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后分层检测案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类认识细胞是一个曲折的过程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D.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多样性2.下列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A.花粉 B.酵母菌C.精子 D.甲状腺激素3.下列各项中,都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和新冠病毒B.新冠病毒和AIDS病毒C.发育三周的人胚胎和草履虫D.乌龟和烟草花叶病毒4.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5.人的缩手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A.神经细胞独立活动B.人体各系统配合C.单个细胞活动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6.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 )A.神经元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C.一只小猫 D.生物圈7.关于大熊猫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细胞→器官→组织→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组织→细胞→系统→个体D.细胞器→细胞→系统→器官→个体8.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9.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10.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11.细胞学说的建立主要是从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够观察到细胞核和其他细胞结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细胞学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技术是光学显微镜B.施莱登和施旺根据观察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得出的“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不可信C.生物学的发展依赖基础科学和观察手段的进步D.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12.若下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对a、b、c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B 个体 种群 群落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D 组织 系统 器官13.根据下图显微结构回答下面的问题:(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生物,由此也可以说明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二者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直接进行________。由此也可以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______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整个小河构成一个____________。14.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的重点旅游风景点——七星湖,其水域深,水面广,野生鲫鱼资源丰富。湖内芦苇丛生,每年春秋都有大批白天鹅、遗鸥、灰鹤等珍稀鸟类来此栖息。回答下面的问题:(1)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请在本生态系统内举一个例子________。(2)七星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关联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七星湖中的一条野生鲫鱼属于________,鲫鱼的心脏属于________,心肌属于__________。(4)七星湖内的所有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群落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自身所需要的一切生命活动。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作出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________作出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________有害刺激。(3)实验观察:准备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3支滴管,镊子,4片载玻片,清水,肉汁,小盐粒。实验设计如表所示:载玻片1号2号3号4号①把每个载玻片中的两个液滴连起来,一段时间后,观察草履虫的变化,发现____________。②用镊子取少许小盐粒,放入3号载玻片左侧液滴中,发现_______________。③用滴管取肉汁滴入4号载玻片右侧液滴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④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答案:C2.解析:花粉里含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精子属于生殖细胞;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细胞产物。答案:D3.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新冠病毒和AIDS病毒,都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人属于多细胞动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故发育三周的人胚胎和草履虫都具有细胞结构,C正确;乌龟属于多细胞动物,具有细胞结构,烟草花叶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答案:C4.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细胞中的分子属于构成细胞的物质,没有生命。答案:B5.解析:缩手反射是在各种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等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但并不是人体各系统都参与。答案:D6.解析:神经元属于细胞;一只小猫属于个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个层次。答案:B7.解析:大熊猫是高等动物,因此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答案:B8.解析:从图形辨析中可以看出,A图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图是蓝细菌(个体)的细胞结构模式图;C图是植物叶片的部分组织细胞;D图是血细胞。所以只有蓝细菌才是个体层次。答案:B9.解析: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错误;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C错误;细胞学说的创立是多个科学家相继研究完成的,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D错误。答案:B10.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即“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个事实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观点。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答案:A11.解析:光学显微镜技术为细胞学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A正确;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得出的“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是可信的,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B错误;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和观察手段的进步,C正确;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D正确。答案:B12.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图中a、b、c三者的关系是依次由大到小,前者包含后者,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符合这一关系,C正确。答案:C13.解析:(1)观察图中结构,二者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2)单细胞生物体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完成繁殖;也可以体现出繁殖是在细胞这一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注意区分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答案:(1)一个细胞 单细胞 细胞(2)繁殖 细胞 (3)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14.解析:(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本生态系统内的细胞有鲫鱼的神经细胞、白天鹅的体细胞等。(2)七星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七星湖中的一条野生鲫鱼属于个体层次,鲫鱼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心肌是由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属于组织层次。(4)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群落。题干只提到七星湖内的所有植物,并不包括除植物以外的其他生物,因此该湖内的所有植物不能构成群落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答案:(1)细胞 鲫鱼的神经细胞、白天鹅的体细胞等(2)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3)个体 器官 组织(4)不能 群落是指七星湖内的所有生物,还包括除植物以外的其他生物15.答案:(2)能 趋向 躲避 (3)①均无明显变化 ②草履虫向右侧液滴运动 ③草履虫向右侧液滴运动 ④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课后分层检测案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调节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2.在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清晰目标,在转换高倍镜后却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观察目标在视野之外B.整个视野变暗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D.被异物污染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 B.少、小、暗C.多、小、暗 D.少、大、暗4.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于地球3万米高空同温层的芽孢杆菌,可用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作为一种高效发电机,下列生物与芽孢杆菌结构相似的是( )A.黑藻 B.草履虫C.蓝细菌 D.艾滋病病毒5.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B.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C.艾滋病病毒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D.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可能是原核细胞6.如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菌 B.原核细胞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7.下列关于HIV病毒、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细胞膜 B.都具有增殖能力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8.成年人大约由1014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共同点是( )A.形态相似 B.大小相似C.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D.功能相似9.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显微镜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__________个细胞。(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4)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装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装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10.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11.“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⑦12.下表为病毒、细胞及其他结构的大小,据表中数据,分析原核细胞直径的大小范围应该为( )项目 最小的 病毒 核糖体 支原体 细胞 细菌 细胞 动植物 细胞 原生动 物细胞直径 (μm) 0.02 0.025 0.1~ 0.2 1~2 20~30 数百~ 数千A.0.02~0.2 μm B.0.1~2 μmC.1~2 μm D.0.1~103 μm13.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1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是原核生物B.念珠蓝细菌和褐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都是真核生物C.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含有DNA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DNA都存在于染色体上15.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______、__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_____,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3)乙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该生物________(填编号)。A.一定是自养生物B.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C.一定不是大肠杆菌D.有细胞壁是植物(4)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养养成练】16.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黏膜中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A.方法步骤: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b.设置对照:在甲培养基上__________W菌,乙培养基上__________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__________培养基上的W菌。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d.培养观察: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B.实验结果:________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繁殖,而______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抑制,能正常繁殖。1.解析:高倍镜下寻找物像,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答案:B2.解析: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小,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目标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物镜才能保证高倍镜下能看到;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或物像不清晰,需要调节反光镜、细准焦螺旋后才能清晰地看到物像。答案:D3.解析:光学显微镜使用时,由低倍物镜转为高倍物镜观察时,所观察的物像变大、数目减少、视野变暗。答案:D4.解析: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蓝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黑藻、草履虫都属于真核生物,而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答案:C5.解析: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如蓝细菌,A错误;动物细胞是真核细胞,无细胞壁,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细胞,C错误;有的原核生物能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答案:D6.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答案:B7.解析:HIV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但可增殖。答案:B8.解析: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 如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细胞一般是扁平状的,肌肉细胞多是纺锤状的等,A错误;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如刚形成的细胞较小,成熟的细胞较大,B错误;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C正确;不同的细胞功能不同,如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肌肉细胞能收缩和舒张,神经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等,D错误。答案:C9.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2)该题中的细胞排列成“一行”,所以放大倍数增大到原来的4倍后,看到的细胞数目为8÷4=2(个)。(3)光照明亮,且材料为白色,此时应将视野亮度调暗一些才能看到质壁分离的现象。视野调暗的方法:将凹面反光镜换成平面反光镜;使用小光圈。(4)若物像位于左上方,只有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所以观察“b”时,看到的物像是“b”。(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划分依据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中B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且能进行光合作用;C为植物的叶肉组织,其中的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答案:(1)长度或宽度 (2)2 (3)D (4)左上方 b(5)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10.解析:结合题意可知,需经过特殊处理的都是不透明的,而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主要是因为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水绵、洋葱表皮是单层细胞构成的。答案:A11.答案:A12.解析:从表格中选出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胞,再依据最大的细胞直径和最小的细胞直径选出原核细胞的直径范围。答案:B13.解析: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交集,A不符合题意;噬菌体与细菌病毒二者是同类生物,B符合题意;蓝细菌是原核细胞,C不符合题意;施莱登、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D不符合题意。答案:B14.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念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但褐藻属于低等植物,是真核生物,B错误;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D错误。答案:C15.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甲,属于真核细胞的是乙,判断的主要依据为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乙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细胞核、液泡,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3)据图可知,乙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也可能是酵母菌细胞,因此该生物一定不是大肠杆菌。(4)甲、乙两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DNA。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乙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细胞核 液泡 核糖体 (3)C(4)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DNA16.解析:(1)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2)实验假设是由发现的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而定。(3)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答案:(1)1、2、3、5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3)①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②接种 不接种 甲 相同且适宜 甲 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后分层检测案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含解析).docx 课后分层检测案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