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课件)(33张)——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0)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课件)(33张)——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0)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2单元
大气环境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知识,说出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2.说明不同地区对流层高度的差异及原因。
3.指出大气的组成状况及大气的污染状况。
4.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
重 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污染
学 习 目 标
目录
01
大气的组成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01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
水汽
干洁空气
杂质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是大气的主体,平均约占低层大气体积的99.97%。
干洁空气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气(N )——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O )——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CO )——0.034%
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臭氧(O )——0.034%
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的组成
水汽
来自地表水体的蒸发
水汽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海水的蒸发
植物的蒸腾作用
大气的组成
在低纬度的温暖洋面上,水汽含量大;而干旱的沙漠和极地地区,水汽含量极少。
一般情况下,同一地区夏季水汽含量较大。
大气的组成
其他成分
利:有利于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除干洁空气和水汽之外,地球上的大气还包含了许多微小的颗粒
弊:会加重大气污染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充足的凝结核
③降温条件
大气的组成
地球大气的成分持续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按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把大气层分成
自地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大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统称为高层大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高度
1.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干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
2.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
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3.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逆温
概念:在对流层中,气温通常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辐射逆温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地形逆温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平流逆温
中纬度沿海地区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逆温
锋面活动地区
逆温
——类型
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
雾霾等天气加重
逆温
逆温的影响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范围
从对流层顶部至距地面50-55千米高空
特点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层吸收进入大气层的大部分紫外线)。
2.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3.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中间层
范围
从平流层顶部向上一直延伸到距地面约85千米处为中间层。
特点
1.中间层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稀薄,有一定的垂直运动。
2.中间层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极少,气温很低,非常稀缺的水汽可以凝华为夜光云。
大气的垂直分层
热层
范围
从中间层顶部到距地面250~500千米处为热层
特点
1.热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极光现象多发。
大气的垂直分层
散逸层
范围
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特点
1.气温随高度增加略有升高。
2.地球大气在这一层逐渐过渡到星际空间。
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后练习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正确,B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误。故选A。
A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2~3小题。
2.火烧云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发生于图中所示的(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火烧云是指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根据所学知识,云主要形成在对流层,结合在图各层高度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④为高层大气。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A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2~3小题。
图中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在赤道地区最厚,A错误;②层为平流层,海拔过高,飞鸟稀少,B错误;③④层为高层大气,在一定高度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C正确;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C。
3.关于右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②层中飞鸟众多,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C.③④层中一定高度存在着电离层
D.①层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
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在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千米。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4~5小题。
4.在垂直方向上,甲乙丙丁四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
B.大气的湿度、密度、运动状况
C.大气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
D.大气的温度、密度、氧气含量
地球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A正确;与湿度、含氧量无关,B、C、D 错误。故选 A。
A
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在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千米。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4~5小题。
由材料可知,最高跳伞记录起跳高度为33km。起跳高度位于平流层,因此结合平流层的特点,该层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B正确;该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A 错误;该层大气平流运动,大气层结稳定,C错误;赤道地区厚度最大的大气层应为对流层,D错误。故选择 B。
5.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大气平稳,利于航空飞行
C.该层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D.该层大气在赤道地区厚度最大
B
寒假中,经纬乘飞机从哈尔滨到广州,旅途日记中写到:“天空下着小雪,飞机开始顺着机场的跑道慢慢上升,窗外的建筑物向后而去,飞到万米高空时,飞机平稳飞行,天气突然变得晴朗,窗外的天蓝的似水,大片的云海,犹如雪白的棉花糖,真想走到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6~7小题。
6.为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旅途中飞机始终平稳飞行( )
A.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上升
B.从广州到哈尔滨,飞行高度应上升
C.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下降
D.从哈尔滨到广州,飞行高度应下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平稳飞行是在平流层,由于纬度不同,对流层厚度存在差异,从哈尔滨到广州,由高纬向低纬飞行,对流层厚度逐渐变厚,因此要使飞机一直处于平流层,飞行高度应该上升,同理分析,从广州到哈尔滨飞行高度应该下降,B、D错误;对流层的厚度还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气温高,气流上升较冬季旺盛,因此同一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该上升,A正确、C错误。故选A。
A
寒假中,经纬乘飞机从哈尔滨到广州,旅途日记中写到:“天空下着小雪,飞机开始顺着机场的跑道慢慢上升,窗外的建筑物向后而去,飞到万米高空时,飞机平稳飞行,天气突然变得晴朗,窗外的天蓝的似水,大片的云海,犹如雪白的棉花糖,真想走到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6~7小题。
7.经纬在万米高空看到天气变晴的原因是( )
A.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温度上升使水汽蒸发
B.水汽和固体尘埃含量少,难以成云致雨
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D.大气散射和反射作用强,出现蓝天白云
万米高空位于平流层,由于平流层中的固体尘埃和杂质较少,难以成云致雨,因此一般平流层都是晴空万里,B正确;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但是该层的水汽含量也很低,不存在由于温度上升使水汽蒸发,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云层较少,反射作用很弱,D错误。故选B。
B
课堂小结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散逸层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