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卷(含答室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卷(含答室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题;共10分)
1.(10分)【活动四:诚信见风骨·立守正之心】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古语“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恪守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每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围绕“诚信”展开了一系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探究诚信之义】为了探究诚信的内涵,同学们搜集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名言,请你将下面的名言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轻诺必寡信
(2)(2分)【理解诚信之魂】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请说明其构图和寓意。
(3)(3分)【传达诚信之声】小明准备参加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帮助他完善演讲稿的主要思路。
首先,确定演讲题目:   。然后,搜集有关“诚信”的资料,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也可以引用有关“诚信”的名言或成语,如   ,并阐述“诚信”的重要意义。最后,   。
(4)(3分)【践行诚信之为】小明和朋友小华一起逛街时正好下雨了,于是他们在公益服务中心借了一把“爱心伞”。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小贴士:在人员密集场所,一些公益服务中心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爱心伞”。“爱心伞”被放置在专用的伞桶中,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广大市民可无抵押免费取用,使用后归还到任意取用点即可。
小华:小明,我们把伞“顺”回家吧,反正又没收押金,也没人知道。
小明:   
小华:你说得对,听说这个典故还流传为一则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谢谢你,我一定会及时归还“爱心伞”,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二、默写(共1题;共10分)
2.(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2)(4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   。
②《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   。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12分)
3.(12分)名著阅读。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速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有诗为证: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1)(3分)结合原著说说李逵要杀宋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红军说到它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二万五千里,甚至更长。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行军记录,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2)(3分)以上文段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   (人名)。本文的作者是如何评价红军长征的?
(3)(6分)罗广斌和   (人名)合著小说《   》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余新江、齐晓轩等。
四、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4.(4分)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拥毳衣炉火 拥:
念无与为乐者 念:
5.(4分)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3分)下列对两个语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妙用“痕”“点”“芥”“粒”几个量词,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顺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B.语段(二)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琢。文章多用散句,兼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C.两语段虽篇幅短小,却言简义丰,都运用白描手法写景,表现了作者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也寄托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两语段作者夜晚赏景时都有人相伴,但心境不同。语段(一)中“独”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语段(二)中“亦”则写出作者和怀民心有灵犀,情谊之深。
7.(4分)所谓“冰雪之气”亦指冰雪之特点,冰雪之性格。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冰雪之气”的理解,并说说上文两个语段如何体现了作者的“冰雪之气”。
【链接材料】
若①吾之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燥则风日,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
(节选自张岱《一卷冰雪文序》)
【注】①若:至于。②特:不过。
五、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23分)
阅读《此处忆江南》,完成下列小题。
此处忆江南
刘汉俊
乌镇美,美在水。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乌镇宛在水中央。
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今有70多座。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披一身斑驳的绿苔;或纵身跃然,寥寥几笔,如国画里一勾灵巧的飞白;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像老农民的汗巾,随意搁在河腰上。
醒来的乌镇,从曙色里钻出来那么多的船儿,或撑一支长篙,或摇一柄桨,聚向水村渔市。夸着自家的瓜果菜蔬、鸡鸭鱼虾,你让我推,讨价还价,从容和气不争吵,吴侬软语像唱歌,句句是水乡晨曲和谐的音符。
乌镇人家逐水草而居,在烟雨中寻梦。青砖青瓦青石板,木门木船木桌椅,虽有些斑驳,却是岁月留痕,是李杜苏白遗落的稿笺,是乾隆六下江南丢失的诗句。河边修竹 ① ,粽叶 ② ,芦花 ③ ,乌镇的雨季是水草的天堂。河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一会儿便是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草在水中舞了。秋雨滴篷牵牵扯,残风打头 ④ 凉,乌镇是泊在淡烟疏雨里的一条船。秋色里的乌镇残荷清凄水清泠,凝住了霜桥夜泊风雨楼,冻住了枯树寒鸦半只桨,只有斜阳穿柳,一缕青烟飘向天外。
哪一块是唐宋的砖,哪一片是明清的瓦,哪一片青叶是南梁太子心碎的诗词在低吟,哪一滴水珠是吴越子弟心酸的泪滴流到今?江南是中国的乡愁,乌镇是江南的愁乡。那一缕缕风、一丝丝雨,是满天诗词在飞飏、满天泪滴在找眼窝;那一爿爿粉墙黛瓦,一湾湾河港水巷,走进明信片,把心事寄给远方。寻亲乌镇,倚桥而立,枕河而眠,立起的是思念,躺下的是愁肠。乌镇是天界馈赠的一幅水墨画,飘落在江南的一隅,让你流连忘返,直想卷起带走。
带走是奢念,冥想却是长长的巷子。小巷深深,一定要有路灯来照亮,但乌镇的街灯常常被人忽略。铁皮白罩,简洁、端庄,秀美、素朴,挂在街角,不夸张,不挡道,不遮视线,却是青砖粉墙上不能或缺的一笔,是乌镇的缩影。曙色初上就隐退,只装点你的风景;夜幕一降便上岗,在该亮处发光。
历史是最好的美容师,时间是最好的泥瓦匠,窘迫的步履焦躁的心,紧巴巴的念想皱巴巴的情,来乌镇一憩,这里能修复一切。
但我们能修复被撕碎的乡愁么?当一堆奇形怪状的建筑垃圾、富丽堂皇的文化败笔充斥眼帘的时候,乌镇却提供了一个乡愁样本。
没有乌镇,怎能忆江南?
没有江南,何处寄乡愁?
8.(5分)文中用了许多叠词。将下边的几组叠词还原到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蓁蓁 ②丛丛 ③依依 ④丝丝 B.①依依 ②丝丝 ③丛丛 ④蓁蓁
C.①丛丛 ②蓁蓁 ③依依 ④丝丝 D.①丛丛 ②依依 ③蓁蓁 ④丝丝
9.(6分)这篇散文如一幅长轴画卷,将乌镇的美景一一展现于读者眼前。本文描写了乌镇的哪些事物呢?
10.(6分)请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
②没有乌镇,怎能忆江南?没有江南,何处寄乡愁?
11.(6分)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请任选一个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加以赏析。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2.(50分)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答案】(1)轻诺必寡信
(2)构图:邮票左边为鼎的图像,右边为写有“诚信”两个字的卷轴。
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
(3)示例:《以诚为本》;一诺千金;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诚实守信
(4)示例:小华,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以前,有一个叫季布的人,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重信守诺的人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⑵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图片将构图要素按一定顺序表述完整,并写明其寓意即可。主要构图要素:邮票左侧写有邮票的发行单位(中国邮政)和一尊鼎,右侧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寓意:由“鼎”与“言行”联系起来很容易想到成语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许诺,一言九鼎,我们应诚信做人。
⑶ 本题考查补写演讲稿。第一处:围绕“诚信”的主题确定演讲题目,如“诚信至上”“以诚为本”等。第二处:引用有关“诚信”的名言或成语即可。如:名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孟子第三问:演讲稿的结尾一般要对演讲主题进行总结,对听众进行呼吁和倡导,故可填:倡导大家“诚实可信”从我做起。
⑷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解答时,要针对小华把伞“顺”回家的不诚信行为,从诚信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表达;结合“这个典故还流传为一则谚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可知,劝说的内容应包含“季布一诺”的典故。要注意语言表达得体。
故答案为:⑴ 轻诺必寡信
⑵构图:邮票左边为鼎的图像,右边为写有“诚信”两个字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
⑶《以诚为本》;一诺千金;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诚实守信
⑷ 小华,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以前,有一个叫季布的人,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重信守诺的人
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⑶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⑷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2.【答案】(1)牧人驱犊返;芳草萋萋鹦鹉洲;浅草才能没马蹄;大漠孤烟直;江入大荒流;螣蛇乘雾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析】第(1)小题:这道题考查的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识记。作答时,要做到内容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犊、鹦鹉、洲、螣。第(2)小题:理解性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曦、颓、鳞、竞。
故答案为:⑴① 牧人驱犊返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 大漠孤烟直 ;⑤ 江入大荒流 ;⑥ 螣蛇乘雾
⑵①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②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3.【答案】(1)起因: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
经过:回到梁山后,二话没说,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教人拦住,气做一团;
结果:宋江与李逵签下生死状,携鲁智深随着李逵来到刘太公府指认,误会消除,李逵哑口无言。
(2)埃德加·斯诺;作者认为: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3)杨益言;红岩
【解析】⑴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的能力。结合原著可知,两个恶人冒名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满堂娇。正逢李逵路过庄上,来店饮酒,得知这件事,误以为宋江强抢民女,顿时火冒三丈。所以回到梁山以后,李逵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 然后"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要杀宋江。结果被"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 , 而李逵也是气做-团"。 宋江与李逵签下生死状,携鲁智深随着李逵来到刘太公府指认,误会消除,李逵哑口无言。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起因、经过、结果即可。
⑵ 《红星照耀中国》, 管易名为《西行漫记》, 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 ,作者斯诺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撒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⑶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的篇名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余新江、江雪琴等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答案】4.裹、围;考虑,想到
5.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C
7.示例:“冰雪之气”指的是超凡脱俗、内心清净。《湖心亭看雪》中描绘夜晚雪景图,映衬作者钟情山水、高洁自持的心境,体现其“冰雪之气”。《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绘月夜空明澄澈、树影摇曳的美妙境界,表达作者安闲自适、乐观豁达的情操和精神。体现其“冰雪之气”。
【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附参考译文】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链接材料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但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没有不具有冰雪特点的。
4.①句意: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裏、围。
②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故答案为: 裹、围;考虑,想到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部是白茫茫一片。
故答案为: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ABD.正确。
C. “运用白描手法写景,表现了作者别具-格的审美情趣,也寄托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只是甲文。故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冰雪”有空灵、纯净、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再从“链接材料”“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知,“冰雪之气”即超凡脱俗、内心清净。
而《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描绘夜晚雪景图,表现了张岱钟情湖心亭之山水,高洁自持的心境,这种空灵的景色,表现作者超凡脱俗、内心清净,体现了“冰雪之气”;
《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 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景色空灵、纯净、透明,体现了苏轼内心安闲自适、乐观豁达,体现了“冰雪之气”。
故答案为:“冰雪之气”指的是超凡脱俗、内心清净。《湖心亭看雪》中描绘夜晚雪景图,映衬作者钟情山水、高洁自持的心境,体现其“冰雪之气”。《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绘月夜空明澄澈、树影摇曳的美妙境界,表达作者安闲自适、乐观豁达的情操和精神。体现其“冰雪之气”。
【答案】8.C
9.描写水、桥、人们的活动和交往、长长的巷子。
10.①意在说明桥是乌镇标志性建筑,要了解乌镇,必先了解乌镇的桥。②意在说明乌镇是忆江南、寄寓乡愁最理想之所。
11.示例:句子: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赏析:这个句子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乌镇到处是水,乌镇宛在水中央的情形。
【解析】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⑷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来选择恰当的词语,还要考虑搭配的合理性。该题"修竹“应对应"丛丛”,”粽叶'对应’蓁蓁" ,芦花"对应‘依依”,“凉风”对应“丝丝"。
故答案为: 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从第①②自然段的开首句可以概括归纳出描写了水、桥。从第③④自然段的介绍中可以概括归纳出描写了乌镇人的活动和交往。从第⑥自然段的开首句可以概括归纳出描写了长长的巷子。
故答案为: 描写水、桥、人们的活动和交往、长长的巷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要想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必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深刻、透彻和全面的了解。句(1)运用比拟,写出桥和乌镇的密切关系;句(2)运用反问,表明乌镇与忆江南、寄乡愁的关系。
故答案为: ①意在说明桥是乌镇标志性建筑,要了解乌镇,必先了解乌镇的桥。②意在说明乌镇是忆江南、寄寓乡愁最理想之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赏析。在赏析时,要先写出赏析语句,然后指出该句所用的修辞及其作用。回答本题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这个句..用.修辞,生动形象地....的情形,表达了感情如第①段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青叶在低吟”"水珠在流泪”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乌镇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孕了无数人的愁绪;以明信片"水墨画'等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景如画的乌镇静谧优美。
故答案为: 句子: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赏析:这个句子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乌镇到处是水,乌镇宛在水中央的情形。
12.【答案】【参考例文】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十四年前的那个万物复苏的春天。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哭声,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那时的我迷茫无知。是你,一路上无怨无悔地为我提灯,让我看清了人生的方向。
是你,牵着我的小手,和我一起来到小学门口。你用你那充满期待而又夹杂着些许担忧的目光目送着我,直到我的身影渐渐消失。从此以后,你就关注着我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不久,你就注意到我的作业本上的字像醉汉似的东倒西歪,并且错别字层出不穷。你严肃地把我拉到书桌前,告诉我“字如其人”的道理。你认真指导我练字,还告诉我有关汉字的知识。纸上的那一个个字从张牙舞爪到整整齐齐,这中间不知凝聚了你多少的汗血。感谢你,为我提灯,让我看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与学问。
小时候,用顽皮的野猴子来形容我真是恰如其分。活蹦乱跳、唯恐天下不乱是我的特点,上房揭瓦、恶作剧是我的“特长”。是你,把我带进了图书馆。静谧的气氛、干净的环境、丰富多彩的书籍……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迷上了这里。在午后的阳光下,总有你的身影陪伴在我身旁,和我一起静静地看书。在书海中畅游的我渐渐地变得文静乖巧。感谢你,为我提灯,让我发现了阅读中蕴含的乐趣。
小时候,我对生活一窍不通,总是坐享其成。是你,教我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教我如何烹饪出一桌盛馔,教我如何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感谢你,为我提灯,帮我拨开了依赖的迷雾。
长大后,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学习的压力、朋友的误解、遭遇的挫折……我变得多愁善感、不堪一击。是你,愿意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帮我解开一个个心结。那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使我豁然开朗。感谢你,为我提灯,帮我驱散烦恼的雾霾。
岁月匆匆,如今的我已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中学生,而时光却无情地在你的眼角上留下了痕迹。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没有你为我提灯,我不知道会误入什么样的歧途,是你提灯指引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感谢你,母亲,感谢你为我提灯!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其关键词是“感谢”“提灯的人”。“感谢”是写作的主旨;“提灯的人”中的“灯”不是现实中的“灯”,作文时要注意理解“灯”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什么是“提灯的人”,就是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予“我”帮助,引领“我”前行的人。在写作文时,既要写出别人对你的帮助经过(事件或者心路历程),还要写出“感激”之情。选择对你影响深刻,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叙写一段感人的故事作文。本文应该重点写感谢的原因及过程,因此要有必要的抒情成分和内容,可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书写浓郁的情感,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