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通过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③符合题意。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在奴隶社会,与题意不符,②排除。④:原始社会时期,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④错误。故本题选B。2.“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得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田家行》反映了封建社会( )①农民受到的残酷剥削 ②农民一无所有的处境③农民承受沉重的赋税 ④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麦收上场绢在轴,得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诗文反映了农民承受沉重的赋税,受到封建官僚的残酷剥削,①③正确。②:在封建社会,农民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②错误。④:材料未体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系,④错误。故本题选B。3.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按照恩格斯的分析,在材料所述的三种国家形式中,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赤裸裸的剥削方式,而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①②正确。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并非完全相同,③错误。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错误。故本题选A。4.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于2023年9月15日起开始罢工,截至10月23日,罢工成员总数已超过40000人。几大汽车制造商提出在四年半内加薪23%,并大幅提高其他福利。此外,工会的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为所有工人提供固定福利养老金、退休保障等。下列对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答案】D【详解】A: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法通过谈判解决,A错误。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资本家无法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错误。C: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C错误。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D正确。故本题选D。5.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其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②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错误。②③:材料中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这表明《共产党宣言》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②③正确。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在当时还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错误。故本题选B。6.19世纪上半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立,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已表露出建立一个普遍富裕的新社会的政治夙愿。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②无产阶级的政治夙愿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③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难以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垒,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体现了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③入选。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②不选。④: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④不选。故本题选A。7.(2023·全国新课标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③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①②不能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即不能说明其科学性,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D。8.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与此同时,“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马克思的描述中(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描述了雇佣工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情压榨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肯定了资本主义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①符合题意。②:“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描述了雇佣工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情压榨,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没有揭示阶级斗争的作用,也没有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②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③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趋势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表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①符合题意。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错误。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材料没有体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③不符合题意。④: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表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自从鸦片战争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④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A【详解】③: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应排第一。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应排第二。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应排第三。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1949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应排第四。故排序为:③→①→④→②。故本题选A。11.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从国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①正确。③:从国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正确。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②不符合题意。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具有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④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①④正确。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②错误。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③错误。故本题选B。13.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④说法正确。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意义,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③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4.1939年斯诺就中国革命问题采访了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毛泽东说:“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永远不是改良主义者。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下面对于毛泽东所说的“上篇”和“下篇”文章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只有把“上篇”文章做好,才能开始“下篇文章,两篇文章相互衔接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上”“下”两篇文章③完成“上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的前景和现实道路④完成“下篇”,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综合国力世界领先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详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②错误。完成“下篇”,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综合国力世界领先,④错误故本题选 B。15.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思想( )①创立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首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国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④正确毛泽东思想创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①排除。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排除。16.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有感而发:作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红旗卷起农奴戟--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为有牺牲多壮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怕牺牲③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喜看稻菽千重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人民公社社员的劳动热情而喜获丰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才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5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产生,故②④对应不正确,但符合题意,③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C。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化和私有制的加速发展,原始社会最终解体。奴隶社会随之而来,它也被称为是一种更文明、更进步的制度。在原始社会,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俘虏。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俘虏就成了战胜者的“食物”。奴隶主把大批俘虏和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正如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1)简要概括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3分)(2)与原始社会相比较,奴隶社会是一种更文明、更进步的制度。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5分)【答案】(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1分);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1分);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1分)。(2)①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2分)②与原始社会相比较,奴隶社会更文明、更进步,主要表现在: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3分)(少一点扣一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3年9月15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正式对美国三大车企发起罢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成立八十多年来,汽车工人首次针对汽车三巨头同时举行的罢工。当地时间18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罢工进入第四天,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与底特律三大汽车生产商已经恢复关于提升工人薪资待遇的谈判。不过,工会主席表示谈判进展缓慢,并警告称工会将在必要时扩大罢工范围。材料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非常明确地指出,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而经过后来更多的实践与思考,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出了更为客观、科学和全面的研判:“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再证明,资本主义为了生存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革命,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意在不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1)就材料一来看,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认为,罢工的原因或者是外部公共危机,或者是国家政策的偶然失误。请你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就这一观点进行批驳。(6分)(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理解。(8分)【答案】美国三大车企组织生产的盲目性与联邦政府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导致传统汽车严重的产能过剩,是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的直接原因。(1分)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三大汽车公司工人举行罢工的总根源。(2分)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导致劳资双方矛盾激化。(2分)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固有弊端和资本家贪婪的本性使得工人罢工运动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失误。(1分)【分析】背景素材:美国汽车工人罢工考点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批驳类主观题,要求对“罢工的原因或者是外部公共危机,或者是国家政策的偶然失误”这一观点进行批驳,需要获取材料关键信息,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正式对美国三大车企发起罢工,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与底特律三大汽车生产商就提升工人薪资待遇进行谈判→可联系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的直接原因。关键词②:这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成立八十多年来,汽车工人首次针对汽车三巨头同时举行的罢工→可联系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三大汽车公司工人举行罢工的总根源。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弊端和资本家贪婪的本性使得工人罢工运动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失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对西方国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批驳。【答案】①“两个必然”彰显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4分)②“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艰巨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4分)【分析】背景素材:“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考点考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考查的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知识,要求谈谈对“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理解,考生要坚持理论与材料的对接。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联系教材知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客观必然性。关键词②:“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联系教材知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艰巨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材料二: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终于在 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 100 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4分)(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8分)【答案】(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4分 一个1分)(2)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指导革命。(2分)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4分)解析:第(1)问,依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从指导思想、革命道路、三个法宝等角度思考。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1)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9分)(2)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9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答案】(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3分)②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这个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2)答案示例: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3分)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3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最终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3分)【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关键词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这个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最终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键词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联系教材知识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得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唐代诗人王建的这首《田家行》反映了封建社会( )①农民受到的残酷剥削 ②农民一无所有的处境③农民承受沉重的赋税 ④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于2023年9月15日起开始罢工,截至10月23日,罢工成员总数已超过40000人。几大汽车制造商提出在四年半内加薪23%,并大幅提高其他福利。此外,工会的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为所有工人提供固定福利养老金、退休保障等。下列对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5.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其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②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19世纪上半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立,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已表露出建立一个普遍富裕的新社会的政治夙愿。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②无产阶级的政治夙愿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③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难以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 (2023·全国新课标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与此同时,“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马克思的描述中(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描述了雇佣工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情压榨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②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③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趋势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自从鸦片战争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④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 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11.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具有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④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1939年斯诺就中国革命问题采访了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毛泽东说:“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永远不是改良主义者。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下面对于毛泽东所说的“上篇”和“下篇”文章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只有把“上篇”文章做好,才能开始“下篇文章,两篇文章相互衔接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上”“下”两篇文章③完成“上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的前景和现实道路④完成“下篇”,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综合国力世界领先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5.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思想( )①创立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首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6.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有感而发:作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红旗卷起农奴戟--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为有牺牲多壮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怕牺牲③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喜看稻菽千重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人民公社社员的劳动热情而喜获丰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化和私有制的加速发展,原始社会最终解体。奴隶社会随之而来,它也被称为是一种更文明、更进步的制度。在原始社会,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俘虏。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俘虏就成了战胜者的“食物”。奴隶主把大批俘虏和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正如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1)简要概括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3分)(2)与原始社会相比较,奴隶社会是一种更文明、更进步的制度。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3年9月15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正式对美国三大车企发起罢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成立八十多年来,汽车工人首次针对汽车三巨头同时举行的罢工。当地时间18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罢工进入第四天,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与底特律三大汽车生产商已经恢复关于提升工人薪资待遇的谈判。不过,工会主席表示谈判进展缓慢,并警告称工会将在必要时扩大罢工范围。材料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非常明确地指出,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而经过后来更多的实践与思考,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出了更为客观、科学和全面的研判:“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再证明,资本主义为了生存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革命,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意在不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1)就材料一来看,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认为,罢工的原因或者是外部公共危机,或者是国家政策的偶然失误。请你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就这一观点进行批驳。(6分)(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理解。(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材料二: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终于在 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 100 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4分)(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1)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9分)(2)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9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卷.docx 高一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