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促进深度学习 提升备考效率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物质、意识、规律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中特文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范畴大概念课标题文化自信哲学概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发展、矛盾实践、认识、真理3对概念+1人民(历史发展规律、主体)价值、价值观、价判选择+价值判断精神标识、双创文化交流交融+16字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哲学脉络牢记范围和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以及标题下所包含哪些内容联系(3.1)发展(3.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构成、引起根本 内容根本 动力总特征(基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运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反对2024年广东卷分值分布中特 经社 政法 哲学 文化 国际 法律 逻辑 小计选择题 6 6 9 9 6 3 6 3 48主观题 0 8 8 8 7 8 7 6 52总分 6 14 17 17 13 11 13 9 100必修分值:67 选修分值:332023年广东卷分值分布中特 经社 政法 哲学 文化 国际 法律 逻辑 小计选择题 6 9 9 12 3 3 3 3 48主观题 0 7 9 8 8 7 7 6 52总分 6 16 18 20 11 10 10 9 100必修分值:71 选修分值:29【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什么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领会事物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达态、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动力;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3个统一: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斗争性与同一性4对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怎么考 试题材料多为社会生活、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社会实践等。如运用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深入解读二十大报告,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观 2022山东19(3);北京6; 辽宁10; 海南13;2023北京5;浙江30;湖南9;发展观 2022山东8; 浙江28; 山东9;湖南9;矛盾观 2022山东7;辽宁20(1);浙江30; 2023 浙江31;北京16;浙江T18;山东18;湖南8;速记卡片1个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个总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1个意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意义。3种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3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背知识清单1.矛盾的基本属性;2.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速记卡片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1个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种表现:矛盾特殊性的三种主要表现。3个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议学探究】从日本核污染排海的前因后果看联系及其特征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核污水经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日方坚称所排放的“稀释后的处理水”放射性物质氚浓度低于标准,排放方案和活动符合相关的国际安全标准【议学探究】从日本核污染排海的前因后果看联系及其特征中国政府: 日本政府不顾多方反对24日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中国海关发布公告明确指出,为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从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包括可食用水生动物。地震海啸日本的不负责任福岛核电站事故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人类生命健康全球环境安全【议学探究】从日本核污染排海的前因后果看联系及其特征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将会影响全球生态以及人类生活影响联系具有普遍性日方坚称所排放的“稀释后的处理水”放射性物质氚浓度低于标准,排放方案和活动符合相关的国际安全标准。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日方排放核污染水首先污染太平洋海洋环境,在洋流运动、大气运动以及生物链的传递下最终会危害到人类自身。此外此举也会引起其他国家效仿。联系具有多样性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放射性物质可能会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包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放射性物质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导致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渔获量下降、渔种减少、渔民收入降低、渔业就业减少等问题。短期内,核废水入海会带来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民众恐慌,抢购海产品和海盐等。从更长时间范围来看,会对日本渔业乃至全球渔业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届时消费者信心下降、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受阻、价格下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更多的行业如食品行业、药品保健品行业、化妆品行业等多种产业都将受到影响。考点精讲:考点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一、联系及其特点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如何判断是否考查“联系”?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促进/阻碍/带来/制约/需要/调动/关系到/引起/导致/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统一/相关/处理…关系/…同时/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考点精讲:考点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一、联系及其特点2.联系的特点特点 含义 表现 方法论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整个世界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建立自在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展开:主/客观;内/外部;有利/不利条件)【知识延伸】2.把握联系客观性要注意:一是事物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客观联系,我们不能忽视甚至破坏这种固有联系,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二是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某种联系,我们就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唯心主义)。(注意:联系不能主观臆造如喜鹊报喜,吃发菜可以发财)1.人们可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联系。建造跨海大桥满足沿海两岸群众出行需要。( )2.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出于需要基于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高考题表述)。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具体联系”犯“主观唯心主义”错误。1.区分联系的特征:①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②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错判断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联系①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 ⑥广深港高铁⑦沧海桑田的变迁 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在事物的联系:③ ④ ⑦ ⑧人为事物的联系:① ② ⑤ ⑥误区警示(1)联系是普遍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不能认为人类能够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4)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5)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不能认为稳定的联系不存在。必背原理:★1.联系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或: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看到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考点精讲:考点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 部分区 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 功能联系方法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辨识判断木桶理论;牵一发而动全身;画龙点睛;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石激起千层浪;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强调整体:①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部分: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拓展延伸(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关键部分的功能,不能代替整体的功能。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也不能说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整体与部分(工厂与生产科、财务科)的关系不是共性与个性(工厂与石油厂)的关系(3)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不是总能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或“在特殊情况下”。必背原理:★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A和B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强调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①+分析;②(强调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②+分析【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知识要点 内容1.系统的含义2.特征3.方法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 “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 但又有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整体都是系统,只有具有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整体才是系统,因此系统不能与整体完全等同。①整体性②有序性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例:田忌赛马、城市的合理布局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兼顾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必背原理:★3.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逐一+分析)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注意:系统优化的方法是强调整体(系统)功能最大化不是强调部分(要素)功能最大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联系三特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②③有时合并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有时需要具体看强调的是整体还是部分,选择相关的角度)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归纳总结1、(2024·浙江·高考真题)“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忙碌开始的时节。由此可知( )①春雪始震、蛰虫苏醒与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④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典题示范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①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忽视联系的中间环节,③排除。2、(2024·北京·高考真题)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徙途中经过北京。某社区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这一做法( )①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②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③建立了生物间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④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典题示范材料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且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其主体性出发,②错误。这一做法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③错误。3、(2024·甘肃·高考真题)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不通过肌肉组织实现的信息交换系统。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的新型脑机接口,将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颅骨中,使得瘫痪10余年的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外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类能够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表明( )①事物之间能够创造主观联系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④从事物的表面相似处找到系统的任意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典题示范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④错误。4、(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阐明我们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6分)典题示范4、(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阐明我们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知识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信息: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与弘扬“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向心力,发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有利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典题示范答:①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与弘扬“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向心力,发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有利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典题示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