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一调考试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一调考试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阜阳三中 2024级高一年级一调政治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6小题,每题 2 分,共 52分。)
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
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
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样的举动反映了
A.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人类开始用火,摆脱了蒙昧,进人文明时代
C.全体成员行使平等的表决权,共同决定大事 D.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2.《汉书·食货志》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
无立锥之地。十多年的变法成果使秦国社会“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也使得民众富足起来,家给人足。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看,秦国的变法( )
①使秦国民众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的具体体现
③让土地变成私有财产,使私有制在秦国得以真正确立
④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对诗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
③封建社会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
④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某高中的一节思想政治课围绕“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蒸汽
机——资本主义社会”四个分议题展开,该思想政治课的最佳主议题是( )
A.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C.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社会形态变化 D.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5.据美国权威媒体福克斯新闻网报道:预计 2024 年美国将迎来一场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其破坏力可
能超过 1929 年的经济大萧条,该危机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政治风险。历史上,经济大萧条期
间,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极端主义思潮兴起。导致这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
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①美国政治极端主义思想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②资本主义发展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李大钊在《劳动问题的祸源》中写道“劳动者其实只要做六小时工作就可生活了,但资本家要他做
十二小时十四小时的工作,才给他生活费,勉强的能够生活!并且资本家有时竟可使劳动者不能生活,
因为资本家可以不买劳动者劳力,而劳动者却不能不卖劳力的。”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
①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统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③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在统治阶级的强制下劳动④统治阶级无偿占有了被统治阶级的剩余劳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 年 9 月,某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人就薪资待遇和工作时间问题发起罢工,此次罢工规模之
大前所未有。在持续罢工超过 6 周后,最终以汽车工人取得“历史性的胜利”、相关车企损失数十亿美
元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②工人与资本家间的矛盾在根本上不可调和
③此次罢工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人的阶级地位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罢工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当今,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五大系统性失调:停滞、寡头再分配、对公共领域的掠夺、腐败和全球
无政府状态。可以预见,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将
被自身的问题压垮。其间会发生摩擦、变数、冲突、危机,其深远影响很可能不亚于 20 世纪 30 年代
的那场危机。”材料表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其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的根本原因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
理论的最新成果。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论证正确的是( )
论据 观点
① 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 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
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会的美好蓝图 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
② 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国欧文的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
③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848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界” “是人类思想
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 )
①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
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入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70 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 )
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无法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
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
值的东西。”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
③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④吸收和改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
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我们仍需
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思想营养,是因为它(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 ②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
C.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15.2024 年 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 103 周年纪念日。103 年前,红船破晓,东方日出。如今,
巨轮巍巍,百川向海。一百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多少巨变天翻地覆,多少进步日新月异,多少史
诗古烁今。回望来时路,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更加熠熠生辉。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③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④使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1919 年 5 月 4 日,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学生 3000 余人到天安门前集会,游
行示威,掀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1919 年 6 月 5 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随后罢
工、罢课、罢市迅速扩展到 20 多个省区、100 多个城市。这场运动( )
①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②开启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崭新篇章
③为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④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
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④1921-1949 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
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
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由此可见( )
①正确认清国情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开展革命实践的根本依据
②只有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等问题,才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
③党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
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
最有可能认识到( )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
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1956 年 1 月 28 日《新湖南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下列对新闻中的重大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
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
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
义的大会》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下表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项目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 年 32.2% 53.4% 7.3% 0 7.1%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①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组织起来
④党确立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经过
长期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这充分说明(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
25.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
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①“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②“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建设国家工业化基础
③“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后,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真理的味道有点甜》诞生在群山环抱的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中,如今,在这里,人们建起了
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纪念馆,修缮了陈望道故居,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 18 岁成人礼。在这样红色纪念地举办 18 岁
成人礼( )
①旨在让中小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旨在让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共 48分)
27.(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一马克思
材料二: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
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二 1956 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向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 6 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
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
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
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阅读材料一,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6 分)
结合材料二,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有哪些?(12 分)
2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1年 11月 7日,刚满 10岁的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宣告成立崭新的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的舞台,开始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1949年 9月
21 日至 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
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侯补代表)共 662人参加会议,共同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设计
蓝困,毛泽东同志在开联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
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29.(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
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
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
奋斗,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和
巨大成就。
(1)在屈辱的岁月中,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其主要任务是什么。(4 分)
(2)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作出巨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 分)
试卷第 8 页,共 8 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阜阳三中 2024 级高一年级一调政治试卷解析
一、单选题
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
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
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样的举动反映了
( )
A.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人类开始用火,摆脱了蒙昧,进人文明时代
C.全体成员行使平等的表决权,共同决定大事
D.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答案】A
【详解】A:结合材料可推知,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在劳动中形成平等
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符合题意。
B: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们逐渐进入文明时代,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B说法错
误。
C: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氏族成
年人共同讨论决定,C说法错误。
D:从材料描述中不能得出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等情况,且私有制形
成于原始社会末期,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2.《汉书·食货志》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
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十多年的变法成果使秦国社会“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也使得民众富
足起来,家给人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看,秦国的变法( )
①使秦国民众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的具体体现
③让土地变成私有财产,使私有制在秦国得以真正确立
④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逐渐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
试卷第 1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门槛。变法之前,秦国早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①说法错误。
②④:十多年的变法成果使秦国社会“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也使得民众富足起来,家给人
足。这说明了秦国的变法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的具体体现,②④符合题意。
③:私有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确立,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对诗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广大农民陷入贫困陷阱的根源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无法支撑人们平均分配
③封建社会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
④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
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①③: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但他们自己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的现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身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悲惨生存状态。这一切
都根源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沉重的地租、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分配方式的不公,没有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②不符合题意。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能调和,但可以缓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4.某高中的一节思想政治课围绕“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
会,蒸汽机——资本主义社会”四个分议题展开,该思想政治课的最佳主议题是( )
A.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C.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社会形态变化 D.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案】D
【详解】D: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代表着不同
社会形态的生产力水平。最佳主议题是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D符合题意。
AB:“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正确反映了生产力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到
试卷第 2页,共 19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高级不断向前发展”正确反映的是社会形态的更替,但题干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关系,AB不符合题意。
C:当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不
是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社会形态变化,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5.据美国权威媒体福克斯新闻网报道:预计 2024年美国将迎来一场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其
破坏力可能超过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该危机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政治风险。历史
上,经济大萧条期间,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极端主义思潮兴起。导致这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
( )
①美国政治极端主义思想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②资本主义发展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
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
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美国政治极端主义思想不能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①排除。
②: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进行的变革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
机,②符合题意。
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符合题意。
④: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6.李大钊在《劳动问题的祸源》中写道“劳动者其实只要做六小时工作就可生活了,但资本
家要他做十二小时十四小时的工作,才给他生活费,勉强的能够生活!并且资本家有时竟可
使劳动者不能生活,因为资本家可以不买劳动者劳力,而劳动者却不能不卖劳力的。”由此
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
试卷第 3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①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统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③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在统治阶级的强制下劳动
④统治阶级无偿占有了被统治阶级的剩余劳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
造的剩余价值,①符合题意。
②:“君权神授”为封建国家的特征,②错误。
③: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在统治阶级的强制下劳动为奴隶制的生产关系,③错误。
④:“劳动者其实只要做六小时工作就可生活了,但资本家要他做十二小时十四小时的工作,
才给他生活费,勉强的能够生活!”这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无偿占有了被统治阶
级的剩余劳动,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7.2023年 9月,某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人就薪资待遇和工作时间问题发起罢工,此次罢
工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持续罢工超过 6周后,最终以汽车工人取得“历史性的胜利”、相关
车企损失数十亿美元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②工人与资本家间的矛盾在根本上不可调和
③此次罢工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人的阶级地位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罢工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该资本主义国家汽车工人罢工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在根本上是
不可调和的,工人罢工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④符合题意。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
对缩小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①错误。
试卷第 4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③:此次罢工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改变”汽车工人的阶级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被剥削阶级,
③错误。
故本题选 C。
8.“当今,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五大系统性失调:停滞、寡头再分配、对公共领域的掠夺、腐
败和全球无政府状态。可以预见,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
不需依赖外力而将被自身的问题压垮。其间会发生摩擦、变数、冲突、危机,其深远影响很
可能不亚于 20世纪 30年代的那场危机。”材料表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其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的根本原因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系统性失调问题,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弊端,
未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①不符合题意。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表现出经济萧条,经济停滞甚至倒退不前,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导致的,自身无法解决,②正确。
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其
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主要矛盾,③错误。
④: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将被自身的问
题压垮,资本主义在发展中矛盾必然越来越激烈,新的生产关系将取而代之,资本主义终究
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正确。
故本题选 C。
9.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
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论证正确的是( )
论据 观点
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 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

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发展的必然趋势
试卷第 5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法国圣西门、傅立叶
② 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

生 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
会的美好蓝图,①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能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①不合题意。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法国圣西门、傅
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这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
性,②符合题意。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
机活力,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0.1848年 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界” “是
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
为它( )
①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
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入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
论到实践的飞跃,①说法错误。
试卷第 6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②:三大工人运动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②说法错误。
③④:《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
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入类寻求自
由、解放的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1.17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
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 )
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无法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
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
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
正确途径。因此,“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的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而
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
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③符合
题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
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2.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
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
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
试卷第 7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③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④吸收和改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
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
史,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
观,①正确。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
命由理论变成了实践,②错误。
③: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
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
有价值的东西。这体现在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解释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与现实不符,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
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
征程中,我们仍需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思想营养,是因为它(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 ②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①与题意不符。
②③: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我们仍需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思想营养,
是因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②③符
合题意。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试卷第 8页,共 19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
的确定是由( )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
认的
C.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

【答案】D
【详解】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不
能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A排除。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历史任务并不是由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B排除。
C: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
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不是由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
案选择的,C排除。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D正确。
故本题选 D。
15.2024年 7月 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 103周年纪念日。103年前,红船破晓,东方日
出。如今,巨轮巍巍,百川向海。一百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多少巨变天翻地覆,多少进
步日新月异,多少史诗古烁今。回望来时路,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更加熠熠生辉。可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③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
④使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一百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多少巨变天翻地覆,多少进步日新月异,多少
试卷第 9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史诗古烁今,回望来时路,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更加熠熠生辉,103年前,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义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
进程,③④符合题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不符合题意。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
科学的伟大飞跃,②不选。
故本题选 D。
16.1919年 5月 4日,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学生 3000余人到天安门前
集会,游行示威,掀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1919年 6月 5日起,上海工人罢
工声援学生,随后罢工、罢课、罢市迅速扩展到 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场运动( )
①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②开启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崭新篇章
③为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④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五四运动时,我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错误。
②: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后,
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这说明五四运动开启了我国民主革命
的崭新篇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
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②正确。
③: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
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难过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船舶,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工
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这说明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
阶级条件,③正确。
④: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
试卷第 10页,共 19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
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故①符合题意。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故②符合题意。
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故③表述错误。
④: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 A。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在 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④1921-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
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
试卷第 11页,共 19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①③正确。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势,②错误。
④: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19.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
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
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由此可见( )
①正确认清国情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开展革命实践的根本依据
②只有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等问题,才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
③党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
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消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
题的基本的根据。”由此可见党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正确认清国情是近代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的
客观要求,①③正确。
②:只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就是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才能
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转变,②排除。
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材料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20.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
践活动。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
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
试卷第 12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不
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排除。
②④: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
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云
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②④正确。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排除。
故本题选 C。
21.1956年 1月 28日《新湖南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下列对新闻中的重大事件认识正确的
是( )
①确立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试卷第 13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详解】①:党的八大确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
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不符合题意。
②:新闻中的事件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的转变,②符合题意。
③:新闻中的事件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将非公有制经济改造成为公
有制经济,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③符合题意。
④: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22.“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
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
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
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
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不选。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不选。
③④: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可见党的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23.下表反映了 2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试卷第 14页,共 19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项目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 7.1%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①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组织起来
④党确立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是结果,不是发生这一
变化的原因,①与题意不符。
②:1956年,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这说明当时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②符合题意。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组织起来。这是为什么要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③与题意不符。
④:党确立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使社会主义改造胜
利完成,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发生,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24.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
劫难。经过长期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充分说明(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
【答案】A
【详解】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A符合题意。
试卷第 15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直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与题意不符。
D:人民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D错误。
故本题选 A。
25.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
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下面分析正
确的是( )
①“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②“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建设国家工业化基础
③“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后,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①正确。
②:“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不是建设国家工业化基础,②错误。
③:“逐步的和平转变”事件是指三大改造,在此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
已成立,③错误。
④:到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
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26.《真理的味道有点甜》诞生在群山环抱的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中,如今,在这里,人
们建起了纪念馆,修缮了陈望道故居,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 18岁成人礼。在这样红
色纪念地举办 18岁成人礼( )
①旨在让中小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
怀
③旨在让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社会责任

试卷第 16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在陈望道故居举办 18岁成人礼,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不
是让中小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①错误。
②④:在陈望道故居举办 18岁成人礼,有利于赓续革命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进
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社会责任感,②④符合题意。
③:在当时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未提出更未实现,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二、主观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一马克思
材料二:20世纪 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几辈人辛辛
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向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 6天内实现上海全
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
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
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阅读材料一,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6分)
结合材料二,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有哪些?(12分)
【答案】①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②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③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有哪些?
试卷第 17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答案】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
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
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
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1 年 11 月 7 日,刚满 10 岁的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宣告成立崭新的国家政权——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的舞台,开始治国安民的伟大预
演。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中国共
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侯补代表)共 662 人参加
会议,共同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设计蓝困,毛泽东同志在开联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
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
从此站立起来了。”
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标志着中
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评析该观点。(14分)
【答案】该观点是片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
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
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方向。认为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的观点
是正确的。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只是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直到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才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认为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的观点是错误的。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
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21
试卷第 18页,共 19页
{#{QQABbQAC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
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
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
(1)在屈辱的岁月中,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其主要任务是什么。(4分)
(2)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作出巨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案】(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①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使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
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带领人民顺利实现了对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
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试卷第 19页,共 19页
{#{QQABbQCAsEwgwgCKoYAgBAIZAAACQI4hbCQUQk1AwCCggmOQQkkogGESCLCaaggGGxQRANAEuAoAQAKAyQSBFFIFAIAB=A}A#=}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