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2单元大气环境2.2.2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学习目标 1.说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利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现象。3.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以及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重 点 常见的热力环流;在等压线图上判读风向学 习 目 标目录01热力环流02大气水平运动——风0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海拔/Km气压/hpa地面高空近地面1010500热冷冷低压A’B’C’CAB高压低压风风风风低压高压高压冷热不均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同一海拔同一海拔495500490101010151020地面AA,B,C,CB高空单位(hPa)近地面注意:高压和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海陆风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①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②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谷风谷风山风山风①②③④⑤⑥白天吹谷风 夜晚吹山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昼夜热力环流山谷风热力环流山谷风热力环流城市郊区郊区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中心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会使空气在城市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流向中心区,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热力环流若在郊区布置工厂,应该如何布置?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通过热力环流流向中心区02大气水平运动——风大气水平运动——风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受热不均空气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大气水平运动——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影响风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方向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一般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对风的影响①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②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地转偏向力原运动方向偏转的方向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升高和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对风的影响①风速:不影响。②风向:使风向逐渐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移。大气水平运动——风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对风的影响①风速:使风速降低。②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呈一夹角。大气水平运动——风北半球高空风北半球近地面风大气水平运动——风影响风的因素1.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例图中①处等压线最密集,①处风力最强。大气水平运动——风影响风的因素2.摩擦力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风力就越小。大气水平运动——风影响风的因素4.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风向的绘制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般用虚线表示)。②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下图所示。大气水平运动——风风玫瑰图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上图中的东南风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南风出现次数最少。大气水平运动——风判读:风向看风杆,风力看风尾风杆风尾风力风向一个长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短风尾表示风力1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北东南西东北风5级风矢课后练习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某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1~2小题。1.四条曲线中,表示陆风开始和陆风停止时刻的分别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说明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③曲线从早晨开始,12点之前达到峰值,说明为陆风在12点前停止,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说明为湖风开始,到12点后达到峰值;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说明应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A正确。故选A。A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某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1~2小题。2.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 )A.开始早,结束晚 B.开始早,结束早C.开始晚,结束晚 D.开始晚,结束早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湖泊,陆地气压低于湖泊,以湖风为主;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于湖泊,陆地气压高于湖泊,以陆风为主。冬季昼短,日出较晚,陆地升温后温度高于湖泊的时刻较晚,即湖风开始晚;日落较早,陆地降温使得温度低于湖泊的时刻较早,即湖风结束早,D正确。故选D。D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据此完成3~4小题。3.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由材料可知,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沙漠气压高于绿洲,说明沙漠温度低于绿洲,可推测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气压低,B正确;若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白天绿洲气压高,应以绿洲风为主,A错误;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冬季夜晚有时吹绿洲风,有时吹沙漠风,若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以绿洲风为主,若绿洲“热岛效应”显著,则以沙漠风为主,C、D错误。故选B。B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据此完成3~4小题。4.“绿洲风”的主要影响是( )①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②利于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③增加过渡带空气湿度 ④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绿洲风会将绿洲的水汽向外输送,不能给绿洲地区带来降水,①错误;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由材料可知,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故可推测,绿洲风搬运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②正确;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增加过波带空气湿度,③正确;绿洲风对光照影响不大,且光照也不是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B下图为世界某区域X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5~7小题。5.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X月最有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上是被印度低压控制着的,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可知X月最有可能为7月,C正确。故选C。C下图为世界某区域X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5~7小题。6.X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X月为7月,即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甲地是位于南亚的,夏季南亚一带盛行西南风,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时期甲地是盛行西南风的,C正确。故选C。C下图为世界某区域X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5~7小题。7.下图中能反映X月份时,乙地从近地面向高空方向上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由第5题的解析可知X月份即7月,此时乙地为夏季,可知此时控制乙地的为低压中心,其近地面的气压是比较低的,即其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的气温也是比较高的,逐渐向上的话,其气温是逐渐降低的。读图可知在①②③④四幅图中,②的等压线是统一向近地面弯曲的,可知这种等压线的分布表示的是近地面的气压较低,逐渐向高空气压相对是相对较高的(与同一海拔高度相比),可知四幅图中只有②图中的等压线以及等温线是可以正确表示乙地从近地面向高空方向上气温和气压分布的,B正确。故选B。A.① B.② C.③ D.④B课堂小结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大气运动影响风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的因素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