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总结(4.1+4.2):探索认识的奥秘
基础
反作用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 ×:
分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
认识
含义:
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征: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真理
谬误
真理有何特征
——解读人口政策的适用条件
ONE
01
探究:
1.总结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法,为什么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
2.它们的解决办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在哲学上称它为什么?如果是错误的呢?
3.同一个国家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吗?这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其他国家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法吗…
你知道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法吗
探究:
总结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法,为什么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
它们的解决办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在哲学上称它为什么?如果是错误的呢?
同一个国家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吗?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结论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叫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叫谬误。
结论③:有且仅有一种,这说明人的认识很多,但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总结一:真理
1.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性
1)客观性【最基本属性】:
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方法论
而今,飞天已经不再是梦想
探究:
1.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可否适用于中国?2.这说明什么?
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可否适用于中国?
新加坡的“政府包养”政策
【终身健保】
让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自动受保,受保范围涵盖任何先天性和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保健储蓄津贴】
所有新加坡籍新生儿,均可自动获得4000新币的保健储蓄存款,帮助父母支付孩子的保健开销、各种推荐的儿童疫苗接种费用及终身健保保费
【政府承担薪资的产假】
刚产下新加坡籍婴儿的在职母亲可享有16周带薪产假,薪资由政府承担。
【政府承担薪资的陪产假】
育有未满周岁新加坡籍幼儿的在职父亲,或是领养了未满周岁幼儿的在职养父,可享有2周带薪陪产假,薪资由政府承担。
而今,飞天已经不再是梦想
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可否适用于中国?
探究:
1.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可否适用于中国?
2.这说明什么?
结论①:“政府包养”政策只适合人口总量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新加坡,并不适用人口庞大的中国,我们的认识不考虑相关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话,这些认识就会变成谬误。
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可否适用于中国?
结论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从辩证法角度,为什么“政府包养”政策不适用于中国?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对立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统一 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对立统一
谬误
真理
判断: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征 客观性 (最基本的属性) ① 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都是客观的。
②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总结一:真理及其特征
【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要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孩政策从理想到现实
TWO
02
1982年
2015
“独生子女政策”
“二胎政策”
2021
“三孩政策”
实施
实施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人口激增,会对环境、资源造成压力
实践
实践
实践
认识
认识
认识
探索三孩政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发现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便放宽政策
二胎政策实施后,并不仅仅是因为政策,而是不敢生,便完善生育配套设施
中国对人口政策的探索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说明了追求真理的过程有何特征?
02
01
我们对人口政策的探索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变化的,认识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人口政策的认识不会止步于此。
中国对人口政策的探索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说明了追求真理的过程有何特征?
我们对人口政策的认识会止步于此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探索三孩政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总结二:认识的特点
1)反复性
认识的客体: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①原因
认识的主体:受到实践水平以及其他各种主观认识的限制。
②结论: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总结二:认识的特点
2)无限性
①原因
②结论: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认识的主体: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
人口政策一往无前,但辉煌背后……
探究:中国对于人口政策的探索路径是怎么样的?
请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图示。
总结二:认识的特点
3)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易错易混
×
2.认识具有无限性,每一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
×
1.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说明真理可以被推翻。
1)反复性
2)无限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方法论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总结: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
含义
真理的特性:客观性;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对立又统一
二、认识的特点
反复性:原因+结论;
无限性:原因+结论;
上升性: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第四课总结(4.1+4.2):探索认识的奥秘
基础
反作用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真理 ×:谬误
分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
认识
含义:
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征: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特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