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结论求解不同频率色光的波长; 2.通过公式,求出,清楚公式中各物理参数的意义;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或验证,对物体双缝干涉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 1. 实验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条纹间距。
教学难点: 1. 实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探究点一、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等。 实验: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装在单缝前)成为单色光,把单缝照亮。单缝相当于一个线光源,它又把双缝照亮。来自双缝的光在双缝右边的空间发生干涉。遮光筒的一端装有毛玻璃屏,我们可以在这个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并由 λ = x 计算出光的波长。透镜的作用是使射向单缝的光更集中。 组装实验仪器: 探究点二、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根据 λ = x可知,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双 缝到屏的距离 l 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x(双缝间的距离 d 已知)。具体操作如下。l 的测量 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可以用刻度尺测出。 x 的测量 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x 需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通常有两(图 ),但都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 测量头 测量时,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条纹的中心对齐(图 ),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表示这两个条纹间的距离 x。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测多个亮条纹间的距离,再求出相邻两个条纹间的距离。例如,可测出 n 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a,再求出相邻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x =。 分划板中心刻线 探究点三、进行实验 实验前先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做好以上调整后,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图 )。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x。分别改变滤光片的颜色和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求出相应的波长。 不同双缝、不同色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探究点四、数据分析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d 是已知的,l 和 n 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a 是直接测量值。由 x =可以求出相邻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Δx。最后,根据 λ = x算出波长。 注意事项: 1.单缝、双缝应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双缝到单缝的距离应相等. 2.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时,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测条纹间距Δx时,采用累积法,即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的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课堂总结 随堂练习 例1、(多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 B.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测量过程中,误将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波长测量值偏大 【答案】:A、B 【解析】:滤光片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单色光,单缝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其排列顺序是滤光片、单缝、双缝,故A正确;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透过的单色光波长λ变长,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知,干涉条纹间距Δx变宽,故B正确;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由Δx=λ可知,干涉条纹间距与此距离无关,故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C错误;测量过程中,误将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导致Δx变小,则波长测量值偏小,D错误。 例2、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d=3 mm。 (1)若测定红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色的滤光片。 (2)若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 m,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 mm)观察第1条亮纹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观察第5条亮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 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 红 (2) 6.86×10-7 【解析】:(1)若测红光波长,则应选红色滤光片,因为红色滤光片能透过红光。 (2)图甲中测量头的读数a1=0,图乙中测量头的读数a2=0.5 mm+14.0×0.01 mm=0.640 mm所以Δx==mm=1.60×10-4m λ==m=6.86×10-7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