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课件)(32张)——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0)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课件)(32张)——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0)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2.2.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2单元
大气环境
学习目标 1.解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2.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实践应用。
重 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 习 目 标
CONTENTS
0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0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01
太 阳 辐 射:
γ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
人们用肉眼无法看见紫外线和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大气反射
散射
反射作用
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特点:无选择性
大气成分: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现象作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吸收作用
(1)特点
有选择性
(2)大气成分
①水汽和二氧化碳(对流层):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
②臭氧(平流层):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现象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日落时的天空呈橙红色;阴天
 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示意
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两极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例)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0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被近地面CO2 水汽吸收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大气,其余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后使地面温度升高。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有较大差异,这影响着不同地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小。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一般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的。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①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越差,地面辐射量昼夜差别越大。
②阳坡吸收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坡面与太阳光线夹角越大,地面辐射越强。
藏族姑娘
江南姑娘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同纬度地区,天气状况不同,日照时数不同,从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辐射强度不同。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
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
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被近地面CO2 水汽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地面保温
地面反射
小 结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大量排放
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气温
升高
全球气
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
①利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秋冬季节,人造烟雾防霜冻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3)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①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热量散失少。
②晚秋或冬季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课后练习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0日7时18分,印度尼西亚杜科诺火山喷发,火山灰柱最高处距峰顶约700m。下图分别为火山喷发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印度尼西亚位于低纬,低纬地区的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由材料可知山灰柱最高处距峰顶约 700m,加上山峰的高度也不会超过17千米,故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其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根据右图可知,②为地面辐射,B正确;①为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A、B、D 错误。故选B。
B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0日7时18分,印度尼西亚杜科诺火山喷发,火山灰柱最高处距峰顶约700m。下图分别为火山喷发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会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减小,D正确,B、C错误;不会导致出现连续性雨,A 错误。故选 D。
2.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最可能导致( )
A.连续性暴雨 B.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昼夜温差减小
D
读下图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当前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
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减少
读图,燃烧化石燃料,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红外区的能量增加,所以①增加,A错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增加,②增加,B正确;地面吸收的能量与温室气体增加无关,③不变,C错误;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增加,D错误。故选B。
B
读下图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小题。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④弱,热量散失快,温度低,D正确。故选D。
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D
5.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F ,I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 (填字母)。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F箭头是从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I箭头是从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可知,地面增温主要是来自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应图中的D;结合所学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应为地面辐射,结合图中应为F。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F
5.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各题。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图中I对地面起到 作用。
(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是太阳辐射,D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于太阳辐射存在削弱作用,因此A>D;结合图中位置可知,I为大气逆辐射,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并将大部分返还给地面,补充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故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5.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各题。
(3)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 、
减弱(用文字填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
(3)二氧化碳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得气温上升;因此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和大气逆辐射都会减弱。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5.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各题。
(4)晴天比阴天的气温日较差 。原因:
(4)结合所学可知,日温差大意味着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主要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来解释。晴天时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故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偏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昼夜温差小。因此晴天的昼夜温差大于阴天。
晴天>阴天
阴天,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偏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昼夜温差小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课堂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
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