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七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过关专题一、夯实基础1.夏天的早晨,杭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0 ℃ B.25 ℃ C.50 ℃ D.75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气温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夏天的早晨,杭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25℃,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一个温度计,小宁进行了如图的模仿实验:细玻璃管的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设计的B.玻璃泡大小会影响温度计的灵敏度C.A点所示的温度应该大于B点所示的温度D.为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答案】C【解析】【分析】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据此分析;温度越高,气体膨胀越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越低;增大玻璃泡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变化大,便于精确读数。【解答】A.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其工作物质是玻璃泡中空气,故可推测出相同情况下空气热胀冷缩效果比水明显,A正确;B.增大玻璃泡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变化大,便于精确读数,B正确;C.温度越高,气体膨胀越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越低,故A处温度小于B处温度,C错误;D.为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D正确;故答案为:C。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A.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大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和公式V=Sh分析判断。【解答】同一杯热水的温度肯定是同一个数值,既然两个温度计都是合格产品,那么它们的测量值应该一样大。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银的体积增大量相同,根据V=Sh可知,内径越细的水银柱升高的越多。故选B。4.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5℃,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先后量出小英和小刚的体温,两次测量结果为38.5℃和39.2℃,那么肯定有发烧现象的是( )A.小英 B.小刚 C.小英和小刚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和特点判断。【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降低流回液泡,因此温度升高时,液柱会正常上升,而温度降低或不变时,液柱保持不变。因为38.5℃的示数不变,所以小英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8.5℃。因为39.2℃>38.5℃,所以小刚的体温正确。比较可知,肯定有发烧现象的是小刚。故选B。5.如图是小柯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气体将 (选填“膨胀”“收缩”或“保持不变”)(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选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4)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答案】(1)收缩(2)>(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4)36;-14【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分析;(2)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据此分析液柱的位置变化即可;(3)根据V=SL可知,要增大液柱移动的距离L,可以增大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4)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解答】(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气体将收缩;(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大于B处的温度;(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4)图c中温度计分度值是1℃,示数是36℃,图d温度计分度值是1℃,示数是-14℃。6.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定为100摄氏度。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利用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到42℃,最小刻度为 。【答案】冷热;℃;冰水混合物;沸水的温度;液体的热胀冷缩;37℃;0.1℃【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的定义和单位解答;(2)根据摄氏温标的规定解答;(3)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4)根据人体的正常体温解答;(5)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知识解答。【解答】(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2)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3)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4)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到42℃,最小刻度为0.1℃ 。7.小舟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图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其中冰的温度是 。【答案】C;-2℃【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2)根据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并分别读出两个示数,哪个示数较小,哪个就是冰的温度。【解答】(1)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则正确的操作为C。(2)根据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左边刻度值向下增大,则温度为-2℃;右边刻度值向上增大,则温度为88℃。比较可知,冰的温度是-2℃。二、能力发展8. 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 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个记号 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 40cm,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上端所处位置距A 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20℃ B.30℃ C.40℃ D.60℃【答案】D【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二者之间的长度计算出1cm表示的温度,再据此推算24cm对应的温度即可。【解答】温度计上 1 cm长液柱所代表的温度是 ;则这杯水的温度是24cm×2.5℃ /cm=60℃。故选D。9.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甲 均匀 准确 20 80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A.4℃ B.5℃ C.7℃ D.15℃【答案】B【解析】【分析】先确定不准确的温度计每格代表的真实温度,再根据要求的不准确温度与某一参考不准确温度之间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不准确温度与某一参考不准确温度之间的真实温度差,最后把某一参考不准确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与真实温度差相加(减)即得到该不准确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解答】已知甲温度计示数为2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14℃;甲温度计示数为80℃时,乙温度计示数为78℃;甲温度计准确,乙温度计不准确,但甲和乙温度计刻度都均匀,说明乙温度计上标注14℃到78℃之间有78﹣14=64格,则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 实际温度为 乙温度计示数为﹣2℃时,该位置与乙温度计上示数为14℃之间的真实温度差为Δt=℃×[14﹣(﹣2)]=15℃,则乙温度计示数为﹣2℃所代表的真实温度为20℃﹣15℃=5℃,故B正确。故选:B。10.一支已测过体温但没有甩几下的体温计,读数是37.5℃,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这两个人实际体温为36.8℃和38.6℃,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 )A.36.8℃38.6℃ B.37.5℃38.6℃C.36.8℃37.5℃ D.37.5℃37.5℃【答案】B【解析】【分析】温度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降低时,里面的水银柱缩小,会从这个位置断开,从而保证示数不变。据此可知,只有温度升高时示数才会发生改变,等于或低于它原来的示数时将示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可知,36.8℃低于原来的示数37.5℃,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保持37.5℃不变。而38.6℃高于37.5℃,则示数会升高,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38.6℃。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1.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它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C.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答案】B【解析】【分析】在受热膨胀时,双金属片都会受热膨胀,但它们受热的程度是不同的,膨胀大的要向膨胀小的那一侧弯曲。【解答】 当温度升高时铜的热膨胀程度比铁的大,铜片在下,铁片在上,铁片牵拉铜片向上弯曲,故A,C错误,B正确;当温度降低时,又恢复原状,所以向下弯曲,故D错误。故选B。12.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知识储备a.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b.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3)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 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空气热胀冷缩;下降;ACD;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解析】【分析】(1)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根据温标的发展过程判断各选项的对错;(3)根据设计的不同温度计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a.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下降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b.A.根据测量的知识可知,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为温标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故B错误;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正确;D.从温标(温度的标准)确定的发展历程看,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ACD。(3)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t,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内径S越细,上升的高度越多,越容易观察,即越灵敏,因此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故答案为:(1)空气热胀冷缩;下降;(2)ACD;(3)尽可能使用更细的玻璃管。13.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所示为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 ;(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是 ;(4)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将液柱到达的位置分别标为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 ℃。【答案】(1)瓶塞气密性不好(2)左(3)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4)27.5【解析】【分析】 (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说明该自制温度计的灵敏度不高,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或者瓶子容积太小或弯管过粗等。(2)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可以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4)先求出刻度尺上每小格代表的温度,再根据液柱表面距离A位置的格数得到液柱表面比A位置温度高出多少,最后根据A位置温度得到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解答】 (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液柱向左移动。(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增大瓶子的容积或减小弯管的直径可以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4)A位置对应为水的沸点100℃,B位置对应水的凝固点0℃,由图乙知,A和B之间有40小格,则每格代表的温度为,现在液柱表面距离A有11格,则此时温度比0℃高出11×2.5℃=27.5℃,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27.5℃+0℃=27.5℃。14.小余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时,所需温度计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该小组对此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他们向老师借来了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小余同学在测定余姚冬至日当天教室内的最高气温时,考虑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最终选择 (选填“甲”、“乙”或“丙”)温度计进行实验。【答案】(1)热胀冷缩(2)37.5(3)丙【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3)被测量物体的温度要在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内。【解答】(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根据乙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示数为37.5℃;(3) 余姚冬至日当天教室内的最高气温 肯定在0℃以下,而丙的量程为-20℃~50℃,故选丙。15.合适的温度是保证蛋糕烤制口感的关键,烤箱的最高温度可达到300℃。为了精准测量烤箱内的温度,小明进行如下探究。(1)小明认为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烤箱的温度。结合下表,推测其原因是 。酒精 铁 铜熔点/℃ -117 1538 1083沸点/℃ 78 2750 2562比热容/[J/(kg℃)] 2.4x103 0.46x103 0.39x103(2)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铜和铁紧贴在一起做成双金属片来制作温度计。与酒精温度计相比,金属温度计升温快,降温也快。结合上表分析其原因是 。(3)如图甲所示,将双金属片放置在水平位置,a端固定,均匀加热,平直的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图乙是小明设计的金属温度计的示意图,指针固定在金属片上,请判断高温时指针偏向A端还是B端,并说明理由。 。【答案】(1)烤箱最高温度超出酒精温度计的量程(2)铜和铁的比热容比酒精小(3)B,铜膨胀的比铁长,指针弯向B【解析】【分析】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大小等于比热容。【解答】(1)由表格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而烤箱的最高温度可达到300℃高于酒精的沸点,故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烤箱的温度。(2)由表格可知,铁和铜的比热容比酒精的比热容小,质量一定时,铁和铜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比酒精的温度变化大,因此酒精温度计相比,金属温度计升温快,降温也快。(3)由图甲可知,双金属片受热时,体积变化大,金属片伸长,但铜受热时膨胀的更厉害,会弯向铁片一侧,故高温时,金属温度计的指针向铁片一侧弯曲,故指向B端。三、挑战突破16.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实际温度应分别是( )A.41℃、60℃ B.35℃、55℃ C.40℃、59℃ D.35℃、40℃【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温度计的示数为41℃时,那么:;解得:t=40℃;当实际温度为60℃时,那么:;解得:t'=59℃。故选C。17.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75℃ B.55℃ C.35℃ D.25℃【答案】A【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10cm时的温度。【解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液柱距离A点30cm,则水的温度为30cm×2.5℃/cm=75℃,故A正确。故选:A。18.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A.60℃ B.65℃ C.50℃ D.40℃【答案】D【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这部分温度用(24cm-4cm)表示,可以计算出1cm水银柱代表的温度,进一步求出光柱长度为12cm时代表的温度。【解答】水银柱长度为4cm时,温度为0℃,长度为24cm时,表示的温度为100℃,则1cm表示的温度为:;则当水银柱长度为12cm时,液体的温度为:5℃/cm×(12cm-4cm)=40℃;故选D。19.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下列测水温方法中正确的做法是(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答案】C【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实际测量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解答】A.将温度计离开被测量的水,拿出来进行读数,测得的数据不准确,故A错误;B.瓶中灌满水后取出,瓶中水的温度就不再等于冰面下水的温度,测得的结果不可靠,故B错误;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既遵循了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又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故C正确;D.温度计的长度太小,根本无法用手拿着放入冰面以下的水中,更不能取出温度计进行读数,故D错误。故选C。20.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上温度刻度值越向上越大B.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气体热缩冷胀的性质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小一点D.该温度计不太准确的原因之一是液体也会热胀冷缩【答案】D【解析】【分析】AB、根据图片确定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确定刻度的变化特点;C、根据V=Sh分析测量更准确的方法;D、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判断。【解答】AB、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玻璃管内水柱下降;反之,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水柱升高,因此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且上面刻度小,下面刻度值大,故AB错误;C、根据V=Sh可知,球形容器的体积越大,则里面气体体积越大,玻璃刮越细,则温度变化相同时水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测量越准确,故C错误;D、该温度计不太准确的原因之一是液体也会热胀冷缩,故D正确。故选:D。21.如图为不同形式的温度计:(1)图甲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图乙)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 (选填“升高”或“降低”)。(3)图丙是小明仿照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热胀冷缩(2)降低(3)左【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若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瓶内空气收缩,表明此温度计周围温度降低;(3)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移动。【解答】(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若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瓶内空气收缩,表明此温度计周围温度降低;(3)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移动。22.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2)低于(3)玻璃泡大,玻璃管细;玻璃管增长【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方法有:增大试管的体积或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解答】(1)乙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甲温度计属于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试管所在的清水温度较低时,会使试管中的气体收缩,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故此时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3)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体积变化相同时,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液面的变化更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23.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班级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同学们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种温度计。请回答。(1)如图甲,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为什么? 。(2)如图乙,吸管B通过软木塞与塑料瓶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记录数据如表。t/℃ 17 19 21 23 25 27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的 。(填结构名称)②有同学认为用此温度计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你支持他的观点吗?请结合上表说明理由 。(3)如图丙,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20℃)环境下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放入时间足够长。请你画出该自制温度计内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答案】(1)向左移动。当温度升高,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2)玻璃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2)与常规温度计进行对比;(3)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1)当温度升高,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对导管中的液体有向外的力,故液柱向左移动;(2)①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可知,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②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约会下降5cm,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3)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温度开始下降,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0℃,直到冰熔化完,然后升高至室温20℃,如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七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过关专题一、夯实基础1.夏天的早晨,杭州市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0 ℃ B.25 ℃ C.50 ℃ D.75 ℃2.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一个温度计,小宁进行了如图的模仿实验:细玻璃管的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设计的B.玻璃泡大小会影响温度计的灵敏度C.A点所示的温度应该大于B点所示的温度D.为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减小玻璃管的内径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A.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大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4.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5℃,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先后量出小英和小刚的体温,两次测量结果为38.5℃和39.2℃,那么肯定有发烧现象的是( )A.小英 B.小刚 C.小英和小刚 D.无法确定5.如图是小柯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气体将 (选填“膨胀”“收缩”或“保持不变”)(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选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4)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6.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 定为100摄氏度。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利用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到42℃,最小刻度为 。7.小舟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图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其中冰的温度是 。二、能力发展8. 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 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个记号 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 40cm,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上端所处位置距A 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20℃ B.30℃ C.40℃ D.60℃9.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甲 均匀 准确 20 80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A.4℃ B.5℃ C.7℃ D.15℃10.一支已测过体温但没有甩几下的体温计,读数是37.5℃,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这两个人实际体温为36.8℃和38.6℃,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 )A.36.8℃38.6℃ B.37.5℃38.6℃C.36.8℃37.5℃ D.37.5℃37.5℃11.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它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C.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12.某校进行“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部分学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知识储备a.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甲)。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b.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制作过程:有了知识储备,各小组都制作出了简易温度计;(3)产品评价:如图乙是一个小组制作的一个温度计, 要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13.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所示为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 ;(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是 ;(4)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将液柱到达的位置分别标为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 ℃。14.小余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时,所需温度计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该小组对此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他们向老师借来了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小余同学在测定余姚冬至日当天教室内的最高气温时,考虑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最终选择 (选填“甲”、“乙”或“丙”)温度计进行实验。15.合适的温度是保证蛋糕烤制口感的关键,烤箱的最高温度可达到300℃。为了精准测量烤箱内的温度,小明进行如下探究。(1)小明认为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烤箱的温度。结合下表,推测其原因是 。酒精 铁 铜熔点/℃ -117 1538 1083沸点/℃ 78 2750 2562比热容/[J/(kg℃)] 2.4x103 0.46x103 0.39x103(2)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铜和铁紧贴在一起做成双金属片来制作温度计。与酒精温度计相比,金属温度计升温快,降温也快。结合上表分析其原因是 。(3)如图甲所示,将双金属片放置在水平位置,a端固定,均匀加热,平直的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图乙是小明设计的金属温度计的示意图,指针固定在金属片上,请判断高温时指针偏向A端还是B端,并说明理由。 。三、挑战突破16.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实际温度应分别是( )A.41℃、60℃ B.35℃、55℃ C.40℃、59℃ D.35℃、40℃17.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B点10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75℃ B.55℃ C.35℃ D.25℃18.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A.60℃ B.65℃ C.50℃ D.40℃19.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下列测水温方法中正确的做法是(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20.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上温度刻度值越向上越大B.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气体热缩冷胀的性质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小一点D.该温度计不太准确的原因之一是液体也会热胀冷缩21.如图为不同形式的温度计:(1)图甲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图乙)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 (选填“升高”或“降低”)。(3)图丙是小明仿照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2.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23.学完“温度的测量”后,班级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同学们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做了甲、乙、丙三种温度计。请回答。(1)如图甲,用空瓶子、可弯曲导管、橡胶塞等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导管内液柱将如何移动?为什么? 。(2)如图乙,吸管B通过软木塞与塑料瓶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记录数据如表。t/℃ 17 19 21 23 25 27h/厘米 30.0 24.9 19.7 14.6 9.4 4.2①这个温度计的A部分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的 。(填结构名称)②有同学认为用此温度计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你支持他的观点吗?请结合上表说明理由 。(3)如图丙,用吸管、玻璃瓶、硬纸和豆油在常温(20℃)环境下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烧杯中,放入时间足够长。请你画出该自制温度计内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重难点过关专题(原卷版).docx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重难点过关专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