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用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用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0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雏形
全盛
衰微
振兴
为什么?
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曲线图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进行各式各样尝试。
春秋战国
隋唐时期
近代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跌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化走向衰弱。
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
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
三民主义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
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主张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文化复古,保守主义。
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
这些文化思潮,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你认为这些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1)共产党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核心)
(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前进方向)
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重要转折点:(重要转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战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冬奥精神、丝路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
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
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
3、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华文化(作用/贡献)
1、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 P94
2、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 P98
3、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 P104
4、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P113
5、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 P113
【在书上标注】 五处“标识”的提法:
4.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1)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领导核心
方向
性质
目的
指导思想
基本方针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基本特征
源自于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
熔铸于
革命文化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1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语部分)
总结(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构成。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BY YUSHEN
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代表封建迷信的落后文化
人民无需求
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
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我们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
视角一: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视角三: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视角二:
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
视角四:
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这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这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阅读与思考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1
2
4
5
3
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
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
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决定
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为什么)
“五个决定”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文化适应国情
“中特”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之间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三种文化的比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区别 形成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例如: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例如: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特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用 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P98)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联系 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课堂小结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文化复兴的探索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决定因素(必要性)
2.判断标准
3.意义(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