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zrbj-00720221120第四课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民工暮年,如何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近年来,全国多地针对超龄用工出台“清退令”,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这一政令本义为解决用工安全问题,保障民工人身安全;但政令出台后,却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反弹,有媒体报道:“清退令”背后:8000万超龄农民工,无工可打、无地可依、无休可退……这又是为何呢?“农民工”一词提出至今已40年整,中国的第一代建筑业农民工如今面临“超龄”窘境,而他们要面对的又是怎样的现实?zrbj-007zrbj-007民工三问:年纪大了往哪去?一旦生病将来靠谁?不能打工将来怎么办?议一议:视频反映了超龄农民工面临着哪些人生难题?背后是怎样的社会问题?我国要如何做才能切实帮助超龄农民工们解决人生难题?面临人生难题:就医难、养老难;反映社会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完善空间议题:我国要如何做才能切实帮助超龄农民工们解决人生难题?思考视角2:如何优化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思考视角1:如何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出最大作用?思考视角1:如何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出最大作用?提示:阅读教材50-52页,了解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具体形式。要想民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首要的必然是发挥社会保险作用地位: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对象:全体公民内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方式: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筹集资金作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医疗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针对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还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党的二十大提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人社部指出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如:养老保险方面要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在工伤保险方面,巩固建设工程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成果等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发放失业保险待遇……由此尽力保障农民工等群体能从社会保险中受益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强制性和福利性质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保障对象 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实,除了发挥社会保险保障作用,还可以向大众普及商业保险,构建尽可能完善的保险体系!如果有部分农民工生存都成困难,此时则需发挥社会救助作用地位: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生活生存权利“最后一道防线”对象: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经济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给予无偿帮助作用: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内容: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如在去年过年期间,人社部、民政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其中指出:民政部门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农民工提供社会救助,强化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要落实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加强遭遇急难农民工的救助帮扶。zrbj-007对于年迈的农民工来说,进养老院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就属于社会福利范畴了地位: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对象: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内容:社会化服务、 实物供给、福利津贴作用: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改善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规范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市场,同时大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颁布了“完善基层养老机构体系“、“增加社会养老机构优质供给”等相关指导类政策,积极推动养老院等养老产业的规范化、良性化发展。zrbj-007zrbj-007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为农民工们排忧解难社区服务企业年金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众多形式,不仅仅让农民工群体受益,一般情况是面向全体人民的但其中有一种形式,有适用群体的特殊性——即:社会优抚地位:褒扬、补偿、优待、综合性的特殊社保对象: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内容: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zrbj-007总结1: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地20221120位 对象 内容 作用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的核心 全体公民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保障公民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社会救助 最后一道防线 无法维护最低生活保障的公民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 最高层次的社保 老年人残疾人 妇女儿童等成员 社会化服务、 实物供给、福利津贴 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改善提高社会优抚 特殊社会保障 现役军人复员军人 及军烈属 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其它 企业年金、社区服务“他们就像被大城市咀嚼的甘蔗,等被榨完了糖汁,剩下的渣渣就被吐到垃圾桶里而被丢弃……”有网友谈及高龄农民工如是感慨正如央广网评论:告别工地,不能告别保障。很多超龄农民工并不是闲不住,而是不能闲。他们可能来自偏远地区,在城镇工地干了一辈子,一旦告别工地,谋生恐怕就成了问题。如果返乡,他们也要面临就业和收入的困境,加上没有退休金支撑,养老难以安心。因此,不能一退了之,要周全妥善安排好高龄农民工的出路和保障……zrbj-007议一议: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会对解决民工暮年这一令人焦虑的社会问题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议学提示阅读教材50页,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回答议题:对特定群体而言:能够防范化解超龄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危机,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的作用。对整个社会而言:①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群体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2: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保障生存功能—>民生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调节群体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促公平正义。(调节利益功能—>公平正义)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社会成员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分担互助功能—>持续发展)民工暮年的保障问题,除了应让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外,也应将暴露的问题进行完善!思考视角2:如何优化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众所周知,北欧以其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而闻名于世,被称为“福利之王”无疑,它可以作为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考借鉴的重要样本……议一议:北欧高福利制度有何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又有何值得我们警惕的教训?优点: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形成一张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养娃、上学、就业、养老,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很好的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基尼系数小,社会相对和谐。缺点:企业负担重、个人负担重、政府债务高、经济增长乏力缺点:养了一些懒人,动不动就罢工,只要获取不想工作,不思进取。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议题:北欧高福利制度有何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又有何值得我们警惕的教训?议学提示:阅读教材53-55页,了解我国如何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总结3: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保障适度、可持续),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企业年金、社区服务……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保障生存功能—>民生保障调节利益功能—>公平正义分担互助功能—>持续发展三、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权责清晰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3年3月底的10.52亿人、2.37亿人、2.89亿人。由此可见,我国( )①正在努力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②社会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努力增进人民福祉③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利④完善分配制度,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社会保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业保险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①排除。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材料没体现三次分配协调配套,④排除。C课堂练习zrbj-0072、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线上,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困难风险并且作出预警;线下,依靠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性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且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由此可知( )①社会救助居于核心地位,织起保障人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②社会救助实行兜底政策,为救助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③社会救助理念的转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能够为社会保障提供制度支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①排除。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能够为社会保障提供数据支持,而不是制度支撑,④错误。zrbj-007C课堂练习3、我国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上述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改善和提高相关人员生活质量②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③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更多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被保险人的保险需求→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社保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①不选。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④说法错误。C课堂练习4、2023年4月,天津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得随意附加非必要限制性条件,不得以特定职业、特殊身份等为由,或者未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直接认定申请家庭符合或者不符合条件。此举旨在( )①增加低收入者的劳动性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②有利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③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④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能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劳动性收入,①排除。天津市的做法是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不是为了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③排除。zrbj-007C课堂练习5、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社会保障关系民生福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有效发挥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网”、社会运行“稳定器”的作用,需要( )①加大缓缴社保力度,援企稳岗,助企纾困②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筑牢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③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融,满足人民养老需求,减轻社会养老负担④加大对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②错误。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融是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③错误。A课堂练习6、2023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聚焦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具体目标、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作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①旨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彰显经济制度优势②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让老年人享受高水平社会保障③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力量相结合,做到权责清晰④有利于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目的不是为了彰显经济制度优势,①表述错误。商业保险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不能盲目提供高水平社会保障,②表述错误。D课堂练习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作出战略部署。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多措并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助力共同富裕。课堂练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时要更多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