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课件)(25张)——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0)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课件)(25张)——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0)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1单元
行星地球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 1.说明地层和化石的特点,并分析推断某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2.明确相关地层、化石及地球演化的历史。
重 点 地球演化史
学 习 目 标
CONTENT
01
地质年代的划分
02
地球的演化史
PART-01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地层、化石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层中往往保存有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等,这些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通过研究各地的地层和化石,可以还原地球历史。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总是按时间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排列的。不同年代的岩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指各地质事件的先后或早晚关系,主要依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和地壳运动的阶段来划分,类似于人类历史中的朝代顺序,其时间表述单位分别为宙、代、纪等。
绝对地质年代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时间,是运用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获得的,类似于人类历史上的公元纪年。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球上发现的标志地壳开始形成的地质年龄是40亿年。
46亿年前——40亿年前
天文演化时期
40亿年以后
地质演化时期
地质年代的划分
是行星形成和发展时期,其间地球经历了无数次的陨石撞击,火山活动频繁,无任何生命迹象。
冥古宙
地质年代的划分
距今40亿~5.41亿年的时期称为太古宙、元古宙(或为太古代、元古代),意思是该时期太古老,为生命孕育的原始时代。
距今5.41亿年以来有大量生物出现的时期称为显生宙,表示有显著的生物活动出现。
太古宙、元古宙
显生宙
PART-02
地球的演化史
地球的演化史
太古代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层记录的最初阶段。
海陆分布: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
生物演化:Ⅰ.太古宙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Ⅱ.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有了水和空气之后,太古宙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原始细菌);Ⅲ.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地球的演化史
海陆分布: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地壳运动剧烈,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地表起伏增加,陆地规模不断扩大;后期形成了若干稳定的古陆地。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剧烈
生物演化: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大气中形成臭氧层,为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保护,为生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古代是原始生物出现的时代。
——海生藻类时代
地球的演化史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期。
三叶虫化石是古生代早期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判断古生代地层的重要依据。
海陆分布:南北方的各个古陆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古陆(泛大陆)。
生物演化
①植物进入蕨类大发展时期,成为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②动物从水生发展到陆生,是动物界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地球的演化史
中生代生物的变化很大,有“裸子植物时代”或“爬行动物时代”之称。
中生代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与石油生成时期。
地球的演化史
地壳运动与海陆分布
的一个地质时代。开始于古近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喜马拉雅运动”,现在世界上许多高山、高原、盆地、平原,都是在这次地壳运动中形成或奠定基础的。
生物演化
①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②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称为第四纪大冰期。
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或“哺乳动物时代”
课后练习
读图“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湿 D.冷干
读图可知,白垩纪时期,全球平均温度较现代偏暖,而全球平均降水较现代偏干,故整体的气候特点是暖干,A正确。故选A。
A
读图“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根据所学知识及结合图可知,中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A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B正确;新生代气候变化曲线密集,说明波动幅度最大,C错误;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人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的时间早于人类,D错误。故选B。
2.关于地球演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
B.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
C.新生代气候波动幅度最小
D.鱼类出现的时间晚于人类
B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恐龙生活在(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中生代的年代为2.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主要生活在中生代,C正确。故选C。
C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完成3~5小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演化顺序是从海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因此本题应选择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B正确。故选B。
4.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C.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D.鱼类—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B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完成3~5小题。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同一地层具有相似性,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具有差异性,A错误;地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层中都含有化石,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生物演化顺序是从海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所以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C正确,D错误。故选C。
5.关于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层是具有空间差异的层状岩石
B.地层中一定含有生物化石
C.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D.先沉积的地层在上,后沉积的地层在下
C
2021年8月,《古脊椎动物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关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近纪豫鼠新种的研究成果。新发现的豫鼠化石是已知所有豫鼠种类中个体最大、齿冠最高、齿尖齿脊最壮的一个种,因此被命名为粗壮豫鼠。下图为粗壮豫鼠上颌骨化石的CT三维重建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根据新发现的豫鼠化石,推测豫鼠属呈现的演化趋势是( )
A.颊齿逐渐变小 B.齿冠高度增加
C.个体重量减轻 D.齿尖齿脊变细
根据新发现的豫鼠化石特点,可推测豫鼠属呈现出颊齿逐渐增大、齿冠高度增加、体重增长、齿尖齿脊变粗的演化趋势,B正确。故选B。
B
2021年8月,《古脊椎动物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关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近纪豫鼠新种的研究成果。新发现的豫鼠化石是已知所有豫鼠种类中个体最大、齿冠最高、齿尖齿脊最壮的一个种,因此被命名为粗壮豫鼠。下图为粗壮豫鼠上颌骨化石的CT三维重建图。据此完成6~7小题。
豫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时代为新生代。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A错误;在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B错误;古生代、中生代是地质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成煤期,C错误;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奠定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且这一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D正确。故选D。
7.粗壮豫鼠所在的地质年代( )
A.铁、金、镍、铭等重要成矿期
B.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
C.地质历史上唯一重要的成煤期
D.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形成
B
课堂小结
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层
化石
地质年代
地球的演化史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