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3 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测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源,试图解开“我是谁 从哪里来 向哪里去 ”的“天问”,凡此种种,都触及到哲学问题。这表明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对人们改造世界起决定作用
③哲学为人类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23年6月,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此次尼山对话的举办,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
①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发展提供基础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不断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派别的斗争。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理生万物”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我思故我在”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与“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④“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在中华古诗词中,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也可以是“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也可以是“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夜晚可以是“哦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也可以是“夜阑清露泻银河,洗出芙蓉半朵”。这种现象说明( )
①诗人反映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稳定性
②诗词审美形式的多样性影响反映内容的客观性
③意识反映对象的方式可以而且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具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
7.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自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2023年5月15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上岗”满两年。两年来,探测器获取许多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将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更多数据和信息。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在美学中,曲线表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观念中,曲线有着和西方不同的意思。曲线是柔和、温雅的,反映了中国美学重视和谐的精神。这表明
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会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②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们反映形式不同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特点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进入秋季,一幅气象恢宏的彩色画卷便在北京铺展开来。这幅画卷三分是自然,七分是人造。市园林绿化局近年来实施“增彩延绿”工程:结合北京物候条件,培育、推广优新品种植物:采用土壤改善、节水灌溉、园林废弃物利用等新技术,努力建设“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宜居之都。该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效表明( )
①人们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③提高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直接创造符合人们目的的客观事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2.2024年入夏以来,江南、华南等地遭遇长时间高温天气。6月份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暖高压带。暖高压带控制下,下沉气流就变得盛行起来。当气团做下沉运动时,其内部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同时也就不易形成云。这些特点有利于地面增温,云的减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材料说明( )
①不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可知的
③高温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④人类可以认识有利联系,屏蔽对人类不利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践行国家战略,聚焦核心技术,紧盯行业前沿,共建产业生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向纵深发展 五年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
①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
③正确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④立足部分,用关键部分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此次《规划》编制工作力争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设定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努力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转段进阶发挥好引领作用,可见,《规划》编制工作( )
①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新的联系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正确分析了事物发展的多种条件
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既尊重客观实际,又重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该工程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优化水量调度,统筹生产生活与生态供水,积极协调水源地保障可调水量,协调地方提高水量消纳能力,协调推进东线水量消纳能力,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水量调度计划。该工程启示我们( )
①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于民生福祉的发展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不断解放思想,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从整体把握事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人動春来早,植绿正当时。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21.63%增至目前的24.02%,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这说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标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 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北斗卫星导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北斗建设者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意志,披荆斩坎、接续奋斗,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北斗系统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进入大众应用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为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中国北斗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回顾这10年,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10年的成功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理性。(1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打造出极地建筑新标杆,注定将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秦岭站将填补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泰岭站建筑面积达5244平方米,面对南极暴雪、飓风等极端天气的考验,建造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在国内就已经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大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为应对超大风载荷,建造团队困地制宜调整建筑形态和布局,并通过风洞与吹雪试验等,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为解决钢材“冷脆现象”,国内厂商采用特制轻质高强的技术与材料,生产出能抵抗零下60摄氏度超低温和海岸环境强腐蚀性的钢材。针对南极干燥易燃环境,采用智慧火眼消防系统,10秒内可精准识别火情……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秦岭站成功建造的原因。(12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 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和一些国家先后提出欧亚大陆桥设想、丝绸之路复兴计划等,反映了各国人民沟通对话、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冶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仍会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让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14分)
1. B
2. D
3. D
4. C
5. D
6. B
7. C
8. B
9. D
10. B
11. A
12. C
13. C
14. D
15. C
16. B
17.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中国北斗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中国北斗系统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中国北斗系统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以满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决策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每一步都紧密贴合国家发展的步伐,确保系统能够持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其次,北斗系统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北斗系统发展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反映了中国对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系统升级,北斗系统实现了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的转变,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精度、全天候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这一过程中,北斗系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调整和优化。
再者,北斗系统深入基层,进入大众应用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一举措体现了北斗系统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通过融入基础设施和大众应用领域,北斗系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时空支撑。
最后,北斗系统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行动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北斗系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也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北斗系统通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系统升级,实现了从国内到国际、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过程中,北斗系统不仅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8.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理性:
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理性,可以从唯物论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首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其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最后,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与利用。
19. 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秦岭站成功建造的原因:
秦岭站成功建造的原因,可以从联系客观性的角度进行阐述。首先,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建造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了对客观联系的尊重。其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建造团队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量身定做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和功能模块,实现了快速施工,体现了对联系的调整和创造。此外,建造团队还通过风洞与吹雪试验等科学手段,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采用特制轻质高强的技术与材料解决钢材“冷脆现象”,以及采用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应对南极干燥易燃环境等,都是基于联系的客观性,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来确保秦岭站的成功建造。
20. 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从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以下策略。首先,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面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起点,我们要看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其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共建“一带一路”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再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投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最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