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菏泽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列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比夏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B.罗伯特·胡克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各种活细胞C.施旺在观察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D.通过观察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2.根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关内容,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 ② ③ ④A.图中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的只有①B.“一朵花”与图中②所属结构层次相同C.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④构成一个种群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3.(2024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期中)近年来纳米科技飞速发展,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装片时,装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装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应为1.5cm左右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D.当移动装片时,视野中的异物不动,换成高倍镜后,异物消失了,说明异物存在于低倍镜上4.如图是关于人体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横轴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C和OB.若横轴表示细胞干重中元素的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H和NC.若横轴表示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水和蛋白质D.若横轴表示细胞干重中化合物的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无机盐和蛋白质5.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油脂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 不含有油脂,但可能含有固醇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C 某“奶片”中是否添加了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D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葡萄糖 斐林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6.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和无机盐B.《氾胜之书》中提到收获的粮食要“曝使极燥”,“曝使极燥”后,细胞丧失了全部水分,新陈代谢完全停止C.《齐民要术·种谷》中的“谷田必须岁易”指的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子,其产量会逐年下降,原因可能是同种植物连续多年,只吸收其所需要的物质,使土壤中谷子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D.谚语“人黄有病,苗黄缺肥”中“苗黄”的原因是氮、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缺氮和镁会导致叶片变黄7.(2024安徽部分学校期中)与牛奶相比,酸奶因发酵过程中奶中的部分糖、蛋白质、脂肪被分解而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很多商家推出了不添加蔗糖的“零蔗糖”酸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零蔗糖”酸奶不含蔗糖,糖尿病患者可大量饮用B.酸奶中的乳糖和脂肪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细胞吸收C.酸奶中的糖类被人体细胞吸收后不能转化为脂肪D.酸奶中的糖类和脂肪共有的元素为C、H、O8.(2024江苏扬州测试)某直链多肽含4个缬氨酸(C5H11NO2)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该多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多肽的肽键有19个B.该多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COOH和5个游离的—NH2C.该多肽中缬氨酸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D.酶1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3个水分子9.(2024山西大同测试)不同食物的营养和口味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研究人员对四种生物细胞中一类核酸分子的碱基组成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种类 碱基分子数的百分比/%A T G C鲱鱼 27.8 27.5 22.2 22.5酵母菌 31.3 32.9 18.7 17.1玉米 28.6 28.4 21.4 21.6明虾 30.9 29.6 19.7 19.8A.表格中无碱基U,可判断被检测的这类核酸是DNAB.表格中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中含量很少C.从核苷酸的组成考虑,不同核苷酸的区别表现在五碳糖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D.表格中的核酸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10.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如图为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反应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淀粉B.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不都是链状结构C.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不可进一步水解11.如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蛋白A、B、C均为膜上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A、B既有疏水性又有亲水性,蛋白C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具有亲水性B.将鸡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并铺展成单层,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C.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其常与多糖相结合并分布在细胞膜的内、外侧D.蓝细菌中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12.(2024山东泰安期中)一项来自某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核苷酸B.在膜塑形蛋白合成过程中,场所由细胞质基质提供C.人体细胞中能产生“分子垃圾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D.膜塑形蛋白、核酸、糖原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1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中开学考)真核细胞部分蛋白质需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通过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因子和伴侣蛋白m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伴侣蛋白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折叠的蛋白A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直接信号调控细胞核内进行伴侣蛋白基因的表达14.(2024山东菏泽期中)某兴趣小组观察试样A、B、C的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结构a~d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且都含有DNA,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试样A无这四种结构,试样B这四种结构均有,试样C仅无c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试样A、B、C可能分别来自发菜、菠菜叶、口腔上皮B.d是单层膜结构,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C.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的是结构b或cD.试样B的结构中含遗传物质最多的是a,该结构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主要场所15.(2024福建部分学校质监)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进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由于没有被分解消化,它们逐渐过渡到共生,最终共同进化,成为宿主细胞里面的细胞器。下列事实不支持内共生学说观点的是( )A.叶绿体与线粒体均有双链环状DNA分子,不含有染色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可自主进行部分蛋白质的合成C.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可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部分蛋白质的合成D.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与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二、不定项题(每题3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0分,共15分)16.(2024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期中)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①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②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支持两种观点的依据不合理的是( )A.支持第①种观点,病毒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B.支持第①种观点,病毒和细胞中的DNA都存在于染色体上,说明病毒可能是由细胞的核酸脱离细胞演化而来的C.支持第②种观点,病毒既具有一些大分子的特点,又具有生物能繁殖的特征,是生物大分子向细胞的过渡生物D.支持第②种观点,生命进化的历程通常由简单到复杂,病毒结构比细胞简单,说明细胞是由病毒演化而来的17.(2024山东泰安期中)有的同学喜欢赖床,以不吃早餐作为代价,只为多睡十分钟,然而青少年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是健康成长的基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满足生命活动所需,每日应摄入足量的蛋白类食品B.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是生命之源,因此起床后只需大量喝水饱腹即可C.早餐中白粥或面包等食品含有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能为机体提供葡萄糖,保证能量的供应D.脂质也是重要的有机物,在饮食中应有适量的摄入,长期零油脂的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18.(大招12)(2024山东德州测试改编)人体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是在肝脏细胞中由58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如图是凝血酶原被激活后形成凝血酶的示意图,其中R、T、I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S—S—是由两个—SH缩合形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氨基酸合成凝血酶原后,相对分子质量只减少了10460B.凝血酶发挥凝血功能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C.凝血酶的氨基酸数量与凝血酶原的氨基酸数量相等D.凝血酶原只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和一个游离的氨基19.(2024湖南湘西质检改编)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分别为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A.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B.通过药物抑制DRP1的活性,线粒体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会受到抑制C.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D.线粒体自噬过程需要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参与,有利于物质重复利用20.(2024湖南师大附中期中)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质b经过糖链修饰的糖蛋白,通过细胞膜内陷包围形成小泡而进入细胞,可专一性地抑制人核糖体的功能。为研究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某小组将a经高温加热处理(糖链不变)获得c,取生物毒素a、蛋白质b和c三种样品,分别加入三组等量的某种癌细胞(X)培养物,适当培养后,检测X细胞内样品蛋白的含量和X细胞的活力(初始细胞活力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图1 图2A.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高尔基体中B.据图1可知,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C.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D.生物毒素a能显著抑制X细胞的活力,主要依赖糖链三、非选择题(共55分)21.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9分)甲 乙 丙(衣藻) 丁(草履虫) 戊(1)图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4种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它们与真核生物相比,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有___________等结构(至少填两个),且都以作为遗传物质,这又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_性。(3)乙细胞中的④所指区域是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4)甲没有叶绿体,但也能完成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填色素名称)。(5)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湖中的甲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严重时,湖面漂浮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丙(衣藻)而不是甲。结合图示,你建议采用哪种简单方法进行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22.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如图1为糖类的概念图,图2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的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0分)图1 图2(1)图1中,若某种单糖A为葡萄糖,则①在植物细胞中是___________。③在动物细胞中是___________。(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的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___________;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根据图2可推测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23.(2024湖北宜昌期中,13分)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水熊虫对不良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恶化时,水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身体萎缩成正常情况时的一半,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会展现出惊人的抗性,以此来“扛”过各种极端环境。处于隐生状态的水熊虫的代谢速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数小时的极低温度,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海藻糖,近年来发现人体肾脏内也能合成海藻糖。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若要探究海藻糖是否为还原糖,应选取的试剂为___________,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该试剂后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不能说明海藻糖为非还原糖,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2)环境恶化、水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推测体内仅剩的1%水分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3)海藻糖是一种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其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4)有人认为“海藻糖可以保护细胞,使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请设计实验方案,用于探究此假设是否成立。①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验材料应选择具有___________特点的动物细胞。A.含有海藻糖 B.不含海藻糖 C.能够合成海藻糖 D.不能合成海藻糖②操作过程:(提供的试剂有含某浓度的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不含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其他实验器材充足)Ⅰ.取适量某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Ⅱ.甲组加入一定量____________,乙组加入____________Ⅲ.两组均控制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冰冻数小时;Ⅳ.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若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24.(大招15、16)(2024四川成都期中,13分)某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细胞生物学家:美国的克劳德、比利时的迪夫和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如下是他们的主要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要深入了解细胞的奥秘,就必须将细胞内的组分分离出来。经过艰苦的努力,克劳德终于摸索出来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这就是____________法。如图1表示用该方法进行的实验过程,其中离心机转速最快的试管是____________。图1(2)1949年迪夫在研究胰岛素对大鼠肝组织的作用时,一个偶然的现象令他困惑不解:有一种酸性水解酶,从肝组织分离出来的时候活性并不高,但是保存5天后,活性出人意料地大大提高了。他想这种酶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某个“容器”中。他继续做了许多实验,结果证实了他的推测,这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这个“容器”是____________(细胞器),该细胞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 图3(3)帕拉德是克劳德的学生和助手,他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后来他与同事设计了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实验,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分别表示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在抗体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某些膜结构的面积会发生短暂性的变化,其中膜面积最终表现为减小的结构是图2中的[ ]_______(“[ ]”中填图中标号)。(4)下面列举了图2和图3中部分结构和其对应的主要成分或特点,对应有误的是_________。A.结构①:磷脂、蛋白质、糖类 B.结构⑤: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C.结构a:核糖核酸、蛋白质 D.结构c:双层膜结构(5)图3中,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各种膜的功能差别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25.(2024天津南开中学段考改编,15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2为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窝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有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2)若图1中合成的物质包括胰岛素,其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____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完成的;图2小窝结构中的小窝蛋白分布于此的过程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图1中数字)。(3)据图2可知,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中。(4)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____________(填“肽段1”或“肽段2”)中。图3(5)细胞内的囊泡也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囊泡能够附着在细胞骨架上定向转移。科学家筛选出一些突变型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在25℃时分泌功能正常,但在35℃下培养时,本应分泌到胞外的蛋白质会异常堆积在细胞内某处,如图4所示。图4a.研究表明:细胞内利用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与某种蛋白质(S蛋白)有关。科学家经筛选获得了含有异常结构S蛋白的酵母菌,与正常酵母菌相比,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具有正常结构的S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促进____________b.分泌突变体A、B的差异是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D 10.D 11.A 12.C 13.D 14.A 15.C 16.B17.ACD 18.AB 19.ABC 20.D21.(1)戊 没有细胞结构 (2)甲、乙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 DNA 统一 (3)拟核 (4)叶绿素、藻蓝素 (5)可以取绿膜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是否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2.(1)麦芽糖 糖原 (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3)具有催化作用23.(1)斐林试剂没有水浴加热 (2)结合水 (3)C、H、O (4)①BD ②Ⅱ.某浓度的含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等量的不含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 Ⅳ.甲组细胞生长良好,乙组细胞死亡24.(1)差速离心 D (2)溶酶体(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4)D (5)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5.(1)bc (2)⑧ ⑤⑥⑦ (3)疏水性 细胞质基质(4)肽段1 (5)a.囊泡和高尔基体融合 b.抑制了相应部位的囊泡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