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上学期月考卷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C【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①: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2.【答案】B【详解】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说法错误。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③说法错误。①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的痼疾,①④说法正确。3.【答案】D【详解】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①说法错误。②:三大工人运动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②说法错误。③④:《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展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③④符合题意。4.【答案】B【详解】②③:“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③符合题意。①:《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错误。④: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④错误。5.【答案】D【详解】①: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清近代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故①表述错误。②: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并不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故②表述错误。③: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故③符合题意。④: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故④符合题意。6.【答案】D【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①说法错误。②: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②说法错误。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④说法正确。7.【答案】C【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排除。②④: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②④正确。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排除。8.【答案】A【详解】①: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完成确实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①正确。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确实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正确。③: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为民造福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但这并不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完全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奋斗,③排除。④:虽然全面从严治党确实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说它是当前党的伟大事业的“鲜明主题”可能过于绝对。党的伟大事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④排除。9.【答案】D【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错误。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②错误。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③正确。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正确。10.【答案】A【详解】①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①③正确。②: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排除。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排除。故本题选A。11.【答案】A【详解】①:材料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创造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正确。②:材料中提到“从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②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但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条件,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④: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12.【答案】C【详解】①: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推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①正确。②: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不选。③: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不选。④: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正确。13.【答案】B【详解】①: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不是彻底改变,①错误。②③: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面貌,这些成就都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②③符合题意。④:迈进新时代,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不是已经处在世界舞台的中央,④排除。故本题选B。14.答案 A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成就,表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保持战略定力,①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1956年建立,②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③说法错误。改革开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④符合题意。15.D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16.答案 A解析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B说法错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而不是为世界各国所公认,C说法错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并没有担当领导者的角色,D说法错误。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诞生的。(8分)【答案】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结合材料,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8分)答案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4分)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分)19.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9分)【答案】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③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识,说明中国自信的原因。(15分)答案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科学理论引领着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21.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2分)【答案】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②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的民主革命找到了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月考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预测,在2024年,美国将经历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崩盘,这将对全球造成巨大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在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有( )①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巨大飞跃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界” “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饱含着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呐喊和期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大历史任务是认清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8.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一项项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铸就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下列信息匹配完全一致的是( )①党的不懈奋斗史: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②党的理论探索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党的为民造福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实现④党的自身建设史: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的伟大事业的鲜明主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一论断深刻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②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联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从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坚定改革的决心,创造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③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④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十二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是不断推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②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是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李大钊曾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一百年后的中国,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①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实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面貌④迈进新时代,使中国伫立于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吹响了号角;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保持战略定力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③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④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5.某校学生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有(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自信,这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极为突出的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中国未来前景的乐观判断,展示了对中国在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自信。下列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中国的自信来自中国道路、中国实践和中国作为B.中国已经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跃升为“世界性强国”C.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世界各国所公认D.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诞生的。(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结合材料,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9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在党的领导下,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力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得益彰,使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就是中国,中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识,说明中国自信的原因。(15分)2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世纪初,正当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时候,从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希望之光。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政治月考卷【测试范围:必修1第1~3课.docx 高一政治月考答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