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新版】7上第三章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教学课件(15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新版】7上第三章 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教学课件(15页)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有人说,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产生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地震后的民居
地震后的道路
任务一: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
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如2013一2022年,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0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就多达15次。
标注:根据地震发生地的经纬度,将这些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图 3-42 上。
任务二: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
观察:观察图3-39、3-42,说一说这些地震发生地的分布特点。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交界处。
分析:根据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想一想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主要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任务三: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讨论:观察图3-43,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如果遇到地震,居家避险要第一时间把防盗门打开,如果住的是平房,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衣服或是软垫做好头部的保护,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注意:
1、家具上面不要放重物,防止掉落砸伤。
2、有玻璃浴房的卫生间不能躲避,要防范玻璃爆裂伤人。
3、阳台和外侧墙体旁、窗户、吊灯、装饰物及大镜子下都不可以躲避。
室内避险
地震发生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震时就近安全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室内避震,一定要注意避开门窗附近等墙体的薄弱部位。
遇到强有感地震,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
在家里遇到地震时,要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旁边,或内墙角处,最好能抓紧桌腿或家具的一边。
在躲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头颈部、眼睛和口鼻等身体的重要部位:用枕头或手护住头部和后颈;紧闭双眼;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后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
一定不要跳楼!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户外;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
室内避震“五要”“三不要”
如果地震时我们在街道上,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危险区。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注意:
1、应选择开阔的地方避险,比如公园、广场、道路等。
2、远离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3、避开立交桥、烟囱水塔、高压线、广告牌、危旧房屋和墙体等。
4、尽量采取坐姿或蹲下以免摔倒,注意观察周边情况,有危险马上撤离。
室外避险
任务四:分享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创作:通过网络等查阅资料、走访同学老师等,收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场景,创作一部情景剧,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逃生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