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必修4 哲学与文化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综合探究坚持历史难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哲学文化——哲学基本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第5、6课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1、题型:四年的哲学选择题都是四选二组合型的单选题,四年的所有选择题不选的选项绝大部分是属于知识性错误。2021-2024年广东高考卷哲学模块命题特点2、考查面:每个单元题肢都有考察到,选择题综合性强3、核心词:意识;选择题考察偏好:意识(社会意识、认识、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4、必考:哲学第一课每年选择题都考。5、常考:2021年和2023年主观题都考察矛盾观微观的原理。2024年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P59哲学来源于惊讶,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一成不变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来源于实践×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本义是爱智慧、追求智慧。√辩一辩,知对错1.1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 P2-P4角度 全面理解“哲学”概念1.从本义看2.从产生看3.从起源看4.从与时代的关系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客观条件)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主观条件)P4相关链接注意: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2021海南)马克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并使其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这表明,“真正的哲学”必须( )①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己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具体方法③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物质力量④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世界观 哲学区别 含义特点形成联系错误 倾向零散的、自发的,不系统的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P5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理论化、系统化的通过系统学习获得,不是人人都有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两者都源于生活实践;③都有正误之分。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体现2、世界观与方法论:判断:1、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P6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规律。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P7(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判断:1、哲学是科学之母,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3、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从本义看:2.从产生看:3.从起源看:4.从与时代关系看:5.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6.从与世界观及方法论的关系看:7.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归纳提升1:什么是哲学(全面认识哲学)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022江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A. 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B.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C. 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D. 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2021广东)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一、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产生、哲学与时代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哲学的基本派别 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哲的历史使命马哲产生条件、历史使命二、马哲的基本特征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有没有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022浙江)人(或动物)硬组织的化学组成与其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当食物来源不同时,其硬组织中的碳(C)、氮(N)稳定同位素组成就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由此可见(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意识只能追溯过去不能推测未来C.知识水平越高认识越深刻D.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A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根据天地苗等根据自身学习实际经营什么生意制定学习计划医生什么处方农民施什么肥决定根据病人的病情根据资金、市场需求等决定决定决定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1、 根本分歧2、 基本观点3、 基本形态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即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本原、决定、先……后有……本原、决定、先……后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结合P10相关链接,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5.气者,理之依也。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6.富贵在天,生死由命。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8.中外各种“神创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区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P11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2024.广东)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2022浙江)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于19世纪中叶产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1)阶级基础:(2)直接理论来源:(3)自然科学前提:(4)社会科学前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P12-1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一 、马哲的历史使命(5)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P12相关链接)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2)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①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P12-205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03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04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01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02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023海南)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2023浙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她 (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