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高一生物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一、单选题1.以下支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证据是( )A.杂交实验所用豌豆均为纯合子B.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杂交实验C.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D.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2.研究小组将一批基因型为AA、Aa(AA和Aa各占一半)的豌豆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收获的豌豆籽粒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籽粒所占比例为( )A.1/16 B.1/8 C.1/4 D.1/23.《齐民要术》中描述“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这段话所描述的是该植物的( )A.性状分离 B.性状重组 C.交叉互换 D.相对性状4.辣椒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个体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正常花粉。现将基因型为Bb的辣椒植株自由交配两代获得F2。F2中抗病纯合子的比例为( )A.1/6 B.1/4 C.1/9 D.1/25.纯合的金鱼草红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所得F1个体均开粉红花,F1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B.金鱼草花的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为相对性状C.粉红花个体一定是杂合子D.金鱼草花色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6.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B.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7.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右图所示曲线图,据图解题思路,正确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a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b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D.c曲线可表示自交n次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8.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解题思路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是从分子水平上说明成对遗传因子相互分离10.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C.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1.《齐民要术》中描述“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这段话所描述的是该植物的( )A.等位基因 B.相对性状 C.交叉互换 D.性状分离12.粳稻(WW)与糯稻(ww)杂交,F1都是粳稻.纯种粳稻的花粉经碘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种糯稻的花粉经碘染色后呈红褐色.F1的花粉粒经碘染色后( )A.3/4呈蓝色,1/4呈红褐色 B.1/2呈蓝黑色,1/2呈红褐色C.都呈蓝黑色 D.都呈红褐色13.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控制,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红花:粉花:白花=3:10:3 B.红花:粉花:白花=1:3:12C.白花:粉花:红花=4:9:3 D.白花:粉花:红花=6:9:114.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C.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起一个彩球,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抓取后的小球不用放回桶内,继续重复做50-100次,以减小实验误差15.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最简单、最有力反驳融合遗传观点的操作步骤及其现象的是( )A.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B.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C.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高茎与矮茎之比为 3:1D.纯种高茎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茎二、多选题16.某植物(2n)种子的长度有长粒、中长粒和圆粒三种,受到基因R/r的控制。基因R的数量越多,种子越长。下列解题思路正确的是( )A.圆粒植株和圆粒植株杂交,子代全表现为圆粒B.中长粒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C.长粒植株和中长粒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长粒D.长粒植株和圆粒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中长粒17.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C基因控制深灰色,对其它三者呈显性;C1基因控制银灰色,对其它两者呈显性;C2基因控制喜马拉雅型,对c基因呈显性;c基因控制白色。家兔能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精子与卵细胞中控制毛色的基因相同时,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B.正常情况下该家兔群体的基因型最多有10种C.银灰色家兔与喜马拉雅型家兔的后代不出现白色D.所有交配组合中,产生银灰色个体的最大比例是1/218.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了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步骤如下:取4只骰子,其中2只的三个面标记A,另外三个面标记a,另外2只的三个面标记B,另外三个面标记b;取其中1只标记A/a和1只标记B/b的骰子分为一组(第1组),另外2只分为一组(第2组),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记录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如下图,并将结果进行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证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B、b面数必须相等B.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6D.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1/819.孟德尔经过长达八年的实验和观察,成功的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A.采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B.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解题思路C.选择豌豆、山柳菊等合适的实验材料D.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20.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获得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②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下列有关解题思路正确的是(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 B.实验②中子代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 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三、填空题2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受一对基因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试解题思路回答:杂交组合 亲本表型 后代腋生 顶生一 顶生×顶生 0 804二 腋生×腋生 651 270三 顶生×腋生 295 265(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杂交组合______可判断腋生为______性性状。(2)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其后代腋生基因型是______。(3)组合三后代中腋生豌豆自交,其后代杂合子占______。(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22.某种瓜的性型(雌性株/普通株)和瓜刺(黑刺/白刺)各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雌性株开雌花,经人工诱雄处理可开雄花,能自交;普通株既开雌花又开雄花。回答下列问题。(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杂交得F1,根据F1的性状不能判断瓜刺性状的显隐性,则F1瓜刺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________。若要判断瓜刺的显隐性,从亲本或F1中选择材料进行的实验及判断依据是_____。(2)王同学将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F1均为黑刺雌性株,F1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得F2,能够验证“这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3)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性株的产量高。在王同学实验所得杂交子代中,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的杂交实验思路是________。23.并指I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型正常。(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女患者的为____________,父亲的为_______,母亲的为_________。(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I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型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2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其遗传与性别有关)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而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控制人类褐色眼(A)和蓝色眼(a)的基因位于另外一对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非秃顶女性与非秃顶男性结婚,子女所有可能的表型为_________。(2)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女所有可能的表型为__________。(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25.老鼠毛色中黑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A、a。研究人员用3只老鼠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请回答:实验组 交配组合 子代表型及数目① 甲(♂黄色)×乙(♀黑色) 9黑色、3黄色② 甲(♂黄色)×丙(♀黑色) 6黑色、5黄色(1)若黑色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丙的基因型是______,其子代黑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_____。(2)若黄色是显性性状,实验组①中,子代黑色∶黄色理论比应为________,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杂交实验所用豌豆均为纯合子,是孟德尔选用豌豆进行实验的有点,但并不是支持分离定律的证据,A错误;B、用人工授粉进行杂交实验只是实验方法,不是实验结果,无法作为支持分离定律的证据,B错误;C、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支持分离定律的证据,C错误;D、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符合分离定律,能够作为支持分离定律的证据,D正确。故选D。2.答案:B解析:自然条件下豌豆自花授粉,因此基因型为AA、Aa(AA和Aa各占一半)的豌豆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收获的豌豆籽粒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籽粒所占比例为1/2×1/4=1/8,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成熟的“早”与“晚”是一对相对性状,苗秆的“高”和“下”是一对相对性状,收实的“多”和“少”是一对相对性状,质性的“强”和“弱”是一对相对性状,米味的“美”与“恶”是一对相对性状,以及谷粒的“息”与“耗”是一对相对性状,故这段话所描述的是该植物的相对性状。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4.答案:A解析: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其中BB的个体花粉败育,花粉败育是父本不能提供BB,而母本却能提供BB,进行自由交配时,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1:1,由于BB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1:2,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F2中抗病纯合子(BB)的比例为12×1/3=1/6,A正确。故选A。5.答案:A解析:A、据题意可知,金鱼草花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红花、白花均为纯合子,一个是显性纯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无法判断红色和白色的显隐关系,A错误;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因此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亲本中红花、白花均为纯合子,一个是显性纯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的F1个体均开粉红花,粉红花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D、金鱼草花色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且为相对性状,因此金鱼草花色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A。6.答案:B解析:红花金鱼草(AA)与白花金鱼草(aa)杂交得到F1(Aa),F1(Aa)自交产生F2,则F2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红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A正确;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1/4=1/2,B错误;白花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4,C正确;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为1/2,D正确。7.答案:D解析:Aa连续自交n次后,杂合子的比例为1/2n,显性纯合子比例与隐性纯合子比例相等,为(1-1/2n)/2,杂合子数量不断接近于0,而显隐性纯合子各自的数量不断趋近于0.5,纯合子总数不断趋近于1,因此a为纯合子,b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c为杂合子。故选D。8.答案:B解析:A、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9.答案:C解析:A、在孟德尔时期,还没有染色体和基因等概念,提出基因一词的是约翰逊,A错误;B、孟德尔是依据实验现象进行“演绎推理”的,B错误;C、在完全显性遗传中,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能完全体现杂合子在配子形成中基因的去向,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C。10.答案:B解析: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选项正确;孟德尔提出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未提出“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选项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选项正确;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11.答案:B解析:12.答案:B解析:粳稻(WW)与糯稻(ww)杂交,F1都是粳稻,其基因型为Ww,则形成的花粉有两种,W或者w各占1/2,F1的花粉粒经碘染色后1/2呈蓝黑色,1/2呈红褐色,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答案:C解析:解题思路题图: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将白色色素转化成粉色色素,基因B能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将粉色色素转化为红色色素。又已知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粉花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_和aab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aaB_+aabb)︰粉(A_bb+AaB_)︰红(AAB_)=(1/4×3/4+1/4+1/4)︰(3/4×1/4+1/2×3/4)︰1/4×3/4=4︰9︰3。14.答案:D解析: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B、甲、乙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雌雄配子,B正确;C、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D、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D错误。15.答案:C解析:A、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后代表现亲本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A 错误;B、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后代表现亲本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B错误;C、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高茎与矮茎杂交,F1出现的性状必然是父母在双方之一的性状,即高茎性状,F1高茎自交,后代应该依然是高茎性状,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出现了F1代没有的性状,这与融合遗传是矛盾的,有力的反驳了融合遗传,C正确;D、纯种高茎自交,后代为高茎,仍然表现的是亲本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D错误。故选C。16.答案:ABD解析:A、圆粒植株(rr)和圆粒植株(rr)杂交,子代基因型均为rr,全表现为圆粒,A正确; B、中长粒植株(Rr)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RR(长粒):Rr(中长粒):rr(圆粒)=1:2:1,故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B正确;C、长粒植株(RR)和中长粒植株(Rr)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长粒(RR):中长粒(Rr)=1:1,C错误; D、长粒植株(RR)和圆粒植株(rr)杂交子代均表现为中长粒(Rr),D正确。故选:ABD。17.答案:BD解析:A、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故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A正确;B、结合题干“精子与卵细胞中控制毛色的基因相同时,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可知没有纯合子,正常情况下该家兔群体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CC1、CC2、Cc、C1C2、C1C、C2C),B错误;C、雌雄配子都含c基因时,精子与卵细胞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银灰色家兔与喜马拉雅型家兔的后代不出现白色,C正确;D、所有交配组合中,如C1c×C1c产生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银灰色,D错误。故选BD。18.答案:BC解析:A、为保证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B、b面数必须相等,以确保A∶a=1∶1,B∶b=1∶1,A正确;B、根据解题思路可知,两组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因此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即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B错误;C、由于理论上A∶a=1∶1,B∶b=1∶1,故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2×1/2=1/4,C错误;D、由于理论上AB∶Ab∶aB∶ab=1∶1∶1∶1,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2×1/4×1/4=1/8,D正确。故选BC。19.答案:ABD解析:A、孟德尔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大量实验结果进行解题思路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错误;D、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思路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ABD。20.答案:BCD解析:A、实验①的亲代有黄鼠和黑鼠,子代也有黄鼠和黑鼠,所以不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A错误;BCD、②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2:1,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对黑色是显性,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实验②亲本黄色的基因型是Aa、Aa,按照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表现型没有出现3:1而是2:1,可能的原因是AA显性纯合致死,BCD正确。故选BCD。21.答案:(1)二;显(2)Bb、Bb;Bb(3)2/3(4)性状分离解析:(1)根据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即顶生为新出现的性状,故为隐性性状。(2)杂交组合二,腋生豌豆和腋生豌豆的杂交后代中腋生∶顶生约为2∶1,可推测亲本腋生豌豆的基因型均为Bb,且BB纯合致死,故其后代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3)组合三后代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2∶1,故杂合子占2/3。(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22.答案:(1)黑刺:白刺=1:1;从亲本或F1中选取表型相同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隐性(2)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3)将王同学杂交F2的白刺雌性株单独种植,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单独收获稳定遗传的白刺雌性株的后代即可得到白刺雌性株。解析:(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杂交得F1,根据F1的性状不能判断瓜刺性状的显隐性,说明F1中性状有白刺也有黑刺,则亲本显性性状为杂合子,F1瓜刺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黑刺:白刺=1:1。若要判断瓜刺的显隐性,从亲本或F1中选择材料进行的实验,即从亲本或F1中选取表型相同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隐性。(2)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F1均为黑刺雌性株,说明在瓜刺这对相对性状中黑刺为显性,在性别这对相对性状中雌性株为显性,若控制瓜刺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性别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得F2,若这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瓜刺和性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3)在王同学实验所得杂交子代中,F2中白刺雌性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测交方案只能证明白刺雌性株是否为纯合子,一般的瓜类是一年生的,证明了纯合子还是得不到纯合子。筛选方案应为:将王同学杂交F2的白刺雌性株单独种植,经诱雄处理后自交,纯合子自交子代均为纯合子,单独收获稳定遗传的白刺雌性株的后代即可得到白刺雌性株。23.答案:(1)SS或Ss;Ss;Ss(2)SS、Ss、ss(3)Ss解析:(1)由题意已知并指I型遗传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根据分离定律,该女病患者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基因型为SS或Ss。某女性为患者,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患者,但仍不能确定该女性的基因型,也就是说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SS,也可能是Ss;其父母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现型正常,说明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Ss。(2)若该女的基因型是SS或Ss,与并指I型患者(基因型也是SS或Ss)结婚,根据分离定律,其后代的基因型可有3种,即SS、Ss、ss。(3)若该女后代表现为正常,则该女患者一定给了一个s给她的后代,所以该女患者的基因型一定是Ss。24.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女儿为非秃或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3)AaBb或Aabbb;aaBb或aaBB;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解析:(1)已知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所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基因型为BB或Bb。让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则子代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所以子代所有可能的表型为: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由题意解题思路可知,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秃顶女性基因型为bb,子代基因型是Bb或bb,儿子全部表现为秃顶,女儿表现为非秃顶或秃顶。(3)根据男子父亲为蓝色眼,男子本人为褐色眼,而褐色眼基因为显性基因,故男子为杂合子,由于其秃顶,所以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者Aabb,女子表型是非秃顶蓝色眼,故基因型为aaBb或者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子女的基因型如下,秃顶基因:BB或Bb或bb;眼色基因:Aa或aa,所以他们女儿所有可能的表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25.答案:(1)Aa;黑色∶黄色=3∶1(2)1∶1;Aa解析:(1)根据题意,若黑色为显性性状,实验组②甲(♂黄色)×丙(♀黑色)后代为6黑色、5黄色,比例接近1∶1,说明亲代中丙(♀黑色)为杂合子,故基因型为Aa,那么子代黑色的基因型为Aa,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a,因此子代黑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即Aa×Aa后代表型及比例理论上为A_黑色∶aa黄色=3∶1。(2)根据题意,若黄色是显性性状,实验组①中,甲(♂黄色)×乙(♀黑色)后代为9黑色、3黄色,说明亲代中黄色个体甲基因型为Aa,黑色个体乙基因型为aa,则理论上实验组①中,子代黑色∶黄色理论比应为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