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
1.(2023八上·绍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B.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处理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水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解答】A.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正确;
B.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处理得到的水仍属于混合物,所以B错误;
C.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正确;
D.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在如图位置加热,对流管内液体会沿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
B.乙图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正在沸腾的液体停止沸腾
C.丙图通过纸飞机实验,可知风向是风向标箭尾所指的方向
D.丁图用力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左推送气体,“潜水艇”做下沉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或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越小;
B.水的沸点随着水面上的气压增大而上升;
C.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D.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解答】 A.在如图位置加热,因为右侧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密度变小,右侧液体上升,另一边温度低,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逆时针流动,故A错误;
B.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瓶内气压变大,沸点升高,正在沸腾的液体停止沸腾,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纸飞机左侧迎风面积小,右侧迎风面积大,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等质量的空气流过纸飞机左侧 时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纸飞机右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由此可知,风向是风向标的箭头指向,故C错误;
D.现在潜水艇模型处于悬浮,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出试管,此时模型的自重减小,“潜水艇”上浮,故D错误。
故选B。
3.(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C 拉力 浮力 重力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哪个与图3描述的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3可知,X和Y为为并列关系,二者和Z为从属关系。
A.溶质X从属于溶液Y,故A不合题意;
B.悬浊液X和乳浊液Y为并列关系,二者都属于溶液Z,故B符合题意;
C.拉力X、浮力Y和重力Z都是并列关系,故C不合题意;
D.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二者之间为交叉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
A.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内
B.用压力锅煮熟食物
C.注射器吸取药液
D.用不干胶将挂衣钩粘在光滑的瓷砖面上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内,依靠活塞对药液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用压力锅煮熟食物,利用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B不合题意;
C.注射器吸取药液。依靠大气压强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用不干胶将挂衣钩粘在光滑的瓷砖面上,依靠胶水的粘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答案】D
【知识点】地震;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解答】寒潮、台风、洪水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海里下潜的“蛟龙”号 B.天空中上升的热气球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 D.太空遨游的“天宫一号”
【答案】D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海里下潜的“蛟龙”号,浸在水中受到浮力,故A不合题意;
B.天空中上升的热气球,浸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故B不合题意;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浸在水中受到浮力,故C不合题意;
D.太空遨游的“天宫一号”,周围没有空气和液体,因此不受浮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  )
A.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大气压强有多大
C.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探究的变量即可。
【解答】 该实验是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因此针对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吗?假设:大气向各个 方向有压强;目的是探究大气压向各个方向是否有压强;结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有压强。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一18千米,中纬10一12千米,高纬8一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一3000千米;80一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读图可知,A为大气的最底层,是对流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①②正确。图中B层高度在12一50千米,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③错误。图中A层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④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3八上·绍兴期中)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通常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这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解答】①图为海风,风向应该由海洋吹向陆地,故错误。陆地受热膨胀上升,气压低;海洋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故②正确,③错误。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海洋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④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蔗糖溶液上下部分一样甜
C.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能帮助导电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溶于水时吸热还是放热判断;
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判断;
C.根据水导电的原因判断;
D.根据溶液的定义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蔗糖溶液上下部分一样甜,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能帮助导电,因为其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为混合物,而水均一稳定却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八上·绍兴期中)科学实验分为定性和定量实验,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获取纯净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10%的食盐水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的操作过程、目的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配制蔗糖溶液时,将1g蔗糖放入烧杯,倒入10毫升水,然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解,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大颗粒的不溶性的泥浆,无法除去其中可溶性的杂质、微生物和异味,因此只靠过滤不能获取纯净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蒸发皿中对食盐水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获取氯化钠晶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50g20%的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0%=10g,50mL水的质量为50g,因此将50mL水加入50g20%的食盐水中后,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2023八上·绍兴期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说明了(  )
A. 蒸馏水是纯净物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是氢和氧组成的
D.物质通电时都能分解成几种新的物质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进行分析,电解水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答】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3八上·绍兴期中)夏季山顶气温比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维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季风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答】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题干中山顶气温比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
故答案为:B。
14.(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上,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质量哪个大(  )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三个杯子一样大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球排开水的质量大小即可。
【解答】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两球受 到的浮力等于其各自排开水的重力,所以两个小球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其各自的重力,因此三个杯子的总重量是相等的。
故选D。
15.(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情况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农业上的农药、化肥任意使用;④植树造林;⑤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⑥大量酸雨下个不停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体污染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故①符合题意;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会生成水,不会引起水体污染,故②不合题意;
③农业上的农药、化肥任意使用,会污染水源,使水体富营养化,故③符合题意;
④植树造林,会减小水体流失,不会引起水体污染,故④不合题意;
⑤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⑤符合题意;
⑥大量酸雨下个不停,会引起水体污染,故⑥符合题意。
则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①③⑤⑥。
故选A。
16.(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表列出了甲、乙两物质的部分性质。由此可知,要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 -98 57.5 0.93 可溶
乙 -84 87 0.90 可溶
A.过滤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沉淀法
【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蒸馏 法。
故选C。
17.(2023八上·绍兴期中)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秦岭—淮河
C.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答案】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和非季风有明显的划分,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岗底斯山为界,以东北-西南走向,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解答】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太行山不是划分区,故不正确
B、 秦岭—淮河...不是季风和非季风的分界,故不正确
C、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不是季风和非季风的分界,故不正确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18.(2023八上·绍兴期中) 70℃时的m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晶体析出,然后冷却到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利用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知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但只要是同一温度的饱 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解答】 70℃时的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 。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 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故选C。
19.(2023八上·绍兴期中)规范的实验操作十分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块状固体的取用
C.液体的滴加
D.用纸槽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断;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
【解答】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20.(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甲、乙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像,提取数据计算出两种物质的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比较,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它们甲、乙两个物体的状态,最后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浮力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密度为:;
b的密度为:;
因为ρa>ρ水,
所以甲在水中下沉,
那么甲受到的浮力为:F甲=ρ水gV;
因为ρb<ρ水,
所以乙在水中漂浮,
那么乙受到的浮力为:F乙=G乙=ρ乙gV;
则甲和乙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ρ水gV:ρ乙gV=1g/cm3:0.51g/cm3=2:1。
故选B。
21.(2023八上·绍兴期中)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代表环节的名称为   
(2)“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答案】(1)水汽输送
(2)②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 (1)图中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
(2)根据题干可知, “天河工程”是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 大气水资源再分配,所以该项目改变了水汽输送②,从而达到改变区域降水的目的。
22.(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    作用使螺蛳肉进入口腔。
【答案】(1)均一
(2)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
(2)将螺蛳的尾部减掉后,尾部与大气相通,用力吸螺蛳时,里面气压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螺蛳肉压入口中。
【解答】(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大气压作用使螺蛳肉进入口腔。
23.(2023八上·绍兴期中)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   ;碘的酒精溶液中,其溶剂是   。
(2)以下物质中,属于乳浊液的是(填序号,以下同)   ,属于悬浊液的是   。
①盐水、②肥皂水、③血液、④酒精溶液、⑤泥沙水、⑥冰水混和物
【答案】(1)高锰酸钾;酒精
(2)②;③⑤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据此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2)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2)①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肥皂水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③血液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④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⑤泥沙水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⑥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所以②属于乳浊液,③⑤属于悬浊液。
24.(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某天绍兴的天气预报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空气质量
22℃ 13℃ 晴 东南风5级 优
(1)这天的22℃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东南风指的是   方向吹来的风。
(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这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   (填“甲地”或“乙地”)相似。
【答案】(1)14;东南
(2)甲地
【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案例:台风。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案例:北方秋高气爽,“伏旱”天气。
【解答】(1)据所学可知,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点钟(14点)左右,地面温度高,气温也才是最高,这天的22℃的气温为最高气温,所以应出现在14时左右;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所以东南风指的是东南方向吹来的风。
(2)据某天绍兴的天气预报信息可知,绍兴当天为晴天;据所学气压系统,只有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所以这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
25.(2023八上·绍兴期中)图1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0℃时,乙的溶解度   甲的溶解度(填“>、“<”或“=)”
(2) 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是   。
(3)取乙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答案】(1)<
(2)70g
(3)C;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图1比较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
(2)根据图1确定20℃时甲的溶解度,从而确定5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然后将溶剂和溶质质量相加即可;
(3)①将加入乙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②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1)据图可以看出,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2)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物质,那么最多溶解甲20g,则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20g+50g=70g;
(3)①10℃时,加入20g乙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升温到30℃,乙的溶解度变为60g,再加入30g乙,溶质的质量变为 50g,能全部溶解,B是不饱和溶液;
降温至20℃时,溶解度变为40g,即有10g晶体析出,得到的C是饱和溶液,故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
②三个溶液溶剂质量相同,而B中溶质质量最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26.(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阳同学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同时测定精盐(氯化钠)的“产率”,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5%氯化钠溶液50.0g,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实验,将上面六步操作排序(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5)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晶体配制15%氯化钠溶液50.0g,需称取氯化钠   g。
(6)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5%的可能原因有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
⑤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①⑤②③⑥④
(4)有大量晶体析出
(5)7.5
(6)胶头滴管;③⑤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和步骤解答;
(4)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
(5)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6)a.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3)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 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5)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晶体配制15% 氯化钠溶液50.0g,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15%=7.5g;
(6)a.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b.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溶剂质量减少,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①不合题意;
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砝码生锈称得氯化钠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②不合题意;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③符合题意;
④由于溶液均有均一性,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④不合题意;
⑤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称量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⑤符合题意。
故选③⑤。
27.(2023八上·绍兴期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为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③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对比①、③数据可知   ,据此,对比实验②、④可知,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DF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答案】(1)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
(2)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D
(3)水电解实验产热,所以越往后温度越高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对实验①②③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解水氢氧化钠溶液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1)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看出,通过记录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分析实验①②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①③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②④正好是温度为变量,此时④的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快,收集气体时间比②少;
故答案为:D。
(3)电解水属于放热反应,温度会升高,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看到氢气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8.(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滨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溢水杯(装满液体)中液体不同深度,溢出的液体进入空烧杯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中液体均为水,请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1)通过比较图   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2)通过比较图甲、乙、丙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如果要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除上述实验步骤外,还需要的操作是   。
【答案】(1)丙丁
(2)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换用不同的密度的液体进行实验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据此分析解答;
(2)比较图甲、乙、丙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要比较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据此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解答】 (1)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 度,故选甲、丙、丁;
(2)通过比较图甲、乙、丙的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物体受到的 浮力不同,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越大,故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 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要比较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实验中已经通过称重法测量了每次的浮力,因而还需 要测出每次溢出水的重力(排开的重力),比较溢出水的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9.(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的自重,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
(1)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活塞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   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注射器的截面积。读出注射器的容积Ⅴ,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计算大气压值,其表达式为p=   。(用F,L,V表示)
(3)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平衡力
(2)FL/V
(3)偏小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用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2)因活塞为圆柱体,所以活塞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公式来求出,利用压强的公式,代入测量的数据可得出表达式;
(3)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因此这是一对平衡力;
(2)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活塞的面积,将那么此时的大气压强:;
(3)当注射器气体无法排尽时,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即测出大气压强偏小。
30.(2023八上·绍兴期中)为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许多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有关部门规定: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安装图甲所示的遮阳棚,因为骑行时会出现遮阳棚往上掀翻的情况,请你解释该现象。
【答案】骑行时,遮阳棚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比下方流速快,上方压强比下方压强小,大气压强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遮阳棚掀翻。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最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遮阳棚上下表面的气压大小,从而确定产生压力的方向即可。
31.(2023八上·绍兴期中)咸鸭蛋是一种很普通的早餐小菜。小明从网上查到了用盐水浸泡制作咸鸭蛋的方法,他将500克食盐和1500克的水混合配制成溶液。请问:
(1)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小明的妈妈觉得可能太戚了,让小明把溶质质量分数降到20%,请问小明应该加多少毫升的水才能达到目的
【答案】(1)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小明把溶质质量分数降到 20%,小明应该加的水为-(500g+1500g)=500g,也就是500m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32.(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宁自制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匀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完成制作。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2;合金块高l2为2cm,质量m2为18g,该仪器重心0点离N端的距离为d=3cm。请计算:(g取10N/kg)
(1)该仪器的重力为   ;
(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
(3)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从理论上分析,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时,如果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1g/cm3)。(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21N
(2)0.21N;17.5CM
(3)2.9g/c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该仪器的重力;
(2)根据漂浮条件求出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
(3)根据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1)该仪器的重力:G=mg=(3×10-3kg+18×10-3kg)×10N/kg=0.21N;
(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0.21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
由V=Sh可知,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
(3)由题意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2×3cm=6cm,
则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液=Sh=1.2cm2×6cm=7.2cm3,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0.21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
1 / 1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
1.(2023八上·绍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B.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处理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2.(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在如图位置加热,对流管内液体会沿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
B.乙图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正在沸腾的液体停止沸腾
C.丙图通过纸飞机实验,可知风向是风向标箭尾所指的方向
D.丁图用力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左推送气体,“潜水艇”做下沉运动
3.(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C 拉力 浮力 重力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4.(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
A.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内
B.用压力锅煮熟食物
C.注射器吸取药液
D.用不干胶将挂衣钩粘在光滑的瓷砖面上
5.(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6.(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海里下潜的“蛟龙”号 B.天空中上升的热气球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 D.太空遨游的“天宫一号”
7.(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  )
A.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大气压强有多大
C.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8.(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2023八上·绍兴期中)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通常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这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B.蔗糖溶液上下部分一样甜
C.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能帮助导电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11.(2023八上·绍兴期中)科学实验分为定性和定量实验,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获取纯净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10%的食盐水
12.(2023八上·绍兴期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说明了(  )
A. 蒸馏水是纯净物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是氢和氧组成的
D.物质通电时都能分解成几种新的物质
13.(2023八上·绍兴期中)夏季山顶气温比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维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季风
14.(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上,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质量哪个大(  )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三个杯子一样大
15.(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列情况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农业上的农药、化肥任意使用;④植树造林;⑤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⑥大量酸雨下个不停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6.(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表列出了甲、乙两物质的部分性质。由此可知,要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 -98 57.5 0.93 可溶
乙 -84 87 0.90 可溶
A.过滤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沉淀法
17.(2023八上·绍兴期中)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秦岭—淮河
C.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18.(2023八上·绍兴期中) 70℃时的m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晶体析出,然后冷却到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9.(2023八上·绍兴期中)规范的实验操作十分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块状固体的取用
C.液体的滴加
D.用纸槽取用固体粉末
20.(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甲、乙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21.(2023八上·绍兴期中)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代表环节的名称为   
(2)“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22.(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    作用使螺蛳肉进入口腔。
23.(2023八上·绍兴期中)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   ;碘的酒精溶液中,其溶剂是   。
(2)以下物质中,属于乳浊液的是(填序号,以下同)   ,属于悬浊液的是   。
①盐水、②肥皂水、③血液、④酒精溶液、⑤泥沙水、⑥冰水混和物
24.(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某天绍兴的天气预报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空气质量
22℃ 13℃ 晴 东南风5级 优
(1)这天的22℃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东南风指的是   方向吹来的风。
(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这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   (填“甲地”或“乙地”)相似。
25.(2023八上·绍兴期中)图1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0℃时,乙的溶解度   甲的溶解度(填“>、“<”或“=)”
(2) 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是   。
(3)取乙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6.(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阳同学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同时测定精盐(氯化钠)的“产率”,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5%氯化钠溶液50.0g,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实验,将上面六步操作排序(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5)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晶体配制15%氯化钠溶液50.0g,需称取氯化钠   g。
(6)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5%的可能原因有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
⑤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27.(2023八上·绍兴期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为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③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对比①、③数据可知   ,据此,对比实验②、④可知,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DF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28.(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滨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溢水杯(装满液体)中液体不同深度,溢出的液体进入空烧杯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中液体均为水,请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1)通过比较图   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2)通过比较图甲、乙、丙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如果要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除上述实验步骤外,还需要的操作是   。
29.(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的自重,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
(1)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活塞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   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注射器的截面积。读出注射器的容积Ⅴ,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计算大气压值,其表达式为p=   。(用F,L,V表示)
(3)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0.(2023八上·绍兴期中)为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许多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有关部门规定: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安装图甲所示的遮阳棚,因为骑行时会出现遮阳棚往上掀翻的情况,请你解释该现象。
31.(2023八上·绍兴期中)咸鸭蛋是一种很普通的早餐小菜。小明从网上查到了用盐水浸泡制作咸鸭蛋的方法,他将500克食盐和1500克的水混合配制成溶液。请问:
(1)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小明的妈妈觉得可能太戚了,让小明把溶质质量分数降到20%,请问小明应该加多少毫升的水才能达到目的
32.(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宁自制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匀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完成制作。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2;合金块高l2为2cm,质量m2为18g,该仪器重心0点离N端的距离为d=3cm。请计算:(g取10N/kg)
(1)该仪器的重力为   ;
(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
(3)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从理论上分析,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时,如果浮力作用点恰好与该仪器重心重合,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1g/cm3)。(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水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解答】A.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正确;
B.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处理得到的水仍属于混合物,所以B错误;
C.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正确;
D.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或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越小;
B.水的沸点随着水面上的气压增大而上升;
C.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D.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解答】 A.在如图位置加热,因为右侧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密度变小,右侧液体上升,另一边温度低,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逆时针流动,故A错误;
B.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瓶内气压变大,沸点升高,正在沸腾的液体停止沸腾,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纸飞机左侧迎风面积小,右侧迎风面积大,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等质量的空气流过纸飞机左侧 时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纸飞机右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由此可知,风向是风向标的箭头指向,故C错误;
D.现在潜水艇模型处于悬浮,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出试管,此时模型的自重减小,“潜水艇”上浮,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哪个与图3描述的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3可知,X和Y为为并列关系,二者和Z为从属关系。
A.溶质X从属于溶液Y,故A不合题意;
B.悬浊液X和乳浊液Y为并列关系,二者都属于溶液Z,故B符合题意;
C.拉力X、浮力Y和重力Z都是并列关系,故C不合题意;
D.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二者之间为交叉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内,依靠活塞对药液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用压力锅煮熟食物,利用液体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B不合题意;
C.注射器吸取药液。依靠大气压强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用不干胶将挂衣钩粘在光滑的瓷砖面上,依靠胶水的粘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地震;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解答】寒潮、台风、洪水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海里下潜的“蛟龙”号,浸在水中受到浮力,故A不合题意;
B.天空中上升的热气球,浸在空气中受到浮力,故B不合题意;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浸在水中受到浮力,故C不合题意;
D.太空遨游的“天宫一号”,周围没有空气和液体,因此不受浮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探究的变量即可。
【解答】 该实验是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因此针对该实验可以提出问题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吗?假设:大气向各个 方向有压强;目的是探究大气压向各个方向是否有压强;结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有压强。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一18千米,中纬10一12千米,高纬8一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一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一3000千米;80一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读图可知,A为大气的最底层,是对流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①②正确。图中B层高度在12一50千米,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③错误。图中A层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④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解答】①图为海风,风向应该由海洋吹向陆地,故错误。陆地受热膨胀上升,气压低;海洋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故②正确,③错误。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海洋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④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溶于水时吸热还是放热判断;
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判断;
C.根据水导电的原因判断;
D.根据溶液的定义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蔗糖溶液上下部分一样甜,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能帮助导电,因为其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为混合物,而水均一稳定却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的操作过程、目的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配制蔗糖溶液时,将1g蔗糖放入烧杯,倒入10毫升水,然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解,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大颗粒的不溶性的泥浆,无法除去其中可溶性的杂质、微生物和异味,因此只靠过滤不能获取纯净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蒸发皿中对食盐水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获取氯化钠晶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50g20%的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0%=10g,50mL水的质量为50g,因此将50mL水加入50g20%的食盐水中后,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进行分析,电解水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答】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答】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题干中山顶气温比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球排开水的质量大小即可。
【解答】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两球受 到的浮力等于其各自排开水的重力,所以两个小球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其各自的重力,因此三个杯子的总重量是相等的。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体污染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故①符合题意;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会生成水,不会引起水体污染,故②不合题意;
③农业上的农药、化肥任意使用,会污染水源,使水体富营养化,故③符合题意;
④植树造林,会减小水体流失,不会引起水体污染,故④不合题意;
⑤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⑤符合题意;
⑥大量酸雨下个不停,会引起水体污染,故⑥符合题意。
则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①③⑤⑥。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相近、均可溶于水,沸点相差较大,将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相互分离的最佳操作方法是蒸馏 法。
故选C。
17.【答案】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和非季风有明显的划分,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岗底斯山为界,以东北-西南走向,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解答】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太行山不是划分区,故不正确
B、 秦岭—淮河...不是季风和非季风的分界,故不正确
C、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不是季风和非季风的分界,故不正确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18.【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利用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知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但只要是同一温度的饱 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解答】 70℃时的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 。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 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断;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
【解答】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20.【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像,提取数据计算出两种物质的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比较,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它们甲、乙两个物体的状态,最后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浮力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密度为:;
b的密度为:;
因为ρa>ρ水,
所以甲在水中下沉,
那么甲受到的浮力为:F甲=ρ水gV;
因为ρb<ρ水,
所以乙在水中漂浮,
那么乙受到的浮力为:F乙=G乙=ρ乙gV;
则甲和乙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ρ水gV:ρ乙gV=1g/cm3:0.51g/cm3=2:1。
故选B。
21.【答案】(1)水汽输送
(2)②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 (1)图中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
(2)根据题干可知, “天河工程”是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 大气水资源再分配,所以该项目改变了水汽输送②,从而达到改变区域降水的目的。
22.【答案】(1)均一
(2)大气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
(2)将螺蛳的尾部减掉后,尾部与大气相通,用力吸螺蛳时,里面气压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螺蛳肉压入口中。
【解答】(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大气压作用使螺蛳肉进入口腔。
23.【答案】(1)高锰酸钾;酒精
(2)②;③⑤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据此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2)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2)①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肥皂水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③血液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④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⑤泥沙水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⑥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所以②属于乳浊液,③⑤属于悬浊液。
24.【答案】(1)14;东南
(2)甲地
【知识点】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案例:台风。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案例:北方秋高气爽,“伏旱”天气。
【解答】(1)据所学可知,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点钟(14点)左右,地面温度高,气温也才是最高,这天的22℃的气温为最高气温,所以应出现在14时左右;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所以东南风指的是东南方向吹来的风。
(2)据某天绍兴的天气预报信息可知,绍兴当天为晴天;据所学气压系统,只有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所以这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
25.【答案】(1)<
(2)70g
(3)C;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图1比较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
(2)根据图1确定20℃时甲的溶解度,从而确定5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然后将溶剂和溶质质量相加即可;
(3)①将加入乙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②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1)据图可以看出,1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2)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物质,那么最多溶解甲20g,则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20g+50g=70g;
(3)①10℃时,加入20g乙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升温到30℃,乙的溶解度变为60g,再加入30g乙,溶质的质量变为 50g,能全部溶解,B是不饱和溶液;
降温至20℃时,溶解度变为40g,即有10g晶体析出,得到的C是饱和溶液,故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
②三个溶液溶剂质量相同,而B中溶质质量最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26.【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①⑤②③⑥④
(4)有大量晶体析出
(5)7.5
(6)胶头滴管;③⑤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和步骤解答;
(4)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
(5)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6)a.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解答;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1)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3)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 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5)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晶体配制15% 氯化钠溶液50.0g,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15%=7.5g;
(6)a.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b.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溶剂质量减少,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①不合题意;
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砝码生锈称得氯化钠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②不合题意;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增加,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③符合题意;
④由于溶液均有均一性,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④不合题意;
⑤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称量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因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⑤符合题意。
故选③⑤。
27.【答案】(1)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
(2)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D
(3)水电解实验产热,所以越往后温度越高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对实验①②③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解水氢氧化钠溶液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1)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看出,通过记录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分析实验①②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①③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②④正好是温度为变量,此时④的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快,收集气体时间比②少;
故答案为:D。
(3)电解水属于放热反应,温度会升高,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看到氢气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8.【答案】(1)丙丁
(2)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换用不同的密度的液体进行实验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据此分析解答;
(2)比较图甲、乙、丙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要比较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据此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解答】 (1)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 度,故选甲、丙、丁;
(2)通过比较图甲、乙、丙的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物体受到的 浮力不同,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越大,故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 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要比较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实验中已经通过称重法测量了每次的浮力,因而还需 要测出每次溢出水的重力(排开的重力),比较溢出水的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9.【答案】(1)平衡力
(2)FL/V
(3)偏小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用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2)因活塞为圆柱体,所以活塞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公式来求出,利用压强的公式,代入测量的数据可得出表达式;
(3)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因此这是一对平衡力;
(2)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活塞的面积,将那么此时的大气压强:;
(3)当注射器气体无法排尽时,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即测出大气压强偏小。
30.【答案】骑行时,遮阳棚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比下方流速快,上方压强比下方压强小,大气压强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遮阳棚掀翻。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最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遮阳棚上下表面的气压大小,从而确定产生压力的方向即可。
31.【答案】(1)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小明把溶质质量分数降到 20%,小明应该加的水为-(500g+1500g)=500g,也就是500m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32.【答案】(1)0.21N
(2)0.21N;17.5CM
(3)2.9g/c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该仪器的重力;
(2)根据漂浮条件求出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
(3)根据物体浮力作用点位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几何中心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1)该仪器的重力:G=mg=(3×10-3kg+18×10-3kg)×10N/kg=0.21N;
(2)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水中,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0.21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该仪器排开水的体积:,
由V=Sh可知,该仪器浸入水中的深度:;
(3)由题意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2×3cm=6cm,
则该仪器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液=Sh=1.2cm2×6cm=7.2cm3,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0.21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