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9月考”试卷政治1.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2. 将个人信息和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回收答题卡。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 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 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 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电影《疯狂原始人》讲述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 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下面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 述正确的是( )①老爸瓜哥使用铁制工具进行狩猎 ②咕噜用石头使劲切割兽肉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 ④女儿用羽毛制成的笔在树叶上写下心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在原始社会,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决定这一状况的根本因素是()A. 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B. 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C. 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D. 极端低下的生产力4.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 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时期()①形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 ②畜牧农耕使人类实现了定居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实现了分工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漫长的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逐渐解体,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以下符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历史情景的是()试卷第1页,共7页A.一位奴隶主手捧青铜器举行祭天仪式B. 一名氏族长正挨家挨户收取地租以宣示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C. 一个原始人用小篆把氏族长的话记录下来D. 一个奴隶说:“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6.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下列有关人类社会发展各 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②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有一定人身自由③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农民毫无人身自由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 氏族的产生 B.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原始社会解体8.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之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它最终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排序正确的是()①个体劳动盛行 ②生产工具改进 ③私有制确立 ④贫富分化加剧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9.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剥削代替了平等,奴隶主专制替代了原始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 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因为它()①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促使了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③推动着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 ④实现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 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产生。在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中( )①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产生了国家 ②使人类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广泛出现机器生产,社会分工明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 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下列选项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试卷第2页,共7页A. 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B. 奴隶社会:发明文字,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C. 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D.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2.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推广应用,引起了耕作制度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显 著变化。以下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 ②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和农民③农民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贫苦佃农杨白劳的女儿喜儿被恶霸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 青丝变白发,最后被八路军所救的故事。黄世仁能够作威作福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 封建土地所有制C. 统治阶级神权思想的愚弄 D. 地主阶级掌握着国家军事力量14. 在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A. 收取地租 B. 封建君主专制 C. 阶级矛盾 D. 封建土地所有制15.明代施耐庵在诗篇中写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 子王孙把扇摇。”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形态,理解正确的有()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重要方式④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①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④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7.下面不属于对立阶级的是()A. 奴隶主与奴隶 B. 封建地主与农民试卷第3页,共7页C. 资本家与工人 D. 氏族成员与首领18.下面是某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孩子问:“妈妈,天这么冷,我们家为什么不生火 ” 妈妈答:“因为爸爸失业了,我们买不起煤。” 孩子又问:“那爸爸为什么失业了 ” 妈妈答:“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卖不出去。”上述对话中,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 C. 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经济繁荣的现象D. 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9.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A. 原始社会 B. 社会主义国家C. 资本主义国家 D. 奴隶制国家2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 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这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A. 主要矛盾 B. 基本矛盾C. 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D.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21.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A. 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2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 ·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 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④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M 高中高一年级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学科节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总结。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 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共产党宣言》( )①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 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可以证实的结论是()A. 中国的封建统治还处于强盛时期 B. 民族资产阶级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C. 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 D. 为了另辟新路,必须民族独立26.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①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②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中国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④推翻三座大山,废除不平等条约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 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B. 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 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D.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8.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 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②结束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实现了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试卷第5页,共7页29.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以推翻封建统治为革命终极目标 ④革命的前途是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 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 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 (共2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 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 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 杀死的。材料二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 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 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是附于主家户 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 可以被买卖。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 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 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材料一、二分别处于人类哪种社会形态 生产力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0分)试卷第6页,共7页(2)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简述各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10分)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个声音震动了全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 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 纪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74年来, 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同时,也为人类 社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10分)(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0分)试卷第7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