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0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0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 高三一轮复习 ——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分析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掌握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实地走访,掌握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
Knowledge points
河谷的演变
1
冲积平原的形成
2
河谷的演变
考点一
(一)河谷的演变
1. 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①溯源侵蚀:向源头方向侵蚀,河谷延长
②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谷加深
③侧蚀:垂直两侧河岸侵蚀,谷底展宽
下蚀
使河床加深
侧蚀
使河床拓宽
溯源侵蚀
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一)河谷的演变
(1)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前
袭夺后
高位河
溯源侵蚀
低位河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一)河谷的演变
河流袭夺的条件
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
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1)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一)河谷的演变
(1)溯源侵蚀与瀑布形成
瀑布形成
河流中上游,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瀑布下部较软的岩层先遭受侵蚀
崖壁上部岩石破碎重力作用下坍塌,崖壁后退。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一)河谷的演变
(1)溯源侵蚀与瀑布形成
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不断向上游后退;
资料表明,该瀑布在加拿大一侧后退的速度约为1.3 米/年,瀑布形成至今已经后退了12千米。
(一)河谷的演变
(2). 下蚀与“V”形谷 (河流发育初期)
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下蚀作用为主
河谷加深、延长
深而窄,谷壁陡峭
“V”形谷
(一)河谷的演变
(2). 下蚀与河流阶地
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一)河谷的演变
(2). 下蚀与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形成: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下切侵蚀
地壳抬升时,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地壳稳定时,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一)河谷的演变
(2022·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D
A
真题演练
(一)河谷的演变
(3). 侧蚀与“U”形谷(河谷发育中期)
落差减小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河道变得弯曲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在山区,河流侧向发展可使河谷不断展宽
(一)河谷的演变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注意箭头方向
A
B
(3). 侧蚀与“U”形谷(河谷发育中期)
(一)河谷的演变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牛轭湖形成条件:
①河流摆动形成弯曲;
②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
③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
④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
(4). 侧蚀与牛轭湖(河谷发育中期)
(一)河谷的演变
(5). 侧蚀与槽形谷 (河谷发育后期)
落差继续减小
侧蚀为主
河谷展宽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河流上游
落差大,下蚀溯源侵蚀强烈
发育为“V”形河谷
河流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U”形河谷
河流下游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浅的槽形。
牛轭湖
(一)河谷的演变
汉水,也称为汉江,起源于秦岭山脉的南部,并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在明代之前,汉水在流经大别山时,在山的南北两侧都有分支流入长江。其中,汉水的南支曾是汉水下游的主要河道。后来,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的一段河道发生了自然的裁弯取直现象,如图所示,这导致了汉水南支的水流和泥沙输送受到影响,并最终消亡,形成了现在所见的河道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发生裁弯取直最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减轻 B.防洪压力增加
C.流量减少 D.含沙量减少
3.下列关于汉水南支消亡的主要原因推断正确的是( )
A.长江输入大量泥沙淤积 B.汉水北支溯源侵蚀加强
C.长江的顶托作用加强 D.汉水北支河槽加深
B
B
D
对点演练
冲积平原的形成
考点二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
山前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1.冲积扇与冲积平原
形成过程: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
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流出山口 进入平原
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
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河流出山口)
多个冲(洪)积扇相连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砾石
粉砂
黏土
扇顶
扇缘
冲积扇特点:平面上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由粗到细,厚度由大到小,坡度由陡到缓;扇面河网密布,呈瓣状分布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与判断
A.性质不同: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
B.形成不同:
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洪积扇: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C.特点不同:
冲积扇:范围较大,有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
洪积扇:洪积扇尖顶,也就是河流流出山麓的谷口,和山外宽广的扇形外缘,组成成分是不一样的。
形成过程: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这是冲积平原主体,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2.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形成三角洲
形成过程:
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海水的顶托作用
3.河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多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三角洲平原
尼罗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类型 位置 形成过程
洪积-冲积平原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发育于山前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而成
河漫滩平原 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 河道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小结
河流堆积地貌必要条件
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沣河是黄河支流渭河右岸一级支流,位于关中盆地中部西安市的西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下图示意沣河中下游某段发育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对点演练
1.推测形成图示废弃河道的主要原因是河流(  )
A.受气候影响逐渐干涸 B.搬运作用增强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溯源侵蚀加剧
2.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
A.没有变化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趋于缓慢
3.图中M地貌可能是(  )
A.冲积扇 B.三角洲 C.“V”形谷 D.决口扇
C
D
D
真题演练
4.(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真题演练
4.(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真题演练
4.(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
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1. 河流为聚落提供有利条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与周围耕地面积和人们到最远耕地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密切相关。以我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河网密度对耕地及聚落规模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地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网密度 稀疏 密集
耕地 集中连片 破碎
聚落规模 较大 较小
2. 河网密度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河流地貌 冲积平原 山区河谷
自然灾害 洪水 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聚落选址 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3. 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4. 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22·湖南卷)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A
真题演练
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
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湖南卷)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真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