个体相同,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AaBb)︰1(Aabb)︰1(aaBb)︰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1︰1,D错误。
14.答案:B
解析:A、解题思路题干可知,大刺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无刺隐性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则F1的基因型为AaBbDd,全为小刺植株,F1自交得F2,F2中小刺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4×3/4×3/4(A_B_D_)-1/4×1/4×1/4(AABBDD)=13/32,A正确;
F2AAbbdd..aabbDDF2种,有刺的基因型(ABD)有2×2×2=8种,则无刺植株的基因型共有27-8=19种,纯合子有7种(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B错误; C、因为无刺植株的基因型一定存在一对基因是隐性纯合,故F2中的有刺植株和无刺植株杂交,后代不会出现大刺植株,C正确;
D、F2中无刺植株杂交,后代可能会出现有刺植株,如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的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Dd,表现型为有刺植株,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题图甲和题图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_Bb,对应1种表型、种基因型,A错误;题图甲和题图丁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对应1种表型、1种基因型,B错误;题图乙和题图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_Bb、A_bb、 aaBb、aabb,对应4种表型、6种基因型,C正确;题图乙和题图丁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_Bb和A_bb,对应2种表型、4种基因型,D错误。
16.答案:BC
解析:A、控制这2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一般情况下,对该昆虫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型有4种,B错误;C、该昆虫(RrNn)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RrNn)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型相同的概率为(3/4)x(3/4)=9/16,C错误;D、该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如果R、r所在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则对于R/r而言,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2种配子;而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N/n也会产生2种配子,故该昆虫的1个精原细胞可能会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D正确。故选BC。
17.答案:BC
18.答案:AC
解析:根据亲代灰身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A错误;根据后代灰身:黑身=3:1,长翅:残翅=1:1,以及亲代的表型可知,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正确;后代中除了灰身长翅外,黑身长翅和灰身残翅中也有杂合子,C错误;子代灰身残翅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2/3×1/2×1=1/3,黑身长翅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1×1/2=1/2,因此子代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果蝇杂交产生黑身残翅(aabb)的概率为1/6,D正确。
19.答案:ABC
解析:A、若后代分离比为6:3:2:1,与A_B_:A_bb:aaB_:aabb=9:3:3:1对照可知,A_B_少了3份,A_bb或aaB_少了1份,推测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A正确;B、若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子代aabb死亡,且Aabb、aaBb各死亡1份,AaBb中死亡1份,子代A_B_:aaB_:A_bb=8:2:2,即分离比为4:1:1,B正确;C、若后代分离比为7:3:1:1,与9:3:3:1对照可知,A_B_少了2份,aaB_或A_bb少了2份,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正确;D、若后代分离比为5:3:3:1,与A_B_:A_bb:aaB_:aabb=9:3:3:1对照可知,只有双显中死亡4份,若AaBb个体致死,则不会出现AaBb自交,与题干不符,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错误。故选:ABC。
20.答案:A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雄虫无论何种基因型,体色均为黑色,雌虫的体色与基因型有关,根据杂交组合1可知,雌虫应有2种表型,灰色:黑色=3:1,据此可判断灰色为显性性状,且甲和丙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杂交组合2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但不能判断乙和丁的基因型,故A正确、B错误;杂交组合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杂交组合2属于测交实验,因此实验结果均能证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杂交组合2的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雌雄基因型均为1/2Aa、1/2aa,产生的配子有1/4A、3/4a,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基因型为AA和Aa的雌性个体体色为灰色,概率为(1/4×1/4+2×1/4×3/4)×1/2=7/32,D错误。
21.答案:(1)常;Z
(2)AAZBZB、aaZbW;7:1:1
(3)让F2中的雌雄家鸡随机交配,选出表现型为非芦花的雄鸡,让该表型的雌鸡与F1中的芦花雌鸡交配;杂交子代中,芦花鸡只出现在雄鸡中,雌鸡中不出现芦花鸡个体。
解析:(1)家鸡性别决定为ZW型;F2表现为芦花雄:芦花雌:非芦花雌:白羽雄:白羽雌=6:3:3:2:2符合9:3:3:1的变式,且家鸡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故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题思路可知F2雄性个体中芦花:白羽=6:2,F2雌性个体中芦花:非芦:白羽=3:3:3,羽色与性别有关,结合“家鸡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故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芦花鸡,没有A时均表现为白羽,只有A没有B时表现为非芦花;根据题干“将一只芦花鸡与一只白羽鸡杂交,F1均表现为芦花鸡”可知芦花鸡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均为纯合子,若令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ZAZA、bbZaW,则得到的F1为BbZAZa、BbZAW,F1代自由交配,F2的雌鸡(BBZAZA、BBZAZa、BbZAZA、BbZAZa、bbZAZA、bbZAZa )中不存在白羽个体,与题干中F2的雌鸡中出现白羽相悖,故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根据(1)的解题思路可知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将一只芦花鸡与一只白羽鸡杂交,F1均表现为芦花鸡”可知芦花鸡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均为纯合子,故亲本中芦花鸡和白羽鸡的基因型分别为是:AAZBZB、aaZbW;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1自由交配得F2,若取F2中的芦花鸡(雄鸡中:1/6AAZBZB、1/6AAZBZb、2/6AaZBZB、2/6AaZBZb;雌鸡中:1/3AAZBW、2/3AaZBW)杂交,其中有两种杂交情况会得到白羽:2/6AaZBZB与2/3AaZBW杂交、2/6AaZBZb与2/3AaZBW杂交,白羽比例为:2/6×2/3×1/4×1+2/6×2/3×1/4×1=1/9,其中有四种杂交情况会得到非芦花:1/6AAZBZb与1/3 AAZBW、1/6AAZBZb与2/3AaZBW、2/6AaZBZb与1/3AAZBW、2/6AaZBZb与2/3AaZBW,非芦花比例为:1/6×1/3×1/4+1/6×2/3×1/4+2/6×1/3×1/4+2/6×2/3×3/4×1/4=1/9,故芦花鸡=1-1/9-1/9=7/9,即取F2中的芦花鸡杂交,其后代中羽毛的颜色为芦花:非芦花:白羽=7:1:1。
(3)根据以上解题思路已知B/b位于Z染色体上,为验证该事实,作为ZW型性别决定动物,可以采用雌显(ZBW)与雄隐(ZbZb)的杂交组合,而ZbZb的个体没有现成的,可以让F2进行自由交配,非芦花雄鸡中就有该基因型的个体:AAZbZb 或AaZbZb,让其与F1中的芦花雌鸡AaZBW杂交,杂交子代中,芦花鸡只出现在雄鸡中,雌鸡中不出现芦花鸡个体(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鸡中均会出现芦花鸡个体)。
22.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1/5
(3)AAbb(或aaBB);紫色叶:绿色叶=1:1
解析:(1)由于控制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第3号和第8号染色体上,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组合①的F1全部表现为紫色叶,F2中紫色叶:绿色叶=451:30×15:1,为9:3:3:1的变形,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且绿色叶的基因型为aabb,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2的表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15紫色叶:1绿色叶,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为1/15AABB、1/15AAbb、1/15aaBB,因此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5=1/5。
(3)由于组合②的遗传情况是亲本(紫色叶×绿色叶)→F1均为紫色叶,F1自交获得的F2中紫色叶:绿色叶=242:81×3:1,符合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亲本紫色叶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Aabb(或aaBb)与绿色叶甘蓝(aabb)杂交,理论上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叶(Aabb或aaBb):绿色叶(aabb)=1:1。
23.答案:(1)窄叶;窄叶植株自交,后代既有窄叶又有宽叶,且窄叶与宽叶的比例为3:1
(2)自由组合(和分离定律);2
(3)白花窄叶:白花宽叶=8:1
(4)让子代的白花窄叶植株自交,对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的子代进行自交留种
解析:(1)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色宽叶,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而可判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窄叶对宽叶为显性。
(2)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这两对相对性状在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2:3:1,这是9:3:3:1的特殊情况,因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红花:白花=2:1可知,红花中显性纯合致死,即AA纯合致死,因此子代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AaB_,基因型有2种。
(3)子代白花窄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产生白花宽叶的比例为2/3×2/3×1/4=1/9,则后代表现性及比例为白花窄叶:白花宽叶=8:1。
(4)现欲得到纯合的白花窄叶(aaBB)番茄植株,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子代的白花窄叶植株自交,对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的子代进行自交留种。
24.答案:(1)BbDd;Bbdd
(2)4;1∶1∶1∶1
(3)BBDd、BbDd;bbdd
(4)1/36
解析:(l)根据解题思路可知,亲本灰身长翅雌蝇基因型为BbDd,灰身残翅雄蝇基因型为Bbdd。
(2)亲本雌蝇产生的卵细胞有BD、Bd、bD、bd4种,其理论比例为1∶1∶1∶1。
(3)上述子代中,灰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和BbDd,黑身残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
(4)子代中的灰身长翅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Dd∶BbDd=l∶2,若灰身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则出现黑身残翅的概率为(2/3×1/4)2=1/36。
25.答案:(1)显性;三;杂交组合三的F2中落粒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64=(3/4)3
(2)AABBCC;aaBBCC或AAbbCC或AABBcc;3/16
(3)落粒:非落粒=1:7
解析:(1)表中杂交组合二解题思路可知,F1自交得到F2,F2中落粒∶非落粒=3∶1,进而判断荞麦的落粒是显性。该性状由三对基因控制,理由如下:杂交组合三F2中落粒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27/64=(3/4)3,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基因。
(2)三对等基因控制着荞麦落粒与否,落粒是显性,本实验所用纯合落粒品系的基因型是AABBCC,由杂交组合二可知,F2落粒:非落粒=3:1,说明F1只有一对是杂合子,即AaBBCC或者AABBCc或AABbCC,非落粒品系2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或AAbbCC或AABBcc。在组合一所得的F2中的比例是落粒:非落粒=9:7,则说明F1有两对是杂合子,比如AaBbCC,所得的F2中,纯合非落粒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所占比例为1/163=3/16。
(3)根据题意,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落粒占比27/(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_B_C_为落粒,故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为3对。进而判断出杂交组合三种的F1落粒品系基因型为AaBbCc,且亲本为AABBCC的落粒品系和aabbcc的非落粒品系3。为了进一步验证,可以设计实验如下:测交方案:取杂交组合三的 F1与非落粒品系3测交,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落粒(AaBbCc=1/2×1/2×1/2=1/8):非落粒(1-落粒=7/8)=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