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免疫学的应用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探究与应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 免疫学的应用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探究与应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第四章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总结:疫苗研发历程是怎样的?
一、疫苗
1.概念:
通常是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灭活的
减毒的
【思考】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
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具有抗原性即可),如蛋白质、多糖等。
2.作用:
真正的病原体
分 分
裂 化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抗体
注意:疫苗不仅可以激发体液免疫,也可以激发细胞免疫。
一、疫苗
3.疫苗种类及实例
(1)灭活疫苗: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种。例如,狂犬疫苗等。
(2)减毒疫苗: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例如,卡介苗、牛痘疫苗、麻疹疫苗等。
(3)核酸疫苗:将抗原蛋白的基因(mRNA或DNA )直接注入人体内,利用人体细胞产生抗原蛋白。例如,新型乙肝疫苗、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等。
一、疫苗
第一代疫苗
“打”病原体
“打”蛋白
“打”核酸
第二代疫苗
第三代疫苗
3.疫苗种类及实例
一、疫苗
思考·讨论 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
一、疫苗
思考·讨论 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
1.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烧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
2.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 请谈谈你的理由。
可行。因为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不同疫苗可以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临床应用中已有不少联合疫苗,例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还有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流行性脑膜炎二价疫苗等。
一、疫苗
4.接种疫苗的意义:
(2)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改进,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1)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1.概念: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
2.意义:
3.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资料1 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然而这颗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只存活了22天。
卡雷尔(1873-1944)
法国医生
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可能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
思考1
二、器官移植
3.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1)免疫排斥问题
①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
②每个人的白细胞能够识别HLA,区分自己和非己。
③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攻击自身细胞。
④如果将别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就能识别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⑤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11
器官移植的关键:
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研究表明,HLA的相似度达到50%以上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
知识拓展:免疫豁免
那是不是所有的异源器官移植都会引起免疫排斥?
3.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人体某些部位具有免疫“特权”,它们能够耐受抗原的侵入而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在免疫豁免部位,移植的器官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而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如眼角膜就属于免疫豁免部位,眼角膜移植不必考虑配型。睾丸也属于免疫豁免部位,这也是鸡睾丸移植(上一章)能够成功的原因。
在研究内分泌的实验方法中,将新的内分泌腺植入已去除
内分泌腺的动物体内时,可能会发生免疫排斥。
资料2 据媒体报道,瑞金市3岁男孩张某身患白血病。幸运的是,张某的骨髓与父亲的骨髓配型成功了。而身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李某却没有那么幸运,与其亲属的骨髓配型均没有成功。
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
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
思考2
3.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资料3 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一年实施了12万例器官移植手术,而这只能满足不到10%移植需求者的需求。另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突破1万例(其中肝移植2000多例、肾移植5000多例),位居世界第二位,但2015年肝移植需求者新增4000多人,肾移植需求者新增了1万多人。
二、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
3.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2)器官短缺问题
①中国传统思想的伦理困境。
②脑死亡器官捐献,需要家属同意去掉呼吸机等支持系统,达到了脑心双死亡的状态。
③心死亡器官捐献,心跳停止后,器官容易缺血,仅在短时间内(约15分钟)符合捐献标准。
④离体器官保存时限短:心脏5小时,肝12小时,胰腺和肾脏分别为20小时和24小时以内。
如何解决器官捐献短缺这一难题?
二、器官移植
资料4 据媒体报道,2015年,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具有单个腔室结构的迷你跳动心脏(相当于成人心脏的千分之一);2017年,研究人员又利用干细胞成功培养出了人类胚胎期的结肠组织,培养成熟后,它与人体的肠组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你还可以搜集到更多的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培养组织、器官的研究进展的报道。
人工心脏(红色为心肌细胞,绿色环是一类结缔组织)
3.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思考3
(既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又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二、器官移植
4.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

免疫排斥
供体器官短缺

①选与受者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的供体;
②使用免疫抑制剂。
①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组织、器官;
②号召自愿捐献器官。
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二、器官移植
5.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
检测病原体、
肿瘤标志物等
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剂、
癌症的免疫疗法
疫苗
课堂小结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预防
免疫诊断
免疫治疗
疫苗
原理
作用
免疫抑制疗法
器官移植
解决方法
面临问题
如检测病原体、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低下者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免疫增强疗法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