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择性必须一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3课时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选择性必须一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3课时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2024年秋季学期 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课时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3课时
学习目标
Target
0
1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状况,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示意图,识别著名气压中心分布,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风环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0
2
结合具体案例,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0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原理解决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科学论证、阐述、分析、评价,学以致用,提升地理实践力。
0
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QIYADAIFENGDAIDEXINGCHENGYUFENBU
03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Part3
不自转
不公转
性质均一
没有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
不用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自 转
考虑地转偏向力
公 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Part3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Part3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图中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S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Part3
气压带、风带名称 夏季/7月 冬季/1月
赤道低气压带 影响到15°N 影响到15°S
信风带 15°N到30°N 赤道到15°S
副热带高压带 30°N到40°N 15°N到25°N
西风带 40°N到60°N 30°N到55°N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Part3
不自转
不公转
性质均一
没有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
不用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自 转
考虑地转偏向力
公 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
需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Part3
图为windy显示的2024年10月16日的全球气压状况
在windy3D全球气压图中,气压分布是成块状还是条带状?为什么?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Part3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图为windy显示的2024年10月16日的北半球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Part3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图为windy显示的2024年10月16日的南北球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
2.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Part3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一月气压分布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2.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Part3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七月气压分布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印度高压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2.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Part3
大气活动中心:指的冬、夏季节,在海洋与陆地上形成的一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大。
影响:这些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其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相间分布,且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
而南半球则是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尤其是南纬30°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
小结:气压带的分布特征
亚 欧 大 陆


西



60°N
30°N
1月
7月
(1)理想气压带被切断成多个高低气压中心。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南纬30°以南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
Part3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1.概念:
2.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1夏季风成因及特点
Part3
赤道
印度低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
东南信风


南亚
东南亚
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东亚
东南季风
南亚
温和湿润
炎热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2冬季风成因及特点
Part3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赤道
东北季风
东亚
西北季风
南亚
寒冷干燥
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阿留申
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澳大利亚北部
西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3冬夏季风强弱比较
Part3
东亚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东部
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最为显著
3.3冬夏季风强弱比较
Part3
南亚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课堂总结
Part3
性质 风向 来源地 成因
东亚 季风 夏季风 高温多雨 东南风 太平洋西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风 寒冷干燥 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南亚 季风 夏季风 高温多雨 西南风 印度洋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冬季风 温和干燥 东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总 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