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5.1法不可违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学习目标:法律的作用01违法行为的含义02违法行为的类别030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第一目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地位(为什么法不可违)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①指引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②评价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强制作用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1-2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要求做的法律禁止做的没做做了违法行为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民事违法行为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刑事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的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危害社会承担法律责任(危害轻微)(危害轻微)(危害最严重)相同点:违法行为★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学会区分!酒驾 VS 醉驾吸毒 VS 贩毒欠钱不还 VS 抢劫他人财物 VS 拾得他人财物不还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吸毒、酒驾—行政违法行为贩毒、醉驾—刑事违法行为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欠钱不还、拾得他人财物不还—民事违法行为抢劫他人财物—刑事违法行为活动三 请你判断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第二目违法无小事 谎报险情、传播谣言、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4.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思考:怎样避免自己或他人违法呢?遵章守法如何做到遵章守法?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课堂小结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怎样做到遵章守法违法行为的分类身边违法行为的表现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当堂训练1.在电商平台接单实施有偿代骂、电话短信轰炸式恶意辱骂攻击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在网络平台相互谩骂并捏造非法抢劫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友围观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由此可以印证(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③法不可违,违法须担责④司法捍卫公平正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2.(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下列对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账户认识正确的是( )A.个人银行账户出租、出借、出售之后,发生法律纠纷与我无关B.个人银行账户出租、出借、出售给亲戚朋友,肯定不会有问题C.个人银行账户出租、出借、出售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D.个人银行账户属于私有财产,账户所有人可自主决定出租、出借、出售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这说明(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