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沈阳二中27届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10月学科检测
政治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 总分: 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是
A.部落 B.部落联盟 C.氏族 D.氏族制度
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原始社会,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有限,只能够维持人们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有一部分人被饿死,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就不可能繁衍生存下来。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C.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4.在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阶级的产生 B. 一部分首领将氏族财产据为己有
C. 生产力的发展 D. 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5.以下正确表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选项有
A.地主阶级占有全部的土地
B.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
C.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变相地租、高利贷等方式, 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
D.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6.“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奴隶主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7.下列事件按因果排序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产生 ②剥削产生 ③生产力发展
④阶级出现 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⑥个体劳动盛行
A.③⑥①②④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⑥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②⑥④⑤
8.封建社会,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压榨为其劳作的农民,获取相关利润和财富。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是
A.征收苛捐杂税 B.无偿徭役 C.发放高利贷 D.收取地租
9.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契约自由的形式
C.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 D.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工人失业 C.经济萧条 D.物价上涨
1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B.资产主义社会资本家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C.资本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以积累资本
D.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倒退
12. 近年来,美国“混乱”持续发酵: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美式民主制度受到冲击,种族暴力事件频发,通胀水平不断攀升,等等。这些现象根源于
A.生产社会化的无限扩大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
D.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现实
13.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集中反映
C.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危机的根源
D.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消失
14.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19世纪初期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其根本原因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阶级斗争
C.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D.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够成熟,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15.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这说明
①社会主义成熟强大后资产阶级才能自动等待历史的判决
②资本主义某种暂时的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③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C.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是
A.十月革命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共产党宣言》
19.《共产党宣言》指出,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一重要论述
A.阐释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B.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运动规律
C.阐明了及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D.论证了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
20.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②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与希望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 ③④
21.在不同的时代,中国人民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A.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
B.摆脱资本主义以及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
C.向全世界广泛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2.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是
A.新文化运动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五四运动 D.十月革命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其革命对象是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义 ④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就领导权来说,它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是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革命步骤来说,它分为农业革命和工商业革命两个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百年汽笛声声催,回想昨日光荣行。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们沿沪杭铁路到达嘉兴火车站,登上南湖红船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中共一大会议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人民开始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④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间不容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同时完成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完成了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请将这一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一化三改” 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9. 某校开展“青少年学党史”课本剧展演活动,他们想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奋斗历程,该表演队的党史故事可能是关于
A.武汉抗疫时的逆行者和抗疫精神
B.时代楷模张桂梅和脱贫攻坚精神
C.长征时“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
D.改革开放故事和改革开放精神
3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三改”中的“一化”是指实现
A.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 B.工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
3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标志着党领导人民
①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③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据此回答32-33题:
32.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是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3.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一化三改”
34.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的印痕、印面、印背。该印为方形圆柄,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与金铸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权的封建王朝的传统玉玺相比,这枚材质普通的印章彰显了共和国权力归于人民的现代国家信念。这枚大印的诞生意味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从此走向了民富国强
C.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
D.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新时代
35.习总书记指出: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冲突和矛盾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 (3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36.(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邯郸市邯郸县户村镇涧沟村发现奴隶殉葬遗址。该发现印证了《世本》等史料记载,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及奴隶社会状况提供了佐证。邯郸市文物保护所所长说:“在涧沟村一水井遗址中,发现埋有5层人骨架,男女老幼都有,有的身首分离,应是被杀或活埋所致。 ”
根据材料说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谈谈你对奴隶社会阶级状况的理解。
37. (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们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38.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新中国75周年华诞,75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我们的先辈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75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万户千家,到如今实现全面小康。中国,这个在噩梦中奋起的雄狮,开始展现他威武的一面。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沈阳二中 27 届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学科检测
政治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1-5 CACCB 6-10 BADAA 11-15 DBDDB 16-20 DDACB
21-25 DCACA 26-30 ADACC 31-35 DCBAA
二、非选择题(30 分)
36.(10分)
(1) 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每点 2分)
(2)二者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决定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奴隶社会的两大对
立阶级(2分),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2分)。
36.(8分)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理论基石: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④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每点 2分)
38.(12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每点 3分)
{#{QQABBQCEggCAAABAAAgCUQECCgEQkhCCASgOAEAIIAAAS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