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种类,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责任意识:感受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 重点 法律作用,违法分类。 教学 难点 违法行为具体表现,遵章守法。 教学过程导入 女生被造黄谣,教科书式反击 电影《保你平安》有这么一个台词:当你说一个女人是坏女人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都已经是了。 “造黄谣”事件屡次登上热搜,也再一次警示大家,网络暴力、网上造谣诽谤,并不是“闹着玩”。这节课我们一起透过“女生被造黄谣,教科书式反击”事件学习“法不可违”。 授新课 不过是玩笑、这么开不起玩笑好扫兴 ta口中的玩笑出于什么目的 玩笑的内容是否涉及我的私生活 ta是否愿意这样的玩笑由ta担任主角 那些为了让女性难堪、涉及私生活和身体、ta不愿意成为主角的“玩笑”,就是黄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女性的愤怒是合理且正当的,而造谣者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思考:我们面对网络谣言应该怎么做? 提示:正面应对网络谣言的典范 第一步,收集证据,包括相关截图、聊天记录、文章链接等; 第二步,向平台方进行投诉维权;第三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第四步,追究对方的责任。 启示: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情境创设:小雪说有人私信她进行辱骂、攻击,也有人在她的评论区发恶心图片,有以讹传讹的,还有以此牟利的。那么,针对这些不同的人的行为,都将会被追究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提示:那些辱骂攻击、发恶心图片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构成了对被骂者名誉权的侵害,轻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追究这些人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稍重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 最严重的行为是那些造黄谣以及以此牟利者,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那些辱骂攻击、发恶心图片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构成了对被骂者名誉权的侵害,轻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追究这些人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稍重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 再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 启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制裁: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图片分享: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违法行为? 提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情境创设:公安机关接群众报警称,有人恶意将其照片发布至某境外淫秽色情APP交友栏目,导致其多次接到“交友”“约炮”类的骚扰电话,对其名誉权、肖像权造成极大损害,对生活学习造成极大困扰。因“黄谣”中的照片多来自被害人社交媒体及学校群组,警方推断其同学作案可能性较大经进一步工作,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思考: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池某因破坏铁路封闭网被处罚款;翟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2.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前者触犯行政法律,后者触犯刑法 ②两者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③都应受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④一般违法行为也是犯罪行为 A.①③ B. ①④C. ③④ D. ②③ 3.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 A. 属于犯罪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触犯了刑法D. 是一般违法行为 4.为了更好地保护英雄,响应民众的呼声,2018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对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土事迹和精神的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 ) ①该法的制定顺应民意,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 ②民众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了立法 ③公民有权依法惩罚丑化英雄的行为 ④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尊重英雄烈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前不久,北京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5日。两名女护士私锁共享单车的行为( ) ①属于不文明行为 ②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 ③属于违法行为 ④应受刑罚处罚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