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法不可违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树立遵法守法的道德意识,养成远离违法行为的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正确法治观念,做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学习中自觉遵法、用法,懂得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违法无小事
01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创作不能没有边界。
2024年4月23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从严整治漠视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扰乱公共秩序,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丧失底线的“自媒体”。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
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治在线:
1楼基础第一阶梯已成型
预计2022年9月1日之前完成3层结构
3楼已经完成结构封顶
预计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二次结构墙体
2楼基础施工进行中
预计2022年12月1日之前完成结构封顶
4楼-17楼11月完成验收
二次结构墙体预计于2022年11月中旬结束,11月底完成主体结构验收
18-22楼暂未启动施工
因山体边坡高度差问题导致基础结构设计与现场实际施工产生较大差异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却做了
必须做什么而没有做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违法行为
法律的作用:
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法律的作用?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遭3名同学杀害并埋尸,案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将对犯罪行为依法予以惩处。
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河北省检察机关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4月8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核准追诉
张某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怎样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交流分享: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判断违法行为种类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
情境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民事违法行为
判断违法行为种类
情境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判断违法行为种类
情境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3.违法行为的种类?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违法类别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性质
相对轻微
最严重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民事责任
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法
刑罚处罚
相对轻微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归纳表格: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赔礼道歉、返还财产、继续履约、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记过、降级、开除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拘役”与“拘留”
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日。
2.“罚金”与“罚款”
罚金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犯罪分子,罚金一般数额较大;
罚款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行政处罚,适用对象是一般违法分子,罚款一般数额较小。
易混淆概念区分:
我是小法官——判断属于违法行为
在公共场所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王某开车闯红灯。
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
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酒驾,被吊销、扣押驾照、并罚款1000元。
李某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
周某侵害他人名誉被判处公开赔礼道歉。
陈某盗窃共享单车200多辆,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
违法行为
02
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的行为?
交流分享:
我们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吴某报警称其妻子杨某打电话说被绑架,需要10万元的赎金。经查实,杨某谎报警情,自导自演谎称自己被绑架,让吴某拿10万元赎人,以此达到离婚的目的。最终杨某因谎报警情被行政拘留7日并处罚款200元。
曾华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并造成交通事故。经检测,曾华强呼出气体酒精含量为78mg/100ml。公安机关对其饮酒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2000元、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六个月的行政处罚。
在上海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观众入场期间,徐汇区警方接现场工作人员举报,称有人将歌迷强行推过检票闸机口。据上海市公安局,两名扰乱演唱会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
我们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林某在使用上海突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萌推”App时,发现该App存在未经用户同意监测、收集手机剪贴板信息的情形。
段某入职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双方直接签订了10年劳动合同,月薪57000元。4年后公司以段某不胜任工作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赵树宪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创作了“福寿三多”绒花,进行了作品登记。摇曳公司未经授权就在淘宝店铺等渠道销售“南京摇曳绒花”。
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所以我们要学法懂法遵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品味名言
2024年4月23日,“500万粉丝女网红李某某北电艺考作弊”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北电招生监督办公室老师调查了3月8日考试现场的录像,确实发现李闽轩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北京电影学院回复:含李某某在内的3名考生违规,已取消专业成绩
4月23日晚,李闽轩在全网平台发视频回应此事,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4月29日,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考生专业考试中透露自己姓名的行为,属于考试违纪,不构成作弊。
思考:如果构成“考试作弊”,会有什么后果?
北京电影学院:含李某某在内的3名考生违规,已取消专业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9条:
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
(二)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
(三)抄袭他人答案的;
(四)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五)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
法治在线: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增加了!
法不可违
法律的规范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
如何警惕
违法行为的分类
身边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 (犯罪)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