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效率检测(一)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
高一政治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D C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A D C A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D A D A B C A
题号 31 32
答案 B A
1.B【详解】②原始社会时期,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②
错误。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在奴隶社会,与题意不符,③排除。
通过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石器,共同
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④符合题意。
2.A【详解】①②: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
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
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原始社会的特点,③排除。
④: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封建社会的特点,④排除。
3.D【详解】A: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手推磨应用,A错误。
B: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主要
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B错误。C:材料是通过马克思的一段论述来讲述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
与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有不同的表现无关,C错误。D:马克思的言论是指,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
生产领域,都是用磨,但是不同的是,封建社会是手推的,而资本主义社会是蒸汽的,这根本上是由生产
力所决定的,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D正确。
4.C【详解】②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决定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②③符合题意。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①不选。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灭亡,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④不选。
5.D【详解】A: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法通过谈判解决,A错
误。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资本家无法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错误。
C: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C错误。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D正确。
6.C【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①排除。
②③:傅立叶的观点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具有一定合理性,为科学社会
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②③符合题意。④:傅立叶的观点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④排除。
7.C【详解】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说法错误。B:《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说法错误。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C说法正确。
D: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D说法错误。
8.C【详解】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
度的伟大跨越,①错误。②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
答案第 1页,共 4页
{#{QQABTQAAoggAAAJAAAgCQQGgCgMQkhGCAYgGRBAEoAAAiBNABAA=}#}
9.A【详解】①②正确。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旧要完成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③错误。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④错误。
10.A【详解】③:十月革命发生在 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故③排第一。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①排第二。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故④排第三。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1949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②排第四。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②。
11.B【详解】①: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
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表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①符合题意。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材料没有体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
12.B【详解】①③正确。②:新中国的诞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②说法错误。“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夸大了新中国诞生的影响力,④说法错误。
13.B【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 1919年-1949年,虎门硝烟是在 1839
年,不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A错误。B:北伐战争是在 1926—1928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1937
年,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革命圣地,1949年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均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B
正确。C:山东曲阜孔子庙明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不符,火烧圆明园是在 1860年,与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时间不符,C错误。D:虎门硝烟是在 1839年,火烧圆明园是在 1860年,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
不符,D错误
14.A【详解】①②正确。③:完成“上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③说法错误。④:完成“下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④说法错误。
15.D【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排除。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排除。③④: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
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
利 ,也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
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
16.C【详解】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①不选;
②④:三幅图片反映了三大改造的情形,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④符合题意。
③: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③排除;
17.A【详解】①②符合题意。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
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故③表述错误。④: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④表述错误。
18.D【详解】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中的总路线,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
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错误。
②:到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不是党的八大的贡献,
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正确。
19.B【详解】①正确。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到 1978年时,虽然工业体系已
经初具规模,但并未完全建立起来,排除②。③:由图示可知,中国工业化前期轻工业占比较高,后期重
工业占比显著提升,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因势进行了战略性调整,③正确。
④:由图示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较为明显,而不是得以扭转,排除④。
答案第 2页,共 4页
{#{QQABTQAAoggAAAJAAAgCQQGgCgMQkhGCAYgGRBAEoAAAiBNABAA=}#}
20.C【详解】②④正确。
①: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①错误。
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③错误。
21.B【详解】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①正确。
②: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勇于先行先试就能在全面
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说法不妥当,②错误。
③:我国取得一切进步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错
误。④正确。
22.D【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①
错误。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错误。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通过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化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发展,③正确。
④:当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
前行。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④正确。
23.B【详解】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梦的实现,①符合题意。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不是中国式现代化,②错误。③: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是我国坚定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错误。④:三
次三中全会主题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工作的重点始终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④符合题意。
24.D【详解】①:新的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材料不涉及党的建设,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深中通道是继‘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型工程。这些大国工
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大国工程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广大参与者的辛勤付
出”,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
大事业都成于实干,②④符合题意。
③:到 2035年,我国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③错误。
25.A【详解】①:从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动员令“三个务必”,体现
了党推进自我革命和建设的强烈决心和使命担当,表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蕴含
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和力量源泉,③正确,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不是党的
自我革命,②错误。④:材料中毛泽东同志告诚全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动员令,从“两个务必"到"三个
务必"都体现了加强党的建设,不涉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与题意无关。
26.D【详解】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短缺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供给不足
不再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①表述错误。③: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并没有发生变化,我
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表述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27.A【详解】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表明“美好生活”具有
历史性并呈现出动态的发展历程,①正确。
②: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要小康”到“要健康”等,既有“物
质富足”,也有“精神富有”,表明“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正确。
③: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实现了,③错误。
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28.B【详解】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同时突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说明在
新时代的革命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①正确。
②:改革开放 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新时代这十
年,②错误。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答案第 3页,共 4页
{#{QQABTQAAoggAAAJAAAgCQQGgCgMQkhGCAYgGRBAEoAAAiBNABAA=}#}
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③错误。
④: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科学社
会主义在 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④正确。
29.C【详解】①: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①不选。②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努力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
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②④入选。
③:我们要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之中,③不选。
30.A【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说明要发扬斗争精
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①正确。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只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说明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③正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排除。
31.B【详解】①: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伟大旗帜,②错误。
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③错误。
④: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④正确。
32.A【详解】①③符合题意。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
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错误。
④:材料未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人类问题中的贡献,④与题意无关。
33(1)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
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分)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2分)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关键一招。(2分)
⑤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要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2分)
33(2)
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分)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或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
供实现路径)。(2分)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理论与行动指南。(2分)
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
提供坚强制度保障。(2分)
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
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分)
答案第 4页,共 4页
{#{QQABTQAAoggAAAJAAAgCQQGgCgMQkhGCAYgGRBAEoAAAiBNABAA=}#}(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效率检测(一)
高一政治
本试卷共 33 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2024 年 2 月 9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 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 位”亮相。通过该文物 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石器 ②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殷墟位于安阳市股都区小屯村附近,这里出土的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全面、 系统地展现出三千多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
的商代都城遗址。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①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从马克思的这一 论断中可以看出( )
A.手推磨应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 B.蒸汽磨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C.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有不同的表现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近年来,由于英国央行难以大幅降息,企业投资积极性严重受挫,英国经济呈现持续不景气状态。有 机构预测,2024 年英国经济整体上将继续处于停滞状态。英国首相发表讲话表示,英国面临“巨大经济
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危机的厄运,这是因为( )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②资本主义发展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灭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于 2023 年 9 月 15 日起开始罢工,截至 10 月 23 日,罢工成员总数已超 过 40000 人。几大汽车制造商提出在四年半内加薪 23%,并大幅提高其他福利。此外,工会的诉求还
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为所有工人提供固定福利养老金、退休保障等。下列对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分 析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
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
6.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他提出了一个名为“社会工业”的社会模型: 以小型的合作社为基础,由人们自愿组成,并按照一套共同的原则和价值观来生活和工作。他主张每个人
都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在合作和互助的环境下发展自己的潜能。傅立叶的观点( )
①赞同用无产阶级的力量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②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具有一定合理性,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高一(2) 班学习小组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中,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 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D.资本主义发展和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 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之所以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
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新”,就因为它( )
①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②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民主革命的任务 ④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作为重要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 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1.1921 年 7 月,党的一大召开,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
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
②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③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趋势
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历史,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
①为全球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②标志着中国彻底终结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③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如果要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可以选择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一北京故宫一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B.北伐战争纪念馆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西柏坡一北京天安门
C.山东曲阜孔子庙一圆明园遗迹一革命圣地延安
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一圆明园遗迹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4.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 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
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
③完成“上篇”,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 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下图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记录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更深刻地反 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性变革。图中事件反映的时代变革的成就及意义是( )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 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
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 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
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以下是 1950-1978 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示意图。
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虽然经历波折但成就巨大
②完全建立起了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国家经济政策因势进行了战略性调整
④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得以扭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人又一代人一棒接着一棒向前推进。先后经历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不同时期回答了不同时代问题,实现了不同目标。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站起来”的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 十年来,广东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进
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这充分说 明( )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广东的面貌
②勇于先行先试就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进步和成绩的根本原因
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 化改革,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当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正向着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 )
①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旨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③通过化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发展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3 年召开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2024 年召开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由此可知( )
①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中国式现代化为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道路选择
④改革开放以来,党工作的重点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24 年 6 月 30 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历经 7 年建成开通。深中通道是继“中国天眼”、港珠澳大 桥、北京大兴机场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国工程。这些大国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 世界纪录。大国工程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广大参与者的辛勤付出。这充分证明( )
①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推进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③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1949 年,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 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在“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
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
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
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
②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的价值
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和力量源泉
④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时代转换的重要标志。下图是我国主要矛盾的三次 主要变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表明供给不足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②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
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新时代
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2024 年 7 月 18 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自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
到“求生态”、从“要小康”到“要健康”等,既有“物质富足”,也有“精神富有”。由此推知( )
①“美好生活”具有历史性并呈现出动态的发展历程
②“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新时代的革命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
②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中国人民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实现发展大跨越
④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青年强,则国家强。嫦娥、天问一号、北斗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分别在 33 岁、35 岁和 31 岁。任何伟 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这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 )
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
②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③把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融入人生理想之中
④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 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只有不断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说明,实现伟大梦 想( )
①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②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伟大事业的决定作用
③要坚守初心使命,深入推进党自身的建设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最终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 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表明( )
①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伟大旗帜
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工程
④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2.2024 年 7 月 18 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
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可见
( )
①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②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
③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
材料一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不仅距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过了“四十不惑”,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已经走过“十年天干”再出发。所谓
“不惑”、“再出发”,就是更加清楚地知道改革开放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干。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 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始终聚焦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从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大踏步赶上时代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
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带领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谱 写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 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立自主之路,不照搬别国模式,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我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 时代变化提出与时俱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才能够从理论引领方面对现代化进行前瞻性谋划布局,使现代化建设目标一致、规划长远、战略连续,从而保证了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向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不断迈进,筑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从 “文明蒙尘”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转变,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光彩,增强了中国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 骨气、底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原因。(10 分)
(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背后的成功密码。(10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