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板块一 材料解析题答题模板福建中考第30、31 题答题角度总结角度一 原因 ( 因素 ) 类模板1 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2) 生产工具的改进(发明) 和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4)统治者(部分)的经济政策。(5)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模板2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原因)(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2) 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施有效的统治措施。(3)民族之间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4) 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模板3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1)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2) 思想解放运动的引领。(3) 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补充①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行之有效的改革)等。(注:特指古代社会)②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注:特指古代社会)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注:特指改革开放后)模板4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条件)(1) 战争的正义性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 领导阶层坚定的决心和政治军事策略的运用。(3)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军民英勇斗争。 (是取胜的根本原因)(4)实力( 综合国力)更强与当时友好的国际环境。(注:决定战争胜利的是这四大因素的综合情况,并不是具备其中的一条或两条就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模板5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1) 外部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2)内部因素:封建制度的束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模板6 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原因(1)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新。(3) 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模板7改革的背景(注: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改革开放)(1)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发展。(2) 原有的社会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补充①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 为缓和国内矛盾,巩固统治。 (注:适用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②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注:适用于洋务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③顺应民族交融、历史发展的趋势。(注: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注:适用于戊戌变法、明治维新)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激化。 (注:适用于罗斯福新政)模板8 改革成败的原因(1) 改革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②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③改革的措施得当。④有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⑤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支持。(2) 改革失败的原因①改革措施不当。②国家最高领导人态度不坚定。③国际环境对改革不利。④改革没有发动人民群众。⑤守旧势力的强大。模板9大国崛起的主要原因(1) 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思想解放。(2) 政治制度的革新。(3)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4) 伟大领袖的引领作用。(5) 重视民主法制建设。(6) 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模板10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原因)(1) 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2) 社会矛盾尖锐。(3) 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补充①受外来文明(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充响。(注:适用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雅典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②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注: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角度二 变化类模板1 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1) 增长/上升。 (指某一时期经济发展前后数据或状况对比,较晚时期数据好于之前)(2)减少/下降。 (指某一时期经济发展前后数据或状况对比,较晚时期数据落后于之前)模板2 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1) 不断提高/改善。 (指后期发展数据或现象较前期有明显的进步、发展)(2)落后/恶化。 (指后期发展数据或现象较前期有明显的停滞、倒退)模板3 科技发展的趋势(1) 周期不断缩短。 (如:科技发明与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2)从什么到什么。 (从领先世界到落后世界。如:中国古代科技)模板4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与趋势(1)变化: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封建社会 );政治民主化、透明化。 (近现代社会)(2)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国古代史)角度三 作用(影响)类模板1 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1)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2)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 促进各民族间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模板2 教育发展的作用(1)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2)利于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3)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4) 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重要作用。(5) 提高人民的素质。(6) 巩固国家统治。模板3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1)有利于打击贪官污吏、澄清吏治。(2)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3)指出皇帝执政的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模板4制度、政策、法令等的作用(1)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 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3) 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4)使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序进行。模板5 科技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 积极影响: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②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③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⑤促进了社会的重大变革,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展。(2) 消极影响: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还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注:适用于三次科技革命)模板6 改革的作用(影响)(1) 成功的改革(注: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① 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补充 ①巩固了国家统治。②促进民族交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注: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注:适用于土地改革、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2) 失败的改革补充①使社会矛盾或危机更加严重。②经济遭到更大破坏。③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④国力羸弱。客观上有利于先进思想、科技、文化的传播。(注:适用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模板7 战争的影响(1) 给交战双方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2)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双方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3)使人民流离失所,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4)使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深入人心。角度四 认识 ( 启示 ) 类模板1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认识(1)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共识,是近现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政治理想。(2)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3)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模板2 对制度创新的认识(1) 制度创新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2) 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3) 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4) 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他国文明成果,但不能盲目照搬他国发展模式。模板3 对经济发展的认识(1)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现代化的历程。(2)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3) 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4) 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能源枯竭和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要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模板4对思想解放的认识(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2) 思想解放为社会改革和革命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思想基础。(3) 它使思想观念冲破了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4) 敢于创新,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模板5对教育发展的认识(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2) 通过教育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的人才,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综合国力。(3) 要发展科技,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模板6 对科技发展的认识(1) 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危害,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高科技犯罪等。(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趋利避害,更好地用科技造福人类,尽可能地避免其负面影响。模板7 对民族关系的认识(1) 中华民族是中国众多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2)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有战有和,尽管存在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但友好交流和民族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3) 各族人民之间经历了千百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不断发展,都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族里,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模板8 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1) 开放有利于进步,封闭导致落后。(2)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外交。(3) 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国家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损。(5)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模板9中外近代化探索的启示(1)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②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2) 外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②大力发展高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国力。模板10 对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1)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2) 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3) 民主思想和理念要变为民主实践,必须经历一个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过程。模板11 从大国关系变化中得到的认识(1)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2)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3) 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模板12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1) 民生问题在任何时期、任何社会和任何国家都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模板13 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1) 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2) 坚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调动各方面推动改革的积极性。(3)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改革。(4) 坚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逐渐推进。(5)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模板14 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1) 应重视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投入。(2)要保持开放性,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开放型的合作带。(3) 加强人文交流,为各项领域合作夯实民间基础。(4)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模板15 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中得到的启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或科技是强国之本)。(2) 国家要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3)我们要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4)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5)要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模板16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1) 改革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2)应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3)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遵循客观规律。(4)改革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应根据具体国情制定。(5)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6)改革中要善于学习、吸收外国先进的科技与文化。模板17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1)应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自觉行动。(2) 中国要坚持科技创新,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3) 世界各国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