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对原始社会认识正确的有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②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社会③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 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一一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这是当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馆中展品丰富,展现了当时彝族全体社会成员依其生产资料占有和在生产中的地位,分为黑 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统治等级,其余三个是被统治等级。统治者把被统治者当作 会说话的工具,对他们任意驱使、凌辱、摧残、屠杀和买卖。面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被统治者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工具甚至是少量土地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更高级的时代了这主要说明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 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2023年12月3日在杭州举行良渚文化论坛。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 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 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私有制的出现 B.生产关系的调整 C.国家的产生 D.生产力的发展7.“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 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自主地进行劳动②虽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③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清代史书记载,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家庭一天的生活费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种田的,吃米糠;纺织的,没衣裳;建筑的,住窑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②广大农民劳动的成果全部被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③两种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④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某班学生围绕“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①甲同学: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乙同学: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③丙同学:地主占有所有土地,这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丁同学: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得到的工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 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与此同时,“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马克思的描述中①肯定了资本主义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描述了雇佣工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情压榨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大量土地②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却又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③推翻封建政权,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经济障碍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过剩, 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棉花、布匹烧掉,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这一现象的出现①表明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出现了绝对过剩②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表明生产力高度发达导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④会使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继2024年1月德国火车司机罢工后,当地时间3月12日,德国汉莎航空约1.9万工会成员举行罢 工,造成1000余个航班被取消,12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汉莎航空工会组织此次罢工主要是为 了向航空公司施压,要求为空乘人员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此外,工会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 时间、提高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等。下列对德国工人罢工分析正确的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D.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14.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①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近代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 莫尔,于1516年撰写出版了《乌托邦》,描写了在一个小岛上实行财产公有制、集体劳动、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等社会特征,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乌托邦”意指子虚乌有的地方,虽然并不存在,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思想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激发了人们对更加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等。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思想来源②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资本论》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学说作为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揭示了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它们相伴而生,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有 指导作用,剩余价值学说又证明了一般形态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又从各自的角度论证 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的两大发现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 2023年10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 界》,文章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 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①是科学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究人类解放的道路②是实践的理论,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③是人民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④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①第一次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合理诉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22.175年前的1848年2月21日,卡尔 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由此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作为无产阶级 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 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一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一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一一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一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25.“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下列对社会 主义发展史描述正确的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首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C. 一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D.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二、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共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以下是三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对比图。材料二 进入2022年,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14年,但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发展,在继续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性的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在材料一中空格处应填入的内容分别是什么?(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基本特征(7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贡献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宝库的主要贡献,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主要内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是人们或者某个“天才”“理性”活动的结果,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历史唯物主义同时解释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平等伪善面具下的真面目,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工人付出劳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势必会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资产阶级终究逃不过被推翻的命运。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2 分)2024级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5:BBCBA 6—10:DCDCA11—15:DDCCC 16—20:BBBCC21—25:AABBD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共25分26.(1)A:奴隶毫无人身自由。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C: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6分,每点2分)(2)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基本特征:生产的相对过剩。(7分)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2分,每点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高一上月考1).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