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动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动机》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教育部审定版本,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第二十章电与磁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而《电动机》这一节是这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学习简单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电与磁之间的普遍联系的理论关系,深入探究出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提出这一理论应用在今天的人类生活中,即电和磁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电动机,故其是本章内容的核心之一。电动机既是电磁现象的具体实例和综合应用,又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本节内容也为下节磁生电内容做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在思维方式上,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上了解、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在很多实验中的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亦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制作都有浓厚的兴趣。(2)、在知识基础上,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知道电路的基本构成,并学会如何保护电路。通过学习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而且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的基础上,如果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都有关系。再根据八年级所学的力的三要素及简单的受力分析,会顺其自然的引出电动机。(3)、在认知层面上,因为生活中见到的电动机基本上是封闭的,学生很难对其内部结构获得直观的认识,而初中学生思维虽然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师组织引导作用,学生才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综合说学生基本具备了学习本节知识的条件。人教版物理教材编排体系是力学在前,电学在后,学生已具有力学的知识,但缺乏一些生活经验,虽然一些学生平时使用过电动车,但对电动机的认识并不全面,电动机的原理和具体构造又是怎样的学生都不太了解。因此,需要时可以提示或引导以免增加本节内容的难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通过演示实验,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3)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以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4)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经历制作电动机模型和看电动机内部结构的图片,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初步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应用技术,尤其是未来电动汽车等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及热爱祖国,将来报效祖国的愿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通过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出重要的规律,突出重点,为如何制造更好的电动机,如何让电动机持续转动打下基础,因此这是重点。)难点: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电流和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易理解,初中学生还没学习左手定则,因此把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作为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的模拟出电流和磁场方向,跟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突破难点。)五、教学关键作好ppt演示,组织引导做好探究实验六、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正确处理里好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根据这一基本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了,然后分别改变通电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观察通电导线的运动方向如何。2、归纳总结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3、学生探究法:学生自制模拟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4、控制变量法:比如在研究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我们让磁场的方向不变。5、其它方法:演示法、问答法、借助挂图等方法。七、教学准备PPT、U形磁铁、电源、导线、开关、线圈和电动机演示模型、回形针、5号电池、细漆包线、硬纸板和导线八、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回顾反思,课后作业四个部分。1.新课导入向学生们展示四幅图片。电动小汽车,电风扇,摩天轮,洗衣机。向学生提问,它们能够运转是因为有一种共同的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是哪种用电器?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电动机。2.新课教学第一部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首先, 本章第二节学过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场(小磁针)对通电导体是否有力的作用呢?设置对比与猜想环节,同学们知道磁体之间存在作用,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会有怎样的现象呢?设计实验:(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2)这些器材如何组装(3)实验研究的对象然后,演示课件,学生观看大屏幕:演示实验: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它的运动方向。引导:导线运动了,说明了什么?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观察它的运动方向。引导: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了什么?改变磁场的方向,观察它的运动方向。引导: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将导线换成线圈,观察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引导:得到了什么结论?第二部分内容: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介绍电动机的结构:转动的线圈和固定不动的磁体组成2.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3.介绍工作过程:利用PPT动画展示电动机工作过程。4.如何实现持续转动?解释换向器工作原理。最后指出: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而使电动机连续转动。小结时,引导学生总结电动机有哪些优点,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德育目标渗透:从实践到理论需要走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同样,从理论到实践仍需付出艰苦的劳动。这种劳动包含了人类的创造与发明。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人人有责,要搞好可持续发展,国家推出即将停止生产汽油等内燃机车,改发展电动汽车,这关系着国家命运,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九、设计反思电动机这节课是是本章的重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一课时的时间里可能难以完成,在实施时可将电动机的制作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在上课时围绕学生制作的电动机展开教学。在课前我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体会到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反思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还是值得借鉴的:1、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电动机转动,在课件中通过降低转动速度,学生就会很容易的了解到换向器的作用,而且比实物演示可见度大,结合实物演示,学生学的更容易。2、教学中还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一般学生能分析得出的结论由学生得出来,教师重在起到引导作用,体现出当前生本教育理念,同时加大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虽然也有演示实验,但是用课件模拟演示实验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课件虽然可以模拟实验条件,但毕竟不是实验,我们只有在不得以的条件下才可用课件模拟实验,只有在权衡利弊后使用。2、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学生动手操作过少。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共同探究的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解释、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认识,主动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在这节课中活动设计,问题的引出和讨论交流,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做、去说、去思,去发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自然的提高了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