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A B D A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A B B B17. [答案]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上层建筑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写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入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18.(1)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②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理论自信。③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④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19.(1)①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或一化三改),有利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八大指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长期奋斗,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也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作出重要的理论指导。(2)答案示例:① 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②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分)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最终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③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1分)秘密★启用前重庆市重点中学高2025届高三上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8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笔。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1.《共产党宣言》中提道:“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①有历史局限性,未看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②能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批判现实社会,具有历史进步性③只有社会理论,缺乏社会实践,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④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②“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决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决定。 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 )①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现代化新道路,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②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现代化③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南水北调……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一个个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一位西方政要来华访问时曾提出问题:为何 中国制定的五年规划能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得到的答案是:中国的制度设计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这说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③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 论断、阐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大论断( )①是回答时代之问、契合实践所需的理论创新②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③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④创新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丰富了生产力的时代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到狼牙山上的悲情壮歌,从长江天堑的千帆竞发到长津湖畔的冲锋号角,从决胜全面脱贫的攻坚战到打好蓝天白云的保卫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壮大,在斗争中赢取伟大胜利。下列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立场正确的是( )①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②采取一切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③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同一切旧观点、旧制度决裂④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 “十个明确”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③新时代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成就,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由此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时代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②积累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丰富历史经验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④坚定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自信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9.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③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封建国家统治的特点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 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年4月29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的“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 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展览向公众讲述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还为观众提供了文物的考古背景。“观众不仅能亲眼欣赏文物,还能了解到文物的发掘地点、 出土位置等信息。”通过展览,人们可以认识到( )①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产生的过程③中国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文明时代④中国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状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照搬苏联模式 ②在当时中国的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④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事例与之相符的有( )①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获得较快发展 ③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高铁、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工程建设任务取得重大进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曾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历史的前进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1949新中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2024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由此可知( )①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的动力②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中国式现代化为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道路选择④改革开放以来,党工作的重点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下,美国债务危机可能会造成全球通货膨胀。正如德国社会学家施特雷克所说:“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存在三大长期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新冠疫情发生后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其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负债持续增长;最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状况恶化。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政府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而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分)(2)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的合理性。(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习近平在2023年9月13日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会谈时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珍惜这一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将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挡中国发展进步的步伐。改革开放45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5年风雨同舟,45年披荆斩棘,45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的认识。(12分)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取担当、能吃古、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青年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当好“四个自信”的忠实践行者和薪火传承者。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四个自信。(12分)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曹火星在北平(北京)创作的歌曲。2015年8月,该歌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该歌曲被中宣部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2分)(2)结合材料二,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5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10月高三政治答案.docx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