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
文化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框架
活的灵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建设文化强国
(2)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什么
怎样发展
发展目标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源头)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熔铸而成)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根)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构成。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
整体感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立场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一元化)
性质
基本特征
作用
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回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复兴的历程……

革命文化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近代中国文化复兴的探索及结果
2.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的贡献
4.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学习目标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思考: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界有哪些不同的回应?
文化复兴的抉择
1. 近代中国的文化复兴探索及结果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1. 近代中国的文化复兴探索及结果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无政府主义
三民主义
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1. 近代中国的文化复兴探索及结果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
探索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结果
它们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原因
1. 近代中国的文化复兴探索及结果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探究思考
当时的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指导思想+领路人)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1949年9月,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共产党诞生:(有了领导核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
(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有了前进方向)
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重要转折点:(有了重要转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有了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创造者)。
(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
3、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华文化(作用/贡献)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形成
表现
当代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讲仁爱、重民本等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P98)
4. 中华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形成
表现
作用
(2)革命文化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 中华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注意教材——五处精神标识的提法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化(P94)
—中华文化(P98)
—民族文化(P104)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P113)
判断:中华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
形成
怎样发展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中。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 中华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领导核心:
②指导思想:
③任务:
④基本方针:
⑤性质:
⑥目的:
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元指导)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4.中华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产生 孕育于中华民族 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案例 核心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 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特思想
作用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P98)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联系 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P113)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战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冬奥精神、丝路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
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
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随堂演练]
(2022·浙江1月选考)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 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至今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 照亮复兴之路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立足实践
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人民需求
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1.文化有无生命力的评价标准
1
2
4
5
3
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
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
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
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
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决定性因素)
结合p113的阅读与思考
“五个决定”
国情决定文化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
强国目标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底蕴资源
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重要性):
文化适应国情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
2.革命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2.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3.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
本框小结
2、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
1、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4、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革命时期创造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转折点)
(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3、中华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文化)
5、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它是否优秀,是否与经济政治相适应。
(判断标准是看它的发展方向、实践土壤和人民需求)
6、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文化强国和中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文化强国和中特社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
1.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C.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胆吸收西方文化成果
B
随堂练习
4.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片纸只字重千钧,红色家书意万重。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更加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动人力量。革命烈士的家书(  )
①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
④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因传播而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随堂练习
(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目前,全国各地文物部门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积极作为,使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同时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火”起来。革命文物
①增强了人们砥砺奋进的信心勇气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典例精练
1.时传祥是新中国的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一年四季,时传祥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北京胡同里,弯腰埋头掏粪扫污,形成了“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如今,车轮、粪管代替了脚步、粪勺,不变的是坚守和付出。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环卫工人传承和发扬时传祥精神,用青春和汗水守护城市的美。这表明( )
①先进文化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传承发展先进文化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
③先进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形式
④每个人都对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随堂练习
3.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万水千山只等闲——广州艺术博物院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特别展示与长征相关的作品,让观众从中感悟到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 )
①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是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空间载体
③诞生于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时代特色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C
5.某班组织重庆红色文化主题游活动,路线经过了红岩村、虎头岩、曾家岩等“红岩精神发源地”,实地感受红岩精神。同学们在参与了这次活动之后感受颇丰,纷纷交流彼此感受,下列正确的是( )
①小志:“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②小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斗争”
③小方:“红岩精神蕴含着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这是我们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小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