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5.2预防犯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学习目标:
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01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02
刑罚含义、分类
03
04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第一目
了解罪与罚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3名初中生将同学王某(现年13岁)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该案被害人王某与杀害他的3名同学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中学初一年级,疑似在学校上学时就遭受过同学的霸凌。2024年3月10日下午1点左右,王某告诉奶奶与同学去玩。由于长时间未联系上王某,王某家人决定报警,警方通过视频监控发现3名男同学与王某某同行,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下,3名男同学说出王某某被埋在了北营村南的废弃蔬菜大棚内,该大棚仅距离其中一名学生家不足百米。找到尸体后发现,王某某已经面目全非。
该案例中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定罪、量刑)
殴打他人一定是犯罪吗?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行为一:
行为二:
请同学们讨论,分辨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区别。
并列举类似的例子。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共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 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触犯了刑法
应承担法律责任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通过比较,你认为什么是犯罪?犯罪有什么基本特征?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
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24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
严重社
会危害性
刑事
违法性
应受刑
罚处罚性
3.什么是刑罚?(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人民法院
※4.刑罚的种类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剥夺罪犯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
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整治活动的权利。
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
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
知识拓展
区分几组概念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刑法------法律名称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刑法
规定
犯罪
结果
刑罚
第二目
加强自我防范
有人说:犯罪离未成年人很遥远,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河北省检察机关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近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这起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新修订刑事责任年龄
不负刑事责任
应负刑事责任
16周岁
18周岁
八大罪负刑事责任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2周岁
情节恶劣犯罪行为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负刑事责任
14周岁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不良行为
犯罪
1
2
3
4
交友不慎
严重不良行为
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课 堂 小 结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