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知识点讲解知识点 1 有理数的乘法【举例讲解】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路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的位置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 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答3×2=6,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6米处,注意,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上述问题变为:小虫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 这时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6米处,写成算式就是( -3)×2=-6.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当把其中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一般地,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你会计算3×( -2)吗 我们把“2”变成它的相反数“--2”,所以积也变为“6”的相反数为“-6”,那么(﹣3)×(﹣2)呢 由于把“3”变为它的相反数“﹣3”,它的积应该是“ -6”的相反数是6.【归纳总结】知识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 相乘都得0.拓展点: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时,根据法则可以从左到右先把两个因数相乘,然后把所得的积与另外的因数依次相乘.方法归纳(1)确定符号时要注意相乘两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或者是一个为零,只有非零的两数相乘才能使用此法则;(2)数字处理是在符号确定后进行的,其方法与小学的一样;(3)不要与加法法则混为一谈,错误理解为“同号取原来的符号”,如把( -2)×( -3)错误地取“取原来的符号‘ -’,再把绝对值相乘,得-6”.知识点 2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举例讲解】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如3×5=5×3,(3×5)×2=3×(5×2).1.在有理数的乘法中还满足这一规律吗 看下面的问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5×(-3)= ;(-3)×5= .(2)(﹣1) × (﹣3) = ;(﹣3) × (﹣1)= ·(3)0 × (-6.7)= ;(-6.7) ×0=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得,第1题的结果分别是-15,-15,结果相等,即5 ×(-3)=(-3)×5;第2题的结果分别是3,3,结果相等,即( ﹣1)×(﹣3)=(--3)×(-1);第3题的结果是0,0,结果相等,即0 ×( -6.7) =( -6.7)×0.从这三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满足乘法的交换律.2.对于乘法的结合律是不是也满足,看下面的问题:(1)[(-3)×(-4)] ×5= ;(-3)× [(-4)×5]= .(2)[(-5)×(-2)] ×(-6)= ;(-5)×[(-2)×(-6)]=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可得,第1题的结果分别是60,60,结果相等,即[(﹣3)×(﹣4)] ×5 =(﹣3)×[(-4)×5];第2题的结果分别是-60,-60,结果相等,即[(﹣5)× (﹣2)] ×(﹣6) =(﹣5) ×[(﹣2)×( -6)].从这两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满足乘法的结合律.2.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是不是也满足,看下面的问题:105=35–15–21= –1.= -1.所以有理数的乘法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归纳总结】知识归纳(1)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 ab= ba.(2)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 ab)c=a( bc).(3)乘法的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 ab+ ac,其中a,b,c均为有理数.方法归纳(1)a,b,c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或负数,也可以是零;(2)运用运算律是为了简便运算,如乘法分配律:a(b+c)= ab+ ac,有时可反过来用,即 ab+ ac=a(b+c).知识点3 多个有理数相乘【举例讲解】计算下列各题,从中找出规律:(1)-1×1×1×1×1×1= .(2)-1×( -1)×1×1×1×1 = .(3)-1×(-1)×(-1)×1×1×1= .(4)-1×(-1)×(-1)×(-1)×1×1= .(5)-1×(-1)×(-1)×(-1)×( -1)×1= ·(6)-1×(-1)×(-1)×(-1)×(-1)×(-1)= ·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第(1)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得结果是-1;第(2)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得结果是1;第(3)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得结果是-1;第(4)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得结果是1;第(5)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得结果是-1;第(6)题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可得结果是1.从上面的结果上可以看出第(1)、(3)、(5)题的结果都是﹣1,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三个题中的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积的符号是负号;第(2)、(4)、(6)题的结果是1,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三个题中的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个,积的符号是正号,这样可以得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归纳总结】知识归纳几个因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同样,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因数为零.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正负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方法归纳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确定符号后,然后把这几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乘,绝对值相乘和小学里学习的多数相乘的方法相同.知识点4 倒数【举例讲解】请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5 , , ,0.6,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两数的乘积为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根据乘法,可 这说明5 互为倒数 与2互为倒数,要想求出小数的倒数,把化成分数,求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所以上面数的倒数依次为: ,我们学习了负数后,在两个负数中也存在两个负数的乘积为1,如 由倒数的定义可知--5与 互为倒数, 与﹣2互为倒数,这样我们把倒数的概念扩大到有理数中,注意0没有倒数.【归纳总结】知识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 与 与 分别互为倒数.拓展点: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两个数互为负倒数,如 与 互为负倒数.方法归纳(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时,直接写成“这个数分之一”即可;(2)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3)0没有倒数.知识点5 有理数的除法【举例讲解】某一水库检测员每天对水库的水位进行检测,七月份进入雨季,水位连续上升,3天共上升了15 厘米,平均每天上升多少厘米 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出算式就是15÷3=5(厘米).今年冬季干旱无雪,水位连续下降,3天共下降了15厘米,平均每天水位下降多少 你能列出算式吗 在有理数中,可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所以列出算式就是(--15)÷3,你会计算吗 我们知道除法可以变成乘法,要计算( -15)÷3,就是要找到一个数使它与3 的积是-15,根据有理数的乘法可得,(-5)×3 = -15,根据这个算式不难求出( -15)÷3= -5,仿照这个问题计算:(1) 因为 5 × ( --3) = --15,所以( - 15) ÷( -3)=5;(2)因为( -5)×( -3)=15,所以15÷( -3)=-5.下面总结一下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吧!【归纳总结】知识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方法归纳(1)0不能作除数;(2)1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等于这个数的倒数;(3)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知识点 6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举例讲解】请计算下列各题,并总结运算顺序:第(1)题中有乘法和除法,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先把除法变为乘法,然后按照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进行运算, ;第(2)题中有乘除法和减法,可以先计算减号前后的乘除,最后计算减法, 3--9=-9-9=-18;第(3)题中有乘法和除法,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先把除法变为乘法,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第(4)题把除法统一成乘法,然后按照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5)题属于乘除运算,含有平方,小学里学方运算,但是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因数是0,所以这个算式的值为0;第(6)题属于加法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计算加号前后的乘除,最后计算加法 从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在有理数的计算中,乘除属于同一级运算,如果运算中只有乘除,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加减属于同一级运算,如果运算中只有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减与乘除时,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归纳总结】知识归纳(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按照乘法法则确定积的符号;(2)有理数的乘除是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方法归纳在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除了要注意运算法则外,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一定符号,二定顺序”,即先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运算的顺序,乘除混合运算,一般从左到右进行或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运算课后满分闯关1.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相乘,积为( )A.正数 B.负数C.正数或0 D.负数或02.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3)×(-4)=12C.(-5)×( -4)×0=0D.( -2)×( -3)×4=243.下列运算结果等于1 的是( )A.( -3)+(-3) B.(-3)-(-3)C.(-3)×(-3) D.(-3)÷(-3)4.计算:5. 若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6.设x,y表示数,规定x & y=3x-2y,如3 & 4=3×3-2×4=1,则8 &(-3)= .7.计算:8.用简便方法计算:(4) -3.14×35.2 +6.28×( -23.3) -1.57 ×36.4.9.学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一道计算题: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算出了.现在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板上.解法一:原式解法二:原式解法三:原式对这三种解法,大家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理由是什么 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10.冷冻厂的一个冷库的室温是-4℃,现有一批食品需要 冷藏.如果每小时能降温6℃,问:多长时间能降到要求的温度 1.答案:D 解析:如1×( -1) =-1,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积为负数,但不要漏掉两数均为0的情况.2.答案:B 解析:B中积的符号应为正.3.答案:D 解析:(-3)+(-3)=-6,(-3)-(-3)=0,(-3)×(-3)=9,(-3)÷(-3)=1.4.答案:-3 解析: 或原式 =5.答案:c6.答案:30 解析:8&( -3)=3×8-2×(-3)=30.7.解:(= -2;8.解:= -3+10-4-18= -15;=998 000-1=997 999;= -11;(4)-3.14×35.2+6.28×( -23.3)-1.57×36.4= -1.57×2×35.2+1.57×4×( -23.3)-1.57×36.4=1.57×[-2×35.2+4×(-23.3)-36.4]=1.57×(-70.4-93.2-36.4)=1.57×( -200)= -314.9.解:解法二与解法三的方法较好;解法二与解法三巧妙地利用了拆分思想,把带分数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再应用分配律,简化了计算过程.我们在解题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特点.10.解:[-30-( -4)]÷(-6)=(-30+4)÷(-6)=( -26)÷( -6)(时).答:需4小时20分钟后才能降到所要求的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